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pptx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古古代代诗诗歌歌三三首首抢答:判断下列诗句中有关传统节日习俗或神话传说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此生此也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一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与节奏二 再读诗歌,借助注释,把握诗歌大意l用下列句式对诗歌大意进行概括:当作者_时,他联想到了_的故事,他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_,这幅画面让人感到_。三 结合传说,感受情感牛郎织女的传说三 结合传说,感受情感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tio)迢:遥远的样子。皎(jio)皎:形容很白很亮。河汉女:指织女星。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银河。
2、“互文见义”。所谓互文见义,是指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中的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三 结合传说,感受情感l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l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1.擢(zhu):伸出。2.素:白皙。3.札札(zh):织机发出的响声。4.弄:摆弄。5.机杼(zh):织机。杼,梭子。6.章:花纹。7.涕:眼泪。8.零:掉落。织女此时的心思在织布上吗?她在想什么呢?三 结合传说,感受情感l河 汉 清 且 浅,相 去 复 几 许。l盈 盈 一 水 间,脉 脉 不 得 语。去:距离。几许:多少。盈盈:清澈的样子。脉(m)脉:相视无言的样子。小结l诗中的
3、织女是怎样的形象?l织女为何会“泣涕零如雨”?四 借助联想,思考主题l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l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文选时,从许多无名近于散佚的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在一起,用古诗十九首冠名,列在“杂诗”类之首。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文人。由于这些诗歌的题目散佚,人们习惯以每首诗的首句作为标题。古诗十九首对后世的五言诗影响很大,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诗歌主旨这首诗是关于牛郎织女爱情悲剧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录。诗歌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见的故事,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自读探究:寒
4、食与十五夜望月回顾旧知:品读古诗的方法一读读准字音、节奏01二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02三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03四读借助作者生平、背景知识、写作手法等,把握诗歌主旨04一读 读准字音与节奏寒食唐韩翃(h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知识点: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近体诗创作时期(一般)唐代以前(一般)唐代以后句数没有特殊要求,比较自由绝句:4句律诗:8句字数字数不固定,比较自由五言或七言押韵不要求押韵一韵到底绝句:2/4句必须押韵律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