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实验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江都区实验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ACuSO4、KCl、NaCl BNa2CO3、NaOH、Ca(OH)2CH2SO4、Na2SO4、HCl DNaHCO3、KNO3、NaCl2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2、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3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树根“变”根雕B葡萄“变”美酒C玉石“变”印章D机器人“变”形4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B蚕丝和羊毛点燃时都可闻到羽毛烧焦的气味C电解水
3、实验中,负极产生能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出现气泡6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氧化物:冰、干冰、四氧化三铁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尿素、硝酸钾C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铁、硒D天然材料:羊毛、棉线、塑料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收集的气体气味可以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ABCD8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
4、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10膳食中营养搭配有利于人体。下列食品含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A奶油蛋糕B碱面馒头C凉拌黄瓜D清蒸鲈鱼1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D实验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
5、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CO2气体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13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单的方法是A加热B加水C滴加盐酸D加指示剂14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 )A粮食发酵B切割玻璃C湿衣晒干D粉碎废纸1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排
6、列情况,通过你的学习,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9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或“失”)电子,变成_(填写离子符号)。(2)写出8号元素与11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3)经过你的观察,同一族(同一竖行)元素的原子_相同,具有相似的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害物质,可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将其转换成为无害物质。在用铂、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使CO与NO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中,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7、则该元素的原子被_(填“氧化”或“还原”)。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氧化产物是_。(填化学式)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gKNO3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g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表所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见图通过计算回答:m=_,n=_。75时所得KNO3溶液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达到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_。18(8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回答问题。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填孔穴序号)_。再向孔穴4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将试管和的现象
8、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丙实验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M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丙实验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电子秤示数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CO1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1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1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1),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选填“
9、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1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填试剂名称)最终有气泡产生CO1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方案二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
10、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详解】A、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不符合题意;B、Na2CO3、NaOH、Ca(OH)2均能与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也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三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时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反应,不能与H+反应,且不存在有色离子,符合题意;D、NaHCO3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11、气体、水。2、A【解析】A、加入硫酸后就可生成硫酸钠,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再加硫酸不再生成硫酸钠,故A选项正确;B、加入锌片后,锌片溶解放出氢气,生成氯化锌为溶质,氯化锌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氢,故质量应增加,B选项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氧元素一部分质量逸散至空气中,故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应增大,C选项错误;D、二氧化锰是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选项错误;故选A。3、B【解析】A、树根“变”根雕,本身的物质没有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葡萄“变”美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玉石“变”印章,本身的物质没有变
12、,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机器人“变”形,本身的物质没有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4、B【解析】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氢铵、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B。5、B【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不发出白光,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属于实验结论,故A不正确;B、蚕丝和羊毛点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市 江都 实验 2021 2022 学年 中考 化学 猜题卷含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