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抗菌药合理应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临床药理学抗菌药合理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抗菌药合理应用.ppt(2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床床药理学抗菌理学抗菌药合理合理应用用抗菌药的合理应用2 2目 录第1节 抗菌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第2节 治疗药物监测第3节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第4节 抗菌药的临床应用3 3吸收给药量80%90%以上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甲硝唑、氟胞嘧啶、SMZco、SDco、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金刚烷胺、扎西他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 抗菌药的临床药动学吸收过程4 4吸收给药量3060以上氨苄西林、四环素等、红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钙、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吸收过程5 5吸收甚少或不吸收0.5
2、%3%头孢类(大多品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 两性霉素 B吸收过程6 6 中、轻度感染细菌敏感且易吸收药物静滴或静注 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肺部感染上尿路感染如林可霉素、磷霉素钙盐、诺氟沙星选用口服抗菌药物时注意事项危重感染7 7分布特点肝、肾、肺等血供丰富组织 脑、骨、前列腺脑脊液、痰液等药物浓度高药物浓度低8 8骨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 霉 素氟喹诺酮类血浓度的0.32倍分布特点9 9分布特点前列腺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SMZTMP四环素类1010浆膜腔和关节腔大多药物可分布至各体腔及关节腔,局部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100%分布特点1111分布特点1212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501
3、00四环素类氯霉素磺 胺呋喃妥因羧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分布特点血胎盘屏障穿透性1313分布特点血胎盘屏障穿透性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3050 庆大霉素 链霉素 卡那霉素 两性霉素B 青霉素G 氨苄西林 头孢哌酮 克林霉素1414胎儿/母体血浓度比值1030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红霉素(碱)1010头孢噻吩头孢拉定分布特点血胎盘屏障穿透性1515氯霉素:肝酶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氯霉素单葡萄糖醛酸酯,无抗菌活性异烟肼、磺胺:肝内乙酰化代谢物,活性下降利福平:肝内乙酰化,活性下降头孢噻肟:去乙酰头孢噻肟,活性原形,代谢物自肾或肝胆系统排出体外代谢抗菌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1616肾排泄:
4、大部分药物肝胆系排泄:部分肝肠循环粪中排出:口服吸收差者其他:唾液、泪液、支气管分泌物、痰液、乳汁等排 泄抗菌药物的排泄1717肾排泄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利福平等肾排泄少,尿中亦可达有效浓度磺胺类、呋喃妥因、吡哌酸、诺氟沙星等尿中达较高浓度单纯、复杂尿感选用不同药物,尿pH影响抗菌活性,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主要经肾排泄者)抗菌药物的排泄1818胆汁胆汁/血清比值青霉素G 0.5氨苄西林 12羧苄西林 0.50.8哌拉西林 1015苯唑西林 0.20.4双氯西林 0.050.08美洛西林 10头孢唑林 0.7头孢噻吩 0.40.8拉氧头孢 12头孢氨苄 0.1
5、6头孢羟氨苄 1头孢孟多 34头孢呋辛 0.4头孢噻肟 0.10.5头孢他啶 0.3头孢唑肟 0.10.3头孢曲松 10头孢哌酮 812拉氧头孢 12亚胺培南 0.04氨曲南 0.6排泄体内过程特点1919常规剂量给药,在血供丰富的组织体液可达有效浓度,在脑、CSF、骨、前列腺、痰液等药物浓度低者分别选用分布良好的药物口服吸收良好药物可用于轻、中度感染,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抗菌药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2020应用毒性较大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TDM局部用药应尽量避免,一般不需腔内给药可透过血胎盘屏障,有损胎儿的药物避免妊娠期应用尿感时选用药物,按病情选用抗菌药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21
6、21抗菌药物 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以血浓度代表2222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最低抑菌浓度):抑制细菌生长所需抗菌药物的最低浓度。MIC50和MIC90:某种抗菌药物抑制50%和90%受试菌株生长所需的MIC。PAE(Postantibiotic effect,抗生素后效应):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对细菌生长产生持续抑制作用。PD 参数2323(日本药剂师协会杂志:44,1063,1996)抗菌药物的PAE抗菌药物细菌PAE(h)in vitroin
7、 vivo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内酰胺类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121261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利福平革兰阳性球菌26410革兰阴性杆菌26282424药代动力学(PK)Cmax(血药峰浓度)Cmin(血药谷浓度)AUC024T1/2V(分布容积)CL(清除率)PK/PD参数药效学(PD)MIC(最低抑菌浓度)MBC(最低杀菌浓度)PAE(抗生素后效应)PK/PDCmax/MIC AUC024/MIC%TMIC2525TMIC(h)给药间隔(h)100%=?2626分 类PK/PD 参数 药 物时间依赖性(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
8、、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时间依赖性(长PAE)AUC24/MIC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浓度依赖性(长PAE)AUC24/MIC 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B抗菌药物PK/PD分类2727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1日量1次给予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MIC不增加药物剂量缩短给药间隔/增加给药频率延长点滴时间 或持续给药改变给药方法,有助于克服细菌耐药限制如何将PK/PD应用于临床?2828 PK/PD研究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AUC24/MIC:100125或更高良好细菌学疗效肺炎链
9、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者AUC24/MIC:2563时良好疗效2929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疗效与PK/PD参数 患者数临床疗效AUC/MIC25Cmax/MIC3AUC/MIC25100Cmax/MIC312AUC/MIC100Cmax/MIC12无效率4311.51PrestonSLetal:JAMA279,125-129,1998020406080120100有效无效氟喹诺酮类药物3030氨基糖苷类1日1次给药和1日量3次给药比较Once-daily regimenConventional(three-times daily regimen)Concentration(mg/L)0814461012
10、Time(hours)0122420481623131氨基糖苷类给药方案优化一日一次给药Cmax/MIC:810 PAE:0.757.5h 有效率90%耐药突株减少肾、耳毒性(谷浓度)肠球菌心内膜炎不适宜3232Time(hours)048121620242832(g/mL)4000.1100256.250.39MICSerum Concentration1.56内酰胺类3g q24h及1g q8h给药后药时曲线1g,q8h3g,q24h3333内酰胺类 PK/PD研究的临床应用内酰胺类TMIC:4050临床疗效:85以上TMIC:6070最佳细菌学疗效给药方案:多次给药使TMIC的时间延长,
11、达到最佳疗效3434美罗培南对于重症菌血症患者的效果小林芳夫、谷川原祐介等:日本化学疗法学会协会2003有有效效率率020405060700.5g41g23535DandekarPKetal.Pharmacotherapy.2003;23:988-991.美罗培南500mg点滴0.5h或3hMIC024680.11.010.0100.0浓度浓度(g/mL)g/mL)Time(h)Time(h)快速点滴快速点滴(30min)(30min)延长点滴延长点滴 (3h)(3h)3636根据PK/PD参数制定给药方案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半衰期短者-多次给药 TMIC时间延长 达到最佳疗效
12、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减少给药次数或单次给药 AUC24/MIC和Cmax/MIC值达较高水平 达到最大杀菌作用3737定义及目的 测定患者治疗用药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方法拟定最佳的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间期和给药途径,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有效而安全治疗的目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3838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的药物,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接近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氯霉素、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个体差异:治疗剂量下血药浓度过高血药浓度过低中
13、毒反应无治疗效果抗菌药物TDM3939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新生儿期使用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氟胞嘧啶、SMZ、TMP(肾功能减退时易发生毒性反应者)青霉素脑脊液浓度(确定感染部位有效药物浓度,防止浓度过高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抗菌药物TDM4040TDM的治疗浓度范围和中毒浓度(mg/L)药 物治疗浓度范围可能中毒范围峰浓度谷浓度峰浓度谷浓度庆大、妥布、奈替米星580.51.5102阿米卡星、卡那霉素152514308异帕米星2530*58氯霉素*20255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25405105010替
14、可拉宁25401520两性霉素B2*不能测定血药浓度时新生,早产儿避免使用*危机生命感染治疗浓度范围4141申请取样测定结果分析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TDM流程五 步4242测定样品 血标本:血浆、血清、全血 体液标本:唾液、尿、脑脊液等取样量和时间应根据监测药物和要求而定掌握好取血标本时间,随意采血或未准确记录留取标本时间,不仅毫无临床意义,且可导致错误的结论标本留取4343测定药物峰、谷浓度须在多次给药达稳态浓度时取血(一般35个半衰期以上)取血时间 峰浓度:给药结束后0.51h 谷浓度:下一次给药开始前标本留取4444实测结果与预计结果不相符合病人顺从性药物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影
15、响药代动力学参数生理及病理因素结果分析TDM关健4545观察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 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临床表现不一致,找原因,着重考虑影响药效的诸因素结果分析TDM关健4646峰谷浓度法 例如: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 峰浓度过高 减少每日给药总量 谷浓度过高 延长间期药物动力学分析方法 两种方法均需在疗程中重复测定峰、谷浓度12次,如未达预期结果,可再次调整,直至建立最适宜的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4747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适应证、体内特点和不良反应选择用药综合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制订抗菌
16、药治疗方案第3节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848抗菌药的使用应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的情况抗菌药的使用应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的情况皮肤及黏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应尽量避免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和疗程应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第3节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949联合应用抗菌药应有明确的指征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相应减少。第3节 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5050青霉素类根据抗菌谱、抗菌作用特点分为天然青霉素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抗假单胞菌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类
17、第4节 抗菌药的临床应用5151天然青霉素常用品种: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对革兰阳性需氧和厌氧菌、革兰阴性球菌、百日咳杆菌、嗜血杆菌属、各种致病螺旋体、多数放线菌属等均有强大抗菌活性5252常用品种: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抗菌作用:此组青霉素类耐青霉素酶,对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产酶和产青霉素酶菌株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其他细菌的活性则较青霉素为差。其中体外抗菌活性以甲氧西林较差,双氯西林和氟氯西林最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5353常用品种: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本组青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对链球菌属的活性略逊于青
18、霉素,对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的活性较强对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等的部分菌株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广谱青霉素类5454本组包括羧基青霉素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以及脲基青霉素如哌拉西林和苯咪唑类青霉素,如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等。此组青霉素的抗菌谱和氨苄西林相仿,但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更广更强,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作用。脲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较羧基青霉素为强。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弱,临床用药剂量需较大,现已少用。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AP Pen)5555美西林及其口服前体药匹美西林匹美西林是美西林的酯化物,口服后在体内经水解形成美西林后发
19、挥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拟杆菌属则无抗菌活性。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青霉素类5656临床常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活性病原菌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G+球菌金黄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G-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粘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淋球菌+-+-+-+脆弱类杆菌-+-5757青霉素目前仍为治疗多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例如白喉棒状杆菌、厌氧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螺旋体等感染,近十余
20、年来许多国家地区已出现对青霉素不敏感或耐药肺炎链球菌;此外本品亦可用于脑膜炎奈瑟菌、敏感淋病奈瑟菌等所致的感染。普鲁卡因青霉素和青霉素V宜限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应限用于产青霉素酶并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应用及评价5858氨苄西林为伤寒沙门菌、某些沙门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中的敏感株所致感染的选用药物。阿莫西林的适应证同氨苄西林,因其口服吸收完全,因此对于可口服给药的患者尤为适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品种为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亦有应用者。上述品种均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用及评价5
21、959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尤其是青霉素最易引起过敏反应,其中以皮疹最常见,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毒性反应其他不良反应与防治6060应用青霉素类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前除作青霉素皮肤试验外,还须作普鲁卡因皮肤试验。病人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制剂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过敏。注意事项 6161青霉素类可经乳汁排出少量,哺乳期妇女用青霉素类药后可使婴儿致敏,因此在用药期间宜暂停授乳。本类药物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宜单独滴注,不宜与其他类药物同瓶滴注,以免引起相互作用。氨苄西林在浓溶液中不稳定,稀释后较稳定。本类药物在pH碱性溶液中易失去活性。注意事项 6262依据抗
22、菌谱、抗菌活性、肾毒性及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进行分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类分类6363注射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口服常用品种如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也有一定活性对内酰胺酶不稳定,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无作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6464注射常用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等。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品种相仿或略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则较后者强,其中头孢呋辛对多数内酰胺酶稳定
23、。本组品种对假单胞菌属及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无作用。第二代头孢菌素6565主要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匹胺等,后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菌属亦有良好作用;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地尼等。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但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的部分菌株可耐药。第三代头孢菌素6666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多数品种对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差。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较第一代头孢菌素为差。第三代头孢菌素6767主要品种有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对革兰阳性球菌及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的
24、活性较第三代品种为强,但仍较第一代品种差;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等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常较敏感,本组品种大多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菌属仍具良好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6868亦有学者将其称为第四代后或第五代头孢菌素,对金葡菌的PBPs,包括PBP2a有很强的亲和力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如MRSA、MRCNS、PRSP均具较强抗菌活性对肠球菌作用差对部分革兰阴性菌仍具良好抗菌活性抗MRSA头孢菌素6969各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比较病原菌第一代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克罗头孢呋新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吡肟金葡萄+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
25、菌属-+粉质沙雷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拟杆菌-+-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第一代注射用头孢菌素主要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细菌主要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细菌所致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尿路感所致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尿路感染等;染等;亦可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亦可用于预防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口服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轻症口服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轻症病例,或静脉给药后的序贯治疗。病例,或静脉给药后的序贯治疗。临床应用及评价7171第二代头孢菌素用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药理学 抗菌 合理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