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讲案)2024届高考历史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通用版】【知识梳理】课时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2.行政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2.概况(1)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2)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并有设
2、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3.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4.影响(1)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借助分封制开拓疆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的整合,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周文化的传播。(2) 后期:是导致诸侯分裂的重要根源。三、西周的宗法
3、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宗族内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制;家国合一,家国同构,血缘关系(兄弟)与政治关系(君臣)结合。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四、西周的礼乐制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3.目的:巩固贵族的身
4、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4.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6.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课时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2.秦朝统一(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度的形成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1)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形式,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2)中央集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受制于中央。2.权力中心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皇帝独尊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命制“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皇权至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
6、任免,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皇位世袭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中央设三公即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虚设)。(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充分体现“家天下”。4.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掌管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定期考核政绩。(4
7、)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巩固统一的举措(1)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3)统一文字、车轨;(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5)大规模移民等等。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
8、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加强和完善。4.在这一制度下实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赈灾救济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性与统一性的特征。这都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5.专制度大大加强了统治者的统治力量,使人民的处境恶化,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课时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承秦制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中央
9、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4.政治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中,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皇后专政和窦太后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
10、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4)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中央官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2.门阀政治的形成(1)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3) 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