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 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单元一 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一 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一 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精讲案)2024届高考历史解锁大单元一轮复习【配套新教材】课时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遗址: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2.新石器时代(1)概念: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早期: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
2、展基础(3)中期:时间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生产生活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栗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4)晚期:时间距今约5000年代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生产生活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
3、会的门槛3.原始社会组织(1)社会分段: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文明的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二、 从部落到国家1.炎黄联盟(1)三皇传说: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人文始祖: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
4、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尧舜禹时代(1)尧舜时期: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2)“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3)国家的初始形态: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3.夏朝的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再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统治: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
5、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3)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夏朝灭亡。4.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三、商和西周1.商朝(1)建立:汤灭夏后建立了商。(2)迁都: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3)概况: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4)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双方在商都南郊牧野展开激战商朝灭亡。2.西周(1)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2)分封制与宗法制目
6、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结果:形成了“天子诸候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影响: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灭亡: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发生后,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商和西周的经济(1)地位: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2)成就: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
7、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青铜文化灿烂。4.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3)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文明逐步被封建制文明取代。5.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特征(1)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最高统治集团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地方权力较大;维持着世官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贵族世代承袭
8、;等级森严。(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仍是木石工具;劳动方式为集体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课时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1)背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2)过程: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大夫田氏取代齐国姜姓国君。最终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
9、称“战国七雄”。(3)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被秦国吞并。3.民族关系的变化(1)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结果: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2)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3)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城市。2.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
10、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代表:商鞅变法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5)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彻底性:废除旧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促进社会转型。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9年左右,
11、且改革的主要措施一直被秦国继承和发展。有效性:商鞅变法过程中,严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解阶级关系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政治日益激烈的兼并形势,对各诸侯国生存及国家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必须改革旧的、不适应当时实际情况的制度,进行变法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
12、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这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诸侯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三、 孔子和老子人物地位理论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2.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3.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4.文献整理: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5.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追求天人合一。2.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
13、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四、 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2)政治上;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搅人才。(3)文化上: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士人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2.表现: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3.派别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
14、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课时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1)客观条件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2)主观条件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2.统一过程(1)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
15、统一王朝,定都咸阳。(2)统一全国秦朝征服了南方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巩固统治(1)确立皇帝制度,赢政将君主定名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2)推广郡县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3)其他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29974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