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
2、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张衡一号”可以看成运行在离地高度约为500km的圆轨道上。该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A周期大于地球自转的周期B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D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水平面内固定一个足够大且绝缘的粗糙斜面,其上有一个带电滑块匀速下滑且一直在斜面上运动。仅改变下列选项中的条件,滑块速度大小一定改变的是()A施加竖直方向的电场B翻转滑块,改变它与斜面的接触面积C施加水平方向的恒力D改变滑块的质量3、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经过时间通过的弧长为,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弧度。已知万
3、有引力常量为,则月球的质量为()ABCD4、通过对自然现象及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物理学家得出科学的结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卢瑟福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发光的现象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的观点5、图为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关系的电路图。已知原线圈匝数为400匝,副线圈“1”接线柱匝数为800匝,“2”接线柱匝数为200匝,ab端输入的正弦交变电压恒为U,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用U1、U2表示。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
4、中点,则开关S()A打在“1”时,B打在“1”时,U1:U2=2:1C打在“2”与打在“1”相比,灯泡L更暗D打在“2”与打在“1”相比,ab端输入功率更大6、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数十颗卫星构成,目前已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服务。设想其中一颗人造卫星在发射过程中,原来在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在点变轨后进入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轨道与在轨道运行比较,卫星在点的加速度不同B在轨道与在轨道运行比较,卫星在点的动量不同C卫星在轨道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能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
5、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从倾角为45的足够长斜面顶端垂直于斜面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初速度大小为v,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的水平风力作用,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距斜面的最远距离为B以抛出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物体重力势能的最大值为C经过时间,物体回到斜面D物体重力势能最大时,水平风力的瞬时功率为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a为圆环的最低点,c为圆环的最高点,b点与圆心O等高,该空间存在与圆环平面平行
6、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P套在圆环上,沿环做圆周运动,通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B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C小球运动过程中对圆环的最大压力为7.5mgD小球运动过程中对圆环的最小压力为1.25mg9、如图所示,甲图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像,乙图为参与波动质点P的振动图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m/s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C经过0.5s,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4m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2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E.经过0.5s时间,质点P的位移为零,路程为0.4m10
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存在一个范围足够大的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磁场,磁感应强度沿x轴方向大小相同,沿y轴方向按By=ky(k为大于零的常数)的规律变化。一光滑绝缘的半径为R的半圆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其圆心恰好位于坐标原点O处,将一铜环从半面左侧最高点a从静止释放后,铜环沿半圆面运动,到达右侧的b点为最高点,a、b高度差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环在半圆面左侧下滑过程,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B铜环第一次经过最低点时感应电流达到最大C铜环往复运动第二次到达右侧最高点时与b点的高度差小于2hD铜环沿半圆面运动过程,铜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总是与铜环中心的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验题:
8、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为了测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阻箱R,定值电阻Rn,两个电流表A1、A2,电键S1,单刀双掷开关S2,待测电源,导线若干实验小组成员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闭合电键S1,断开单刀双掷开关S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1,读出电流表A2的示数I0;将单刀双掷开关S2合向1,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A2的示数仍为I0,此时电阻箱阻值为R2,则电流表A1的阻值RA1_(2)将单刀双掷开关S2合向2,多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每次调节后的电阻箱的阻值R及电流表A1的示数I,实验小组成员打算用
9、图象分析I与R的关系,以电阻箱电阻R为横轴,为了使图象是直线,则纵轴y应取_AI BI2 C1/I D1/I2(3)若测得电流表A1的内阻为1,定值电阻R02,根据(2)选取的y轴,作出yR图象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的电动势E_V,内阻r_(4)按照本实验方案测出的电源内阻值_(选填“偏大”、“偏小”或“等于真实值”)12(12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1)为了能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做的功表示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本实验中小车质量M _(填“需要”、“不需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2)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清晰的纸带,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
10、续的点,sAD=_cm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 v =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该同学画出小车动能变化与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的EkW关系图像,由于实验前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关键步骤,他得到的实验图线(实线)应该是_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2014年12月14日,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传来好消息,嫦娥三号探测器平稳落月。嫦娥三号接近月球表面过程可简化为三个阶段:一、距离月球表面一定的高度以v=1.7km/s的速度环绕运行,此时,打开七千五百牛顿变推力发动机减速,下降
11、到距月球表面H100米高处时悬停,寻找合适落月点;二、找到落月点后继续下降,距月球表面h4m时速度再次减为0;三、此后,关闭所有发动机,使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嫦娥三号着陆时的质量为1200kg,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为1.6m/s2,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G,(计算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1)月球的质量(用g、R、G字母表示)(2)从悬停在100米处到落至月球表面,发动机对嫦娥三号做的功?(3)从v=1.7km/s到悬停,若用10分钟时间,设轨迹为直线,则减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为多大?若减速接近悬停点的最后一段,在垂直月面的方向下落,且加速度大小为上述减速过程的平均值,求此时发动机
12、的平均推力为多大?14(16分)如图所示,两个导热气缸竖直放置,底部由一细管连通(忽略细管的容积)两气缸内各有一个活塞,左边气缸内活塞质量为2m,右边气缸内活塞质量为m,活塞与气缸无摩擦,活塞的厚度可忽略活塞的下方为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位于同一高度h,活塞离气缸顶部距离为2h,环境温度为T1 (i)若在右边活塞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求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假定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为T1); (ii)在达到上一问的终态后,环境温度由T1缓慢上升到5T1,求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15(12分)如图,在水平固定放置的汽缸内,用不漏气的轻质活塞封闭有一定量
13、的理想气体,开有小孔的薄隔板将气体分为A、B两部分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初始时A、B两部分体积相同,温度为T,大气压强为p1(1)加热气体,使A、B两部分体积之比达到1:2,求此时的温度T;(2)将气体温度加热至2T,然后在活塞上施加一向左的水平恒力F5p1S,推动活塞,直至最终达到平衡,推动活塞过程中温度始终维持2T不变,求最终气体压强p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A卫星运行轨道离地高度远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根据得可知其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14、,故其周期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故A错误;B根据得可知其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CD由于“张衡一号”卫星的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半径,则根据可知其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C【解析】AD当滑块匀速下滑时,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施加竖直方向的电场与改变滑块的质量效果相同,各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之和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始终相等,滑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AD错误;B翻转滑块,改变它与斜面的接触面积,并未改变它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所以滑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C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时(滑块不脱离斜面)
15、,该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而且摩擦力减小,滑块将做加速运动;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时,该力有沿斜面向上的分力,而且摩擦力增大,滑块将做减速运动,C正确。故选C。3、B【解析】卫星的线速度为角速度为可得卫星的运行半径为由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得故月球的质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B【解析】A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B卢瑟福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B正确;C玻尔的原子理论没有完全成功地解释原子发光现象,故C错误;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认为原子核有内部结构,故D错误;故选B。5、C【解析】A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中点,则,故A
16、错误;B打在“1”时,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则有U1:U21= n1:n21=400:800=1:2故B错误;CD打在“2”时,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则有U1:U22= n1:n22=400:200=2:1即打在“2”时灯泡两端电压较小,与打在“1”相比,灯泡L更暗,变压器次级消耗的功率较小,则ab端输入功率更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B【解析】A在轨道1与在轨道2运行比较,卫星在P点距地球的距离相等,受到的万有引力相等所以卫星在点的加速度相同,故A错误;B卫星由轨道1变为轨道2,需要加速,则轨道2的速度要大一些,所以卫星在P点的动量轨道2的大于轨道1的,故B正确;C卫星在轨道2的不同
17、位置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产生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故卫星在轨道的不同位置都具有不同加速度,故C错误;D轨道1是一个椭圆轨道,又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卫星离地球越近,速度越大,则卫星在轨道1上除了关于地球对称的位置外,各位置具有不同的动能,选项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BD【解析】AC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重力等大的水平向右的风力,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斜面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互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无法
18、落在斜面上,并且离斜面的距离越来越远,故AC错误;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则重力势能的最大值为 故B正确;D物体重力势能最大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0,所用时间为水平方向的速度为 所以水平风力的瞬时功率为 故D正确。故选BD。8、AC【解析】A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解得:故ac连线为等势线,从a到b,有解得:电场线垂直于等势线,且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故A正确;B 匀强电场场强大小故B错误;C电场力当电场力与重力合力与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时,对圆环的压力达到最大和最小,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最大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最大支持力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最大压力为15mg
19、;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最小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最小支持力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9、ADE【解析】A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4m,由乙图读出周期为T=1s,则波速为v=4m/s,故A正确;B在乙图上读出t=0时刻P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在甲图上判断出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B错误;C质点P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故C错误;D由于该波的波长为4m,与障碍物尺寸相差较多,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E经过t=0.5s=,质点P又回到平衡位置,位移为零,路程为S=2A=20.2m=0.4m,故E正确10、AC【解析】A铜环在半圆面左侧下滑
20、过程,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得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A正确;B铜环第一次经过最低点瞬间,磁通量的变化量为0,感应电流为零,B错误;C铜环沿半圆面运动,到达右侧的b点后开始沿圆弧向左运动,但在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较小,损失的机械能小于mgh,所以铜环往复运动第二次到达右侧最高点时与b点的高度差小于2h,C正确;D铜环沿半圆面向下运动过程中,铜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沿半圆面向上运动过程中,铜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D错误。故选AC。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R2R1; C; 3; 0.9; 等于真
21、实值 【解析】(1)由题意可知,电路电流保持不变,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阻不变,则电流表内阻等于两种情况下电阻箱阻值之差,即:RA1R2R1;(2)根据题意与图示电路图可知,电源电动势:,整理得: ,为得到直线图线,应作 图象,C正确ABD错误(3)由图线可知: , ,解得,电源电动势:E3V,电源内阻:r0.9;(4)实验测出了电流表A1的内阻,由(2)(3)可知,电源内阻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12、需要 2.10 0.50 D 【解析】(1) 为了能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做的功表示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则绳中拉力要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即小车质量M需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2)由图得
22、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3)理论线,实验线,则随着功的增大,两线间距变大故D项正确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 (1);(2)-1.8105 J;(3)2.8m/s2;5300 N。【解析】(1)由于可求(2)由100m下降过程中到4m前发动机会做功,取100m和4m为初末状态,前后动能没变,用动能定理mg(H-h)+W=0所以W= -mg(H-h) =-12001.696J=-1.8105 J即发动机做功为-1.8105 J 。 (3)减速过程的平均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g)=53
23、00 N14、 (1) (2) 【解析】(i)设左、右活塞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气体的压强为P1,由于两活塞平衡有:,得:在右边活塞上加一质量为m的物块后,右活塞降至气缸底部,所有气体都在左气缸中,设左边活塞没有碰到气缸顶部,则等压过程,有:得故假设成立且两活塞高度差为;(ii)环境温度由T1缓慢上升时,气体做等压变化直到左边活塞上升到气缸顶部,设此时温度为,由,得:小于5T1故气体开始做等容变化,直到压强增大到即将把右边活塞顶起,即压强由变为,由得:仍小于5T1气体继续升温到5T1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设右边活塞上升x,由:可得:,最终两活塞高度差为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然后灵活地选择气体实验定律列方程求解活塞的高度15、 (1) T1.5T(2) p4p1【解析】(1)设A的体积为V,则初状态A、B总体积为2V,末状态总体积为3V由盖吕萨克定律得:解得T1.5T(2)假设活塞被推至隔板时气体压强为p临解得p临4p1由此可以判断,活塞一直被推至隔板,此后气体体积、温度均不变,则压强不再改变,p4p1点睛:已知初末状态的体积,由盖吕萨克定律可求得后来的温度;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求得临界压强值,比值临界压强与压力压强的关系,可分析活塞的位置,进而求得最终的压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