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考点 标题含义及作用一、知识讲解知识点1标题的含义【类型】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对策:标题往往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答题思路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表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思考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答深层含义时要抓住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有的标题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有的形象地暗示主题,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知识点2 标题的作用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例: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那
2、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例:朱德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4交代写作顺序。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类型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对策:分析文章标题,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类型2】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对策: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线索或中心一般是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等。可以从多个角度拟题,但要紧扣中心。【类型3】文章的标题是否可以换为另外一个?对策:先表态能换或不能,给出换或不换的理由。可以结合标题的作用来回答。如:不能换,因为原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所以不能换。二、考点训练(一)我的第一本书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
4、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他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
5、,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
6、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临到开学时
7、,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作者牛汉,文章有删改)1. 选文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以“_”为线索,先写事情的发生:父亲发现“我”的半本书,并得知事情原委;再写事情的发展:_;然后交代事情的结果:_。(3分)【答案】我的第一本书父
8、亲要“我”把乔元贞的那半本书拿回来,熬夜修补,装订成两本完整的书“我”把一本装订好的书送给乔元贞,另一本带到了新的学校(每空1分)2. 全文最后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联系全文,说说这里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表达了“我”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包含了“我”对“第一本书”的珍视和崇敬之情,表现了贫苦生活中人们对知识的尊崇和渴望。(意思相近即可)3.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案】十分温厚,知书识礼: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看到“我”那“简直是一团纸”的书,并没有揍“我”,而是问明原因。善良热心:父亲知道乔元贞家庭困难,将两个半本书修补成两本
9、完整的书,给了乔元贞一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承”字难写,就帮“我”改了名字;听“我”说明书变成这样的原因后,他把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4. 标题“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是什么?(3分)【答案】“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是指“我”人生的第一课,其中蕴含着生活的艰辛、父子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求学的不易。(意思相近即可)(二)传家宝侯发山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过后,伴随着一阵火星子的飞舞,火苗比原先灿烂了,映照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村里不时传来炸响的鞭炮,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四十年。”父亲吧嗒了
10、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我老喽,干不动了。”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欢喜,有期待。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那阵子老家遭了大水,你老爷爷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爷会些木工手艺,就自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爷临终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父亲不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说给春子听。“乡亲们的情啥时候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不是他们收留,你老爷爷只怕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篙,说:“还有咱那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
11、我的孙子。”这有什么骄傲和自豪的?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意回来。这时候,门外传来踢踢踏踏凌乱的脚步声。“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门口一暗,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还有酒和菜。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看到春子,老村长说道:“春子也在啊,啥时候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就去给娘帮忙,娘刚蒸出一笼馍,还有花卷、菜包,冒着袅袅的热气和丝丝的香气。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下子把春子包围了,他心里的不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春子刚要伸手抓花卷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