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为主题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和区域;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本课采取问题式教学,通过系统的问题链,将知识建构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本单元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的第六课,第七课和第八课。新课标对第三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
2、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本课介绍了古代社会公元前的印欧人大迁徙和公元后的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概况,重点突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形成文明程度更高、异彩纷呈的新的区域文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 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 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2.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把历史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高二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兴趣,自学能力强。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本课时间跨度大,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涉及的民族、地区多,知识
3、信息量大,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中学生来说相对较远,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中理解主干知识,感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本课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是有志于参加历史学科等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水平;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同时,经过对必修下册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3.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 通过地图的演示使学生知道印欧人的迁徙及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历程,初步掌握人口迁徙是
4、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从而强化学生的时空认识,锻炼学生能够利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2、通过对不同时空框架下的人口迁徙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进行比较,认识在民族迁徙中的暴力征战导致各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区域文化也随之发生重构。3、通过地图、史料的分析理解,总结概括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理解古代人类的迁徙使不同区域的文化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适中彼此交融的认同过程,从而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1、通过史料解读,认识游牧民族迁徙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培养学生辨析和运用史料的能
5、力;2、通过学习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过程,分析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与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近代以来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人口族权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冲突,交融和认同。4.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及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2设计思路:将本节课放在本模块和本单元当中进行综合考虑。本模块的主题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的要求是:从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切入,展现不同文明、不同人群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本单元在课标中的内
6、容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由此可以理解为本单元是以人口的迁徙作为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进行切入,而本课则是从近代殖民活动所带来的人口跨地域转移所引起的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需要达到的学科素养水平,首先确立教学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培育素养。3搜集素材,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进行驱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力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来自于新情境和新问题,因此创设教
7、学活动的情境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及搜集整理史料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主要的工作。在设计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4坚持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教学目标的制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应衡量出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设计始终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灵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七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移动授课时间:课型:课时:1. 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概括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并理解其特点;通过反思历史,感受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在血与泪、矛盾与冲突中的交融。2)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并说明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及表现;感受人口迁徙过
8、程中带来的文化重构与新的文化认同。3)结合史料,说明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通过视频,理解华人的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2. 学习重点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人口跨地域转移带来的文化重构与文化认同。“人口跨地域转移带来的文化重构与文化认同”,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课包括三目,分别是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三目分别讲述了美洲、大洋洲在殖民扩张中的人口迁移,以及华工为建设美洲和大洋洲,离开本土进行的迁移。而人口的迁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的相互交融,带来文化的重构与文化的认同。因此,人口的转移和
9、迁徙促进了不同地域人群的联系与互动。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和载体。通过学习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进而认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重构。3.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型、课时、教具新授课 45分钟 粉笔、黑板、多媒体4. 学习活动设计:(一)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教师:带着四个“为什么”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希望在学完本课之后,同学们能有明确的答案。环节一:(一)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引导到历史课堂中来,达到了“收心、激趣和点题”的效果。
10、教师活动:教师解读课题。概念解析:什么是殖民?殖民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随着侵略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他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文化冲突,在文化调适和重构的过程中,最终在各殖民地达到了对本国文化认同。教师过渡,我们进入第一目: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呈现第一目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呈现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殖民扩张活动。(一)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1、变化原因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史料进行分析(呈现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1.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总结梳理):(1)屠杀、奴役及传染病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29937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