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广安市2022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化学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证明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B 过滤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倾倒液体2区别下列生活中各组物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A炉具清洁剂和纯碱溶液(酚酞溶液)B蒸馏水和石灰水(通入CO2气体)C
2、棉织衫和羊毛衫(抽丝灼烧,闻气味)D食盐和蔗糖(尝味道)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65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 gB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CAC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D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4向盛有酚酞和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溶液B锌粒C紫色石蕊溶液D碳酸钠溶液5玻璃生产主要原料之一是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2B+2
3、C-4D+4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D自然界中的水基本为混合物8化学为现代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实践。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白血病治疗药物伊马替尼是化工合成的产物,其化学式为C29H31N70。关于伊马普尼的说法正确的是A伊马普尼是由29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70个氮原子构成B伊马普
4、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0C伊马普尼是有机化合物D伊马普尼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大9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0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作食品保护气B用于急救病人C作燃料D用于灭火11空气成分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12如图文化衫:你的“魅力”偷走我的“心”。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镁单质A金属光泽美丽B导电性优良C金属活动性强D延展性好
5、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1)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t2时A物质的溶解度。t2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图2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从图2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2中_区域(填“”“”“”或“”)14广东乐昌古佛岩,因洞内的石笋和钟乳石,形状如仙似佛,前人在洞内安放过佛像,在洞口又建有佛寺而得名。石笋和钟乳石是由上亿年前海底沉
6、积的石灰岩形成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用化学用语描述下列带点部分:碳酸钙中的金属元素:_。碳酸钙中所含的阴离子:_。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_。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碳酸氢根(HCO3)也是常见的原子团,化合价为1价,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_。15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_(填最简比)。(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
7、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4)将a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填选项)。A 溶液的浓度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解度16如图是某种饮料标签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取该饮料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发现试液_(填现象),其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打开饮料瓶盖,有大量气体泡沫逸出,其原因是_;饮料瓶的材料是PET,化学式为()。PET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白砂糖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又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
8、4分)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写出一个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室用含杂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导管连接顺序是_。若消耗的过氧化氢溶液为8g,理论上可得到氧气_g(精确到0.1),但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与理论值不符,原因可能是_(填一种)。18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方案一如图1.(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说出一点即可)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
9、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1)观察到的现象是_。(2)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_、_、_、_。(3)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_,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紙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实验方案三如图5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1)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
10、_。(2)图5中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有关。(说出一点即可)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为测定氢氧化钠样品(含杂质氯化钠)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称取5g样品,在烧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0%的稀盐酸;并测定溶液的pH。测得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取“40g 水”通常用的仪器是_,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_。(2)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_。(3)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
11、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在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无色,证明CO2能与Ca(OH)2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C、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置于玻璃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玻璃管
1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A【解析】A、中含有氢氧化钠,炉具清洁剂和纯碱溶液都显碱性,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气体能是石灰水变浑浊,遇水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灼烧羊毛衫有衣服烧焦羽毛的味道,烧棉织衫没有,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食盐是咸味,蔗糖是甜味,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A、由图可
13、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t1时,65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含有溶剂:65g-15g=50g,不符合题意;B、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t2下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还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2下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物质t1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以用t2时的溶解度计算,t1时B的溶解度t2时C的溶解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CA,不符合题意;C、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
14、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溶液状态未知的情况,无法比较,符合题意;D、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4、A【解析】向盛有酚酞和烧碱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直至液体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或过量。反应后所
15、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可能存在盐酸。【详解】A、加入稀硫酸,由于稀硫酸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故A错误;B、加入锌粒,如果盐酸过量,则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如果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无明显现象能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故B正确;C、加入石蕊试液,如果盐酸过量,则溶液变红色;如果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石蕊试液不变色,能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故C正确;D、加入碳酸钠溶液,如果盐酸过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如果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无明显现象,能确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故D正确。故
16、选A。5、D【解析】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又因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则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 x=+4,即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D。【点睛】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6、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C、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正确;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错误。故选C。7、B【解析】A、地球上虽然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
17、,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不到1%,因此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选项A正确;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选项B不正确;C、水的硬度是由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决定的,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变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沉淀出来,降低了水的硬度,选项C正确;D、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等天然水中都含有许多杂质,都是混合物,选项D正确。故选B。8、C【解析】A、伊马普尼由伊马普尼分子构成,每个伊马普尼分子由29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70个氮
18、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B、伊马普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31+1470=1359,不符合题意;C、伊马普尼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D、伊马普尼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31:(1470)=348:31:980,故伊马普尼中氮元素的含量最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9、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因为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19、高而增加,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虽然溶解度的数值相等,但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D选项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正确的叙述,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且降温的过程中均析出晶体,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C考点:溶解度曲线10、B【解析】A、作食品保护气是氮气或稀有气体的用途,故选项错误;B、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故选项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作燃料错误,故选项错误;D、用于灭火错误,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有:氧化性和助燃
20、性,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等。11、B【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符合题意;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含量比较多,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的,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比较少,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含量比较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解析】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
21、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能与硫酸锌反应是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小于 大于 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解析】(1)由图示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故填: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取决于溶解度的大小,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2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大于(2)由图示可知有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有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所以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
22、能是稀溶液;故填: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含溶质较多的溶液属于浓溶液,含溶质较少的溶液属于稀溶液,0.9%的医用生理盐水属于稀溶液,还属于不饱和溶液。故填:14、Ca CO32 Ca(HCO3)2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详解】(1)碳酸钙中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填:Ca。(2)碳酸钙中所含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故填:CO32。(3)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就
23、是在碳酸钙化学式中碳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4,故填: (4)碳酸氢根(HCO3)的化合价为1价,则碳酸氢钙的化学式为Ca(HCO3)2,故填:Ca(HCO3)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5、1:2 cba bac B 【解析】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详解】(1)t2时,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50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
24、为,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高低为a、b、c,故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3)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1时,b的溶质最大,a、c的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相等,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c有晶体析出,a、b物质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4)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a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
25、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溶剂的质量,故选B。【点睛】16、变红色 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62.5% 【解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详解】(1)取该饮料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会发现试液变红色,故原因是。(2)打开饮料瓶盖,有大量气体泡沫逸出,其原因是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3)饮料瓶的材料是PET,化学式为()。PET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白砂糖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又可以发生如下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则X的化学式为。【点睛】三、实验题(本
26、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铁架台 2KClO3 2KCl+3O2 bfged 3.4g 干燥装置E中有剩余氧气 【解析】(1)图中仪器的名称铁架台;(2)实验室用氯酸钾法制氧气可用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3)实验室用含杂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用E装置干燥气体时,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D收集时,应从f进入,导管连接顺序是bfged;(4)若消耗的过氧化氢溶液为8g,设理论上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x3.4g但实际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与理论值不符,原因可能是氧气在干燥装置E中有剩余。18、:
27、酚酞溶液变红 未设计对照实验 小纸花由下至上依次变红,热水中的小纸花变红速度更快 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小纸花大小、形状相同 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 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紫色石蕊试液 氨气和氯化氢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氨气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温度(或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实验方案一:(1)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2)该实验未设计对照实验,还可能是空气中的某种成分使酚酞溶液变红,故不足之处是未设计对照实验;实验方案二:(1)氨分子是不断运动
28、的,当运动到纸花处时,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小纸花变红,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的越快,故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至上依次变红,热水中的小纸花变红速度更快;(2)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温度),被控制的量有多个,如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遇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紫色石蕊试液,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紙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实验方案三
29、:(1)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气和氯化氢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氨气分子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2)图5中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为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结论:实验方案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方案二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实验方案三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的越快。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量筒、胶头滴管(只答量筒也给分)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完全反应 96% 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质量偏大 【解析】(1)实验中,取“40g水”通常用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加入盐酸时,“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2)由图是可知,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43.8g,溶质的质量是:43.8g10%=4.38g,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4.8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00%=96%。(3)由于稀盐酸易挥发,高温时挥发的更快,所以,实验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快样品溶解,如果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实验,则测得的实验结果会偏高,其原因可能是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偏大。故答为:(1)量筒、胶头滴管;使反应物充分接触;(2)96%;(3)温度高盐酸挥发快,使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偏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