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docx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的商业贸易1唐宋时期,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宋代以后,当铺开始从事经营性放贷和有息存款;到了清代,当铺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当铺经营范围的扩大 ()A丰富了民众投资的渠道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往来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下图为1856年创立于山西平遥南大街协同庆票号。可以佐证()A地域性商帮的发展B“工商食官”政策的推行C信贷业务的诞生D平遥成为中国金融中心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由此可见飞钱()A具有纸币功能B主要由钱铺发行C能够逐利增财D主要功能是汇兑4考古学家在北
2、叙利亚一处港口遗址发掘出大量古风时代的希腊陶器,类似陶器也曾出现在地中海西部最早的希腊殖民地。这说明()A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B希腊手工业技术领先C海洋文明冲击农耕世界D地中海文明多元一体5下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文书的基本构成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类别数量组成出土地或文献出处土地买卖文书44件买地券及实用土地买卖文书集中在南京及其周围, 武昌、鄂州、长沙及桂林、始兴地区人口买卖文书至少13件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其他买卖文书至少4件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新疆吐鲁番借贷文书5件货糜文书、货粮文书和举锦券等(无息借贷、有息借货和质押借贷)租佃
3、文书3件葡萄园、土地租赁A南方租佃关系比北方普遍B国家对农民控制力减弱C商品交易注重契约化形式D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6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瓷器,下图的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该文物被发现于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人沉船上。它反映出唐代()A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B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C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7由于宋代传世典籍材料相对丰富,故北宋时期宋辽、宋夏榷场以及南宋时期宋金榷场的研究成果较为丰赡,而对于夏金榷场则多语焉不详。自黑水城出土的17件西夏榷场使文书公布后,夏金榷场研究得到极大改观,其中一份文书如图对该文书
4、解读正确的是()A行文的对象是三司,属于下行文,但无行文机构B可以证实榷场是各对峙政权之间商贸往来的场所C可以推断大庆三年西夏开始设立榷场使管理榷场D文书的性质不明,无法判断所述事项与榷场有关8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9中亚帖木儿帝国时期(13701507年)出现了一种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波斯萨非王朝阿拔斯大帝(15711629年)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在波斯制造出半陶半瓷
5、的器物。材料反映了A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B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高超C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D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10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11下表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这反映了该地区()承租人身份无身份法官沙马什那迪图神庙主持神庙歌手理发师将军契约数(个)344623112承租人身份校尉信使神庙房屋监护商人总监长矛队长民族长占卜师契约数
6、(个)4112112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12明清时期所谓的“会票”,有时是为了完成资金异地拨兑性质的汇票,有时则是一种借贷货币资金的契约。所谓的“期票”“兑票”有时是债务人写给债权人,约定将来某个地方、某个时刻取款的本票,有时是商人在某个店铺进货,让债权人去另一个店铺取款的票据。明清时期这些票据的出现A标志着货币信贷的形成B完成了商业信用关系的票据化C阻碍了商业资本的扩张D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13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
7、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14汉代,丝绸和香料分别从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A亚欧国家间商业贸易繁荣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1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形式多样,贸易主体多元,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其中,主体是政府,政策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对外贸易形式是A官方的朝贡贸易B民间的月港贸易C传统的丝绸之路D边境的榷场贸易16宋代有的商品的包装上带有广告形式的文字和商标图形,有的还留有特殊墨色印记,标明店址,以免顾客在购买时上当,如出
8、土的宋代磁州窑的瓷器就有书写“赵家美酒飘香”的酒坛和“长生不老”的药瓶。广告在宋代获得发展主要是因为A富商大贾操纵包装行业B商业发展,市场竞争激烈C防止假冒产品,维护信誉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17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并非内陆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虽然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人们没有忘记祭水,但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明朝时期的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
9、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材料二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实际上由古至今,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除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摘编自刘家沂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材料三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
10、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3)“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被称为世纪三问之一,请结合所学回答“梁启超之问”。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古代管理对外贸
11、易的机构)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发掘,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据记载,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个,其中宋代海船直接到达的有二十多个。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材料二明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政权并防止“倭寇”侵犯,严厉实行海禁,明文规定私下与外商互市者处以重罪。明代对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朝贡贸易,只准两国之间官方相互进行贸易,私人船只不准往来。明代对朝贡国家、路线、港门、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明朝对朝贡国家予以官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29977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