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徐州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徐州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烟B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溶液变成蓝色D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2、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OBO2CHClDKOH4科学技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列技术或工艺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量子技术的信息传输B石墨转换石墨烯C机器人踢球D太阳能发电5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6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ACH2OBC2H2CCH4ODCH4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8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归纳法:碳
3、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B转化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C科学探究: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试验D逻辑推理: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一定含有碳酸盐9化学中的很多行为和操作涉及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下有一种变化与众不同的是A利用石油的分馏制取液化石油气B利用煤的干馏制取煤焦油C旺旺雪饼中放置的生石灰做干燥剂D美味的粽子礼盒里放着一小袋铁粉做干燥剂10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糖水C海水D冰、水共存物11
4、下面是我国几位著名的化学家。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张青莲B侯德榜C孙师白D张允湘12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A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D分类观: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1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温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甲图装置进
5、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见乙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14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
6、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 Cl- H+ OH-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15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_;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 ;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 (填序号, 下同);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
7、5分)17(8分)被国外友人称作“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_(填序号),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性。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_。修建铁路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写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已知M、N、R三种金属存在如下反应:RNCl2= NRCl2;MRCl2=RMCl2,M、N、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18(8分)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_。(填序号)A黄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
8、线 D不锈钢刀具 钢铁锈蚀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防止或减缓钢铁锈蚀的常用方法有_。(写出一条即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世界湿法冶金的先驱。试写出用铁和硫酸铜溶液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它属于_ 反应。(填“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之一)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了该样品20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丽同学利用实验室存放的一瓶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并做酸碱中和反
9、应实验。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_mL,量取时的操作如图1所示,该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是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小丽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滴加盐酸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小丽判断氢氧化钠变质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变质的原因_。图2中M点含有的离子有_。为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小丽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样品部分变质方案2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适量饱和石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实验反思:
10、小华认为小丽的两个实验方案都不能达到目的,他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加入适量_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
11、,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2、C【解析】A、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纸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受热易分解,能与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反应,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
12、3、A【解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必须含有氧元素来解答【详解】A、水中有H、O两种元素,且含有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氧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HCl由H、Cl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4、B【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量子技术的信息传输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A不正确;B、石墨转换成新物质石墨烯,是化学变化,选项
13、B正确;C、机器人踢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C不正确;D、太阳能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5、C【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D【解析】(2)由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4个,反应后碳原子是1个,反应前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反应
14、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包含在X中,则X的化学式是CH4。故选D。7、A【解析】A、木柴燃烧是木柴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故是物理变化,错误;C、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故是物理变化,错误;D、胆矾研碎是胆矾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8、D【解析】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说法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说法正确;C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
15、试验,说法正确;D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可能含有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的金属,说法错误。故选:D。9、A【解析】A、利用石油的分馏制取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B、利用煤的干馏制取煤焦油,有新物质煤焦油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旺旺雪饼中放置的生石灰做干燥剂,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D、铁粉做干燥剂是利用铁生锈吸收氧气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有一种变化与众不同的是A。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D【解析】A、矿泉水中含有水、微量的
16、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糖水中含有水、蔗糖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D11、B【解析】在化学史上对制碱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侯德榜,他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故选B。12、B【解析】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的构成不同,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
17、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A【解析】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错误,氧化铬或氧化铁催化效果太慢,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正确,因为控制变量法只能控制一个变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14、D【解析】A、在加入相同较少体积的
18、氢氧化钠后,a中pH最小,说明酸的浓度较大,无法被氢氧化钠较快中和,所以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大,选项A错误;B、开始反应时,溶液pH小于7为酸性,酚酞不变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超过25mL以后,才开始显碱性,酚酞使溶液变红色,所以是由无色变为红色,选项B错误;C、当加入20mL溶液时,三者的pH都小于7,说明酸过量,不会存在碱,所以没有氢氧根离子的存在,选项C错误;D、当pH=7时,三者相交于一点,此时加入溶液体积相同,选项D正确。故选D。15、B【解析】A.多乘交通工具、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均符合这一理念。故B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9、)16、Al 26.98 AD A 【解析】(1)铝元素的符号是Al;(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3)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氦的是2)的结构是稳定结构,故图中AD是稳定结构的原子,B是稳定结构的离子,故选AD;(4)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数,A原子只有1个电子层,故与铝不属于同一个周期,BCD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故都与铝属于同一个周期,故选A。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 导电 隔绝氧气和水 3COFe2O32Fe3CO2 MRN 【解析】车窗玻璃主要为硅材料,金属材料为图示的钢轨,为,金属具有延展性和导电性,高铁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故利用了导电性;喷漆除
20、锈是利用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空气和外壳接触;赤铁矿为三氧化二铁,用一氧化碳炼铁方程式为 ;置换反应可以反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反应物的活动性强于生成物。有题干给出的反应可知:RN,MR,故MRN。【点睛】了解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常见除铁锈的三种方法,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三氧化二铁及四氧化三铁的反应会书写。18、C 制成不锈钢( Fe + CuSO4 FeSO4 + Cu 置换 13.5g 【解析】 金属做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故选C 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有将钢铁制成不锈钢或 钢铁表面洁净后,覆盖保护层,例如涂油、漆,镀锌,烤蓝工艺 等)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
21、Fe + CuSO4 FeSO4 + Cu ,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解:设Zn的质量为x,则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x 0.2g 则样品中Cu的质量 = 20g - 6.5g = 13.5g答:该样品中含有13.5g Cu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92 偏大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和Cl 氯化钙 【解析】(1)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质量100g8%8g,需要水的质量100g9g92g,92g水的体积92g1g/mL92mL;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量取的实际体积小于要量取的体积,配制的溶液实际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要配制的溶质的质量分数;(2)滴加盐酸后发现有气泡产生,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3)M点时溶液呈中性,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含有的离子有:Na+和Cl;(4)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干扰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可滴加氯化钙溶液。故答案为(1)92 偏大;(2)Na2CO3+2HCl2NaCl+H2O+CO2;(3)Na+和Cl;(4)氯化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