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四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四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四中学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2向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锌粉剩余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C一定有银粉生成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3氮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
3、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C烧杯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中溶液质量大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5室温时,向盛有18.6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不正确的是()A生成CO2为4.4g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9.2g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6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完全燃
4、烧的产物不同B转化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转化和转化都是化合反应D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7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1)(4)B(2)(3)C(1)(2)D(3)(4)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属于阴
5、离子的是( )ABC D9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米饭B蔬菜C鱼D鸡蛋10飞艇内可填充的气体是()A氦气B氧气C空气D氮气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H2 O CKCl DH2SO412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钠溶液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图一 图二 图三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
6、,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_(填微粒符号)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_g a物质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
7、0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_n(填“”“”或“”)14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1)测定某处汉江水样的pH略大于7,该水样显_性;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_。(3)人体摄入_(填元素名称)元素过少易患佝偻病,导致骨质疏松。(4)新买的菜刀表面有一层油,是为了_从而防锈。15用化学符号表示:(1)锌元素_;(2)2个亚铁离子_;(3)最常用的溶剂_;(4)人体缺少_元素会骨质疏松。16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还有
8、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1)室温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_(选填“甲”、“乙”或“丙”)。(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选填“a”、“b”或“c”)。(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大的是_。(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15%(选填“”、“=”或“无法确定”)。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装置图A中
9、标号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为_(填字母代号);(3)某气体只能用装置D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为_。18如图1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常温下,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有毒气体,可利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1)写出仪器a的名称为_。(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3)制取气体时,装置丙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理由_。(4)实验室制取Cl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标号),该装置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气体有_。(5)常温下,如图2所示收集Cl2的方法中可行的是_(填标号)。四、计算题(本题
10、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在消毒中常使用到过氧乙酸,其化学式为C2H4O3,其由_种元素组成学校在消毒中需要用到0.2%的稀溶液100g,则需用10%的过氧乙酸溶液_g加水稀释配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
11、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故选项错误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故选D2、C【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后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根据以上反应及现象,分析反应的发生情况,推断所得固体及溶液中的离子。【详解】A、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没有剩余,故A错误;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不能确定,故B错误;C、锌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一定有银粉生成,故C正确;D、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
12、明显现象,说明锌粉无剩余,不能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Ag+、Cu2+,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3、A【解析】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氧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4、A【解析】A、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上层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中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故B正确;C、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中的固体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山西省 朔州市 城区 中学 中考 化学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