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16B1514C54D1582恒温条件
2、下,向两份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再分别滴加稀硫酸、Na2SO4溶液,分别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乙曲线所示。通过分析该图推埋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B乙曲线N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C甲曲线M点后电导率增强的原因是生成大量水D乙曲线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SO423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
3、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4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点表示在t时,甲、乙均为饱和溶液.B35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质量是67.5g.Ct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时仍是饱和溶液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5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
4、、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B、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C向中再加25 g甲,搅拌后恢复到t2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5%D将t2C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6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学习方法是对比实验分析法。以下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其中可做对照组实验的是( )条件A在干燥的空气中B在蒸馏水中C与空气和蒸馏水同时接触D与蒸馏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图示AABBCCDD7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B5个C6个D7个8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
5、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图中的三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甲与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310用物理或化学知识对下列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中捞月-平面镜成像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火上浇油-隔绝空气D如坐针毡-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街道两旁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
6、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气体)通入适量氧气,点燃BKCl固体(MnO2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CaO固体(CaCO3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13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D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14善于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分子特征B数字含义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水结冰后水分子间隔变小气体分子间的
7、间隔很大Fe2+: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价NO2: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C俗名与化学式D结构与性质生石灰CaO小苏打Na2CO3苛性钠NaOHNa和Na+两种粒子一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性质不同金刚石和石墨一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H2O和H2O2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AABBCCDD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碳的世界很丰富,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碳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_;(填整数)(2)关于金刚石、石
8、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_;A 组成元素相同 B 物理性质相同 C 都由原子构成(3)下列含碳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钙 D 酒精(4)由于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中都含有碳元素,大量使用会引发温室效应加剧,下列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_。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 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D 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新时代,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已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合理即可)。近年来,有些城市部分汽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然气,天然
9、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一定条件下,A和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_。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向左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M,同时向右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N,观察到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注:反应中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则:M、N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M、N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18(8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建构了“氮及其化合价的价、类关系图”。图中A点对应的物质为大气污染物之一
10、,写出其对应的化学式:_; 写出图中B点对应的物质化学式:_,它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浓氨水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NH3),标出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_;氮气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氨气。有3g氢气参加反应,理论上生成氨气的质量是多少?(请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在答题卷上写出计算过程) 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铝镁合金进行研究,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难溶于水。难溶性碱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水和相应的金属氧化物。镁和氢氧化镁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铝和氢氧化铝分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11、:;。氯化铝可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方案设计他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方案一: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二: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三:铝镁合金溶液称量灼烧后的固体方案评价(1)方案三中最后的灼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水和_(用化学式表示)。(2)小段认为三个方案理论上均可行,但方案三不如其它方案,理由是_。实验设计实验小组根据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铁架台已省略)的实验装置。(3)你认为选择装置_(填“甲”或“乙”)测定镁的质量分数更合理,误差更小,理由是_。(4)若装置丙中不使用冷水,则所测得气体的体积会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交流讨论(5)实验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后重新设计了方案:称取铝镁合金质量;加入足量的_;过滤;洗涤;干燥;称取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3中Ca的质量是x,解得,设CaCO3中O的质量是y,解得y=4,CaO中的Ca的质量为:,设CaO中的O的质量为w,解得,则混合物中O的质量为:,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知识。2、A【解析】A在M点液体的电导率为0,说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有水没有其他溶质,液体呈中性为无色,选项A正确
13、;B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呈碱性,液体为红色,选项B错误;C甲曲线M点后电导率增强的原因是继续加稀硫酸,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多,选项C错误;DN点时,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硫酸钠,故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选项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中混合液体呈什么颜色,要根据混合液体中的成分确定,甲曲线M点电导率为0,说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有水没有其他溶质,酚酞在中性时呈无色;而乙曲线N点液体,因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无论反应程度如何,溶液一定呈碱性,酚酞呈红色。3、C【解析】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
14、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4、D【解析】A. K点表示在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是建立在饱和溶液的基础上的,故正确;B、3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5g,含义是该温度下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35g的甲物质,则5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六安市 舒城县 中考 试题 猜想 化学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