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市级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市级名校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
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氧化汞受热分解: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液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与硫酸铜液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3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Fe与稀HCl:2Fe+6HCl=2FeCl3+3H2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CBa(OH)2溶液与稀H2SO4:Ba(OH)2+H2SO4=BaSO4+2H2ODAgNO3溶液与稀HCl
3、:AgNO3+HCl=AgCl+HNO3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分子之间有引力B水结冰后不再流动分子停止了运动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分子在不停运动D水很难被压缩分子之间有斥力AABBCCDD5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观察颜色B鉴别化肥NH4Cl和KCl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嗅气味C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通过足 量NaOH的溶液,再通过足量浓H2SO4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AABBCCDD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4、选项物质所含杂质方案AH2H2O(气)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B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CuOC在氧气流中加热DNaOH溶液Ca(OH)2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AABBCCDD7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绳锯木断C积水成渊D披荆斩棘8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具有不同的()A元素组成B分子构成C实际用途D存在状态9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C两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5、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所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2)图3中P点的含义是_;(3)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取_方法可提纯甲。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欲测定某锌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合金样品10克
6、放入烧杯中,将6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质量202020生成气体质量m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第二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_克;计算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图是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图写出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此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其中一种改进的方法_14NO1为红棕色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用NH3将NO1还原生成N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1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问题:如图一氨气的制备。实验室采
7、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指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X_。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图一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如图二NH3与NO1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1(两端用夹子K1、K1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试回答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_反应的方程式_将注射器活塞
8、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实验中,先连接好装置,再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 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
9、粉末)+m (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A m(小烧杯)B m(大烧杯)C m(大烧杯十反应后剩余物)实验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时间/min12345678910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_mL,理由是_;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_,实验的优点是_。16红枣是一种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_。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
10、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2和CaCO1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CO1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固体中一定含有_(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
11、有_(1)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_(实验质疑)(1)甲同学认为实验操作(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1的结论。理由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04双吸剂中铁粉的作用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
12、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C。2、C【解析】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可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银白色液体,不符合题意;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铁丝与硫酸铜液反应,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符合题意;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不符合题意。故选C。3、A【解析】A、Fe与稀HCl:Fe+2
13、HCl=FeCl2+H2,故A错误;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故B正确;C、Ba(OH)2溶液与稀H2SO4:Ba(OH)2+H2SO4=BaSO4+2H2O,硫酸钡是白色沉淀;D、AgNO3溶液与稀HCl:AgNO3+HCl=AgCl+HNO3,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D正确。点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遵循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4、B【解析】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受温度的限制,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
14、断运动,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眼睛中,正确;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正确。故选B。5、A【解析】A、纯棉线和合成纤维都是白色的,要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故选项A不正确;B、鉴别化肥NH4Cl和KCl,加入熟石灰,研磨,有氨味的是氯化铵,无氨味的是氯化钾,故选项B正确;C、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把气体通过足量浓H2SO4吸收水分,得到氧气,故选项C正确;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粗盐中的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在粗盐中加足量的
15、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滤液就得到食盐,故选项D正确。故选:A。6、D【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分,且不与氢气反应,故正确;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加入水溶解后过滤可以除去二氧化锰,而后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钾晶体,正确;C、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除去,而氧化铜不能与氧气反应,故可以除去碳,正确;D、加入过量的碳酸钾后引入了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杂质,故错误。故选D。7、A【解析】A. 星火燎原就是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B. 绳锯木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 积水成渊只是水的量增多,没
16、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 披荆斩棘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8、B【解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子构成;故选B。9、B【解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B、由
17、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钙离子可表示为:2Ca2+,故选项表示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故选B。【点
18、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10、B【解析】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详解】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M 30时,M、N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降温结晶 【解析】(1)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
19、中在20时,M曲线的溶解度小于N曲线的溶解度,所以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3中P点的含义是:30时,M、N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M、N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所以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4)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取降温结晶方法可提纯甲。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118g; (2)35%【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应抓住实验数据的规律性,从第一次实验,加入21稀硫酸,生成气体
20、的质量为118g,故第二次又加入21稀硫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应仍为118g,而第二次再加入21稀硫 酸时,结果生成的气体质量只有114g,意味着反应结束,合金中的锌不够,也就是说总共产生氢气的质量=118g+118g+114g=12g(1)根据上面的分析,第二次实验时生成气体质量m=118g克(2)根据化学反应:Zn + H2SO4 = ZnSO4+ H2中H2与Zn的质量关系,可求出Zn的质量,进一步可计算出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Zn + H2SO4 = ZnSO4+ H225 2x 12g25:2=x:12gx=25g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1g-25g)/11g111%=35%考点
21、: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尾气用酒精灯点燃 【解析】(1)冶炼生铁,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2)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故填: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3)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而此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方法是尾气用酒精灯点燃,故填:尾气用酒精灯点燃。14、试管 A 1NH4Cl+Ca(OH)1CaCl1+1H1O+1NH3 adcfej 红棕色消失 8NH3+6NO17N1+11H1O 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 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
22、,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 【解析】(1)X是试管;反应需要加热,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一中的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NH4Cl+Ca(OH)1CaCl1+1H1O+1NH3。故填:试管;A;1NH4Cl+Ca(OH)1CaCl1+1H1O+1NH3。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a(导出气体)dc(干燥气体)fe(收集气体)j(防止液体倒吸)。故填:adcfej。(1)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17N1+11H1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
23、开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是因为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Y管中红棕色消失反应的方程式:8NH3+6NO17N1+11H1O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再打开K1氢氧化钠溶液进入Y管反应后气体分子减少,导致Y管内气压减小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CaCO3+2HClCaCl2+CO2+H2O 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AC 80 原稀盐酸占有10mL体积 ; 实验
24、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 【解析】(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2)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3)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4)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
25、,所以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m(小烧杯)和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5)从第8分钟后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但原稀盐酸占有10mL(推入稀盐酸后仍然会恢复到原压强),所以第1分钟生成CO2的体积是50mL,第2分钟是75mL,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80mL;用描点法画出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6)实验I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而实验II的优点是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16、维生素 CO2+Ca(OH)2=CaCO1+H2O CaO HCl(或稀H2SO4) Fe CaCO1 CO2+Ca(OH)2=CaCO1+H2O Fe2O1+6HCl=2FeCl1+1H
26、2O Fe+2FeCl1=1FeCl2 吸收氧气和水 【解析】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 2和CaCO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氯化铁生成氯化亚铁。【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红枣是一种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水果,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维生素。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 2和CaCO1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
27、CaCO1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实 验 结 论(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固体中一定含有CaO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HCl(或稀H2SO4)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Fe(1)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 实验质疑(1)甲同学认为实验操作(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的结论,理由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乙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得出固体中一定不含Fe2O1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铁和氯化铁生成氯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504双吸剂中铁粉能和氧气和水生成氧化铁,故作用是吸收氧气和水。【点睛】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铁粉能和氧气和水生成氧化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