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ppt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ppt(2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8章章 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案例汶川地震建筑震害案例第一节第一节 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分析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震害分析一、场地影响产生的震害一、场地影响产生的震害1.1.共振效应共振效应地震的振动传播周期场地的卓越周期结构自振周期房屋破坏率与土层厚度关系房屋破坏率与土层厚度关系2.2.地基失效地基失效 唐山地震时,严唐山地震时,严重液化地区喷水高度重液化地区喷水高度可达可达8 8米,厂房沉降米,厂房沉降可达可达1 1米。米。天津地震时,海天津地震时,海河故道及新近沉积土河故道及新近沉积土地区有近地区有近30003000个喷
2、水个喷水冒砂口成群出现,一冒砂口成群出现,一般冒砂量般冒砂量0.1-10.1-1立方立方米,最多可达米,最多可达5 5立方立方米。有时地面运动停米。有时地面运动停止后,喷水现象可持止后,喷水现象可持续续3030分钟。分钟。液化的震害:喷水冒砂淹没农田,淤塞渠道,淘空路基;液化的震害:喷水冒砂淹没农田,淤塞渠道,淘空路基;沿河岸出现裂缝、滑移,造成桥梁破坏,等等。沿河岸出现裂缝、滑移,造成桥梁破坏,等等。地基土液化软土震陷断层错动二、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二、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1.1.平面不规则引起扭转平面不规则引起扭转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试问:那一幢破坏严重呢?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 1)平
3、面不规则)平面不规则4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个楼梯间偏置塔楼西端,西端有填充墙。4层以上的楼板仅为层以上的楼板仅为5cm厚,搁置在高厚,搁置在高45cm长长14m小梁上。小梁上。2)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塔楼上部(4层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层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承在根,支承在4层楼板水平层楼板水平处的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其下面的处的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其下面的10根根1m 1.55m的柱子上(间距的柱子上(间距9.4m)。上下两部分严重)。上下两部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不均匀,不连续。主要破坏:第主
4、要破坏:第4层与第层与第5层之间层之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周围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横向裂缝贯穿横向裂缝贯穿3层以上的所有楼板层以上的所有楼板(有的宽达有的宽达1cm),直至电梯井东侧;直至电梯井东侧;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及其它非结构构件均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及其它非结构构件均 严重破坏或倒塌。严重破坏或倒塌。震后计算分析结果震后计算分析结果:1.结构存在十分严重扭转效应结构存在十分严重扭转效应;2.塔楼塔楼3层以上北面和南面大多数柱子抗剪能层以上北面和南面大多数柱子抗剪能力大大
5、不足力大大不足,率先破坏;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马那瓜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中央银行大厦 结构是均匀对称的,基本的抗侧力体系包结构是均匀对称的,基本的抗侧力体系包括括4个个L形的桶体,对称地由连梁连接起来,形的桶体,对称地由连梁连接起来,这些连梁在地震时遭到剪切破坏,是整个结这些连梁在地震时遭到剪切破坏,是整个结构能观察到的主要破坏。构能观察到的主要破坏。分析表明:分析表明:1.对称的结构布置及相对刚强的对称的结构布置及相对刚强的联肢墙,有效地限制了侧向位移,并防止了联肢墙,有效地限制了侧向位移,并防止了明显
6、的扭转效应;明显的扭转效应;2.避免了长跨度楼板和砌避免了长跨度楼板和砌体填充墙的非结构构件的损坏;体填充墙的非结构构件的损坏;3.当连梁剪当连梁剪切破坏后,结构体系的位移虽有明显增加,切破坏后,结构体系的位移虽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抗震墙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但由于抗震墙提供了较大的侧向刚度,位移量得到控制。量得到控制。美洲美洲银行银行 复杂体型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复杂体型高层建筑不断兴建 专家评委认为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专家评委认为能实施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CCTV的标志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2.2.竖向不规则导致薄弱层破坏
7、竖向不规则导致薄弱层破坏3.3.防震缝宽度不足产生的震害防震缝宽度不足产生的震害三、框架结构的震害三、框架结构的震害1.1.形成柱铰机制形成柱铰机制-强柱弱梁强柱弱梁2.2.框架柱的局部破坏框架柱的局部破坏 塑性铰处压弯破坏 海地地震柱脚剪切破坏 角柱破坏 3.3.框架梁的局部破坏框架梁的局部破坏4.4.梁柱节点破坏梁柱节点破坏5.5.填充墙的震害填充墙的震害6.6.楼梯破坏楼梯破坏四、具有剪力墙结构的震害四、具有剪力墙结构的震害第二节第二节 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筒体结构一、结构选型一
8、、结构选型表8.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结构体系烈 度678(0.2g)8(0.3g)9框架6050403524框架.剪力墙1301201008050剪力墙1401201008060部分框支剪力墙1201008050不应采用框架.核心筒1501301009070筒中筒18015012010080板柱.剪力墙80705540不应采用二、结构布置二、结构布置1.1.结构总体布置原则结构总体布置原则(1)1)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对称、规则对称、规则(2 2)明确地计算简图)明确地计算简图传力合理传力合理(3 3)变形缝)变形缝(4 4)多道防线)多道防线
9、倪慧敏倪慧敏(5 5)整体性)整体性(6 6)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相近2.2.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是指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要对称、规则,其质量与刚度要是指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要对称、规则,其质量与刚度要变化均匀。变化均匀。表8.2 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不规则类型定 义扭转不规则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
10、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表8.3 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不规则类型定 义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剪力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3.竖向布置 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总高度H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的0.7 倍;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
11、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表8.4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高宽比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框架5432板柱.剪力墙654框架-剪力墙、剪力墙7654框架.核心筒8764筒中筒8875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件在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等级,一级最高。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等级,一级最高。三、抗震等级三、抗震等级 表
12、8.7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设 防 烈 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24 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60 602425606024256060242550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剪力墙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80 802425808080258080242560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四、延性和屈服机制四、延性和屈服机制 五、材料及连接五、材料及连接六、楼梯间六、楼梯间七、基础结构七、基础结构 第三节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计算(重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计算(重点)一、设计步骤 风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3、施工图绘制 结束确定建筑及结构布置方案初定构件尺寸、材料及做法计算重力荷载计算框架刚度计算周期及振型多遇地震下结构弹性地震作用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计算风荷载计算竖向荷载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多遇地震下结构内力计算风荷载作用下弹性变形验算是否满足内力组合内力调整构件截面设计及节点抗震验算是否满足弹塑性变形分析抗震及非抗震构造措施若需做弹塑性变形分析是否满足基础设计其他构件设计楼梯设计楼板设计是是是否否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三、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及水平位移计算1.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分层法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弯矩二次分配法 力法和位移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框架,其侧
14、向位移很小。此法是对弯矩分配法的进一步简化,在忽略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点侧移时采用。具体做法是将各结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并以两次分配为限。其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各结点的弯矩分配系数;(2)计算各跨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矩;(3)计算框架各结点的不平衡弯矩;(4)将各结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并向远端传递,再将 各结点不平衡弯矩分配一次后,即可结束。3.3.竖向荷载的布置竖向荷载的布置 恒荷载是长期作用在结构上的重力荷载,因此要按其实际布置情况计算其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一般有四种方法。(1)分跨计算组合法:逐层逐跨单独作用在框架上,分别计算结构内
15、力,根据所设计构件的某指定截面,组合出最不利的内力。手算时工作量大,较少采用。(2)最不利活荷载位置法:对于每一控制截面,直接由影响线确定其最不利活荷载位置,然后进行内力计算。工作量大,一般不采用。(3)分层组合法:(4)满布荷载法:此法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而将活荷载同时作用于各框架梁上进行内力分析。这样求得的结果与按考虑活荷载最不利位置所求得的结果相比,在支座处内力极为接近,在梁跨中则明显偏低。因此,应对梁的跨中弯矩进行调整,通常乘以1.11.2的系数。设计经验表明,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当楼面活荷载不大于4kN/m2时,活荷载所产生的内力,相较于恒载和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要小很多,因此采用此
16、法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4.4.内力内力调调整整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较大,导致梁端的配筋量较大。可以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梁端弯矩调幅,还可以使框架在破坏时梁端先出现塑性铰,保证柱的相对安全,以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对于现浇框架,可取0.80.9。支座弯矩调幅降低后,梁跨中弯矩应相应增加。按调幅后的 梁端弯矩的平均值与跨中弯矩之和不应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 弯矩值,即可求得跨中弯矩。5.5.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 6.6.改进反弯点法(改进反弯点法(D D值法)值法)四、内力组合
17、及最不利内力四、内力组合及最不利内力1.1.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控制截面:构件某一区段中对截面配筋起控制作用的那些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控制截面处最大的内力组合。在某些情况下,最大或最小内力不一定是最不利的。因为对大偏心截面而言,偏心距e0M/N越大,截面的配筋越多。因此有时候M虽然不是最大,但相应的N较小,此时偏心距最大,也能成为最不利内力。对于小偏心截面,当N可能不是最大,但相应的M比较大时,配筋反而需要多一些,会成为最不利内力。所以组合时常需考虑第四种情况 2.2.内力组合内力组合 框架结构上作用的竖向荷载有永久荷载、楼屋面活荷载、积灰荷载和雪荷载等;水平荷载有风荷载和地
18、震作用。通过框架内力计算,可得到各种荷载作用下构件的内力标准值。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设计值,进行截面设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种基本组合:(1)有地震作用时的内力组合:除考虑地震作用外,还应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其他活荷载的作用。对于普通框架结构,可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和重力荷载代表值参与组合,而不考虑风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其内力组合设计值S可写成:(2)无地震作用时的内力组合:无地震作用时,框架结构受到全部恒荷载和活荷载的作用,其值一般要比重力荷载代表值大。且计算承载力时不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因此,某些控制截面在无地震
19、作用时的组合内力有可能大于有地震作用时的内力组合,这种组合就可能对某些截面设计起控制作用。此时,其内力组合设计值S可写成:当不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时,由式(8.13)和(8.15)可得到以下内力组合:五。五。框架结构截面设计框架结构截面设计SR/RE (8.21)S包含地震作用效应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剪力和轴向力设计值等;R结构构件非抗震设计时的承载力设计值,按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计算;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按表8.16采用。结构构件类别RE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0.75偏心受压柱轴压比小于0.15的柱0.75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0.80偏心受拉构件
20、0.85剪力墙0.8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0.85受冲切承载力计算0.85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1.01.实现梁铰机制,避免柱铰机制实现梁铰机制,避免柱铰机制2.实现弯曲破坏,避免剪切破坏实现弯曲破坏,避免剪切破坏3.实现强节点核芯区、强锚固实现强节点核芯区、强锚固六。六。框架结构构造措施框架结构构造措施1.框架梁框架梁(1)截面尺寸:(2)纵向钢筋:(3)箍筋:2.框架柱框架柱(1)截面尺寸:(2)轴压比的限制:(3)纵向钢筋:(4)箍筋:3.节点核芯区节点核芯区8.4 设计案例设计案例 1 1、甲、乙、丁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标准中的抗震措施、甲、乙、丁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标准中的抗震
21、措施所要求的所要求的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按上表按上表确定抗震等级确定抗震等级。2 2、当框架、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其框架部分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可按框架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抗震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50%。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
22、部分承受的地震倾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 覆力矩;覆力矩;-结构层数;结构层数;-框架框架i i层柱的根数;层柱的根数;-第第i i层层j j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第第i i层层高。层层高。考题 3 3、裙房与主楼的等级、裙房与主楼的等级ccccc1cc裙房顶部上下各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提高抗震一层应提高抗震措施措施 4 4、多层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多层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一层以下根据具体情况按三级或按更低等级。一层以下根据具体情况按三级或按更低等级。9 9度度时应专门研究。时应专门研究。图中图中c c为抗震等级为抗震等级不讲三、建筑结构布
23、置宜规则三、建筑结构布置宜规则四、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四、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1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 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合理的地震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应为破坏机制应为节点基本不破坏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多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同一层中,各柱两端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各柱两端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发生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发生。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能分散。2 2、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 抗震墙的各墙段(包括小开洞墙和联肢墙肢)的高抗震墙的各墙段
24、(包括小开洞墙和联肢墙肢)的高宽比不宜小于宽比不宜小于2 2,使其成弯剪破坏。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使其成弯剪破坏。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服,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不失效。11月2日讲到这里。五、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五、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 主要抗侧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破坏应以构件弯主要抗侧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破坏应以构件弯曲时主筋受拉屈服破坏为主,应避免变形性能差的混凝土曲时主筋受拉屈服破坏为主,应避免变形性能差的混凝土首先压溃或剪切破坏,以及钢筋锚固失效和粘接破坏。首先压溃或剪切
25、破坏,以及钢筋锚固失效和粘接破坏。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者的变形性能差别很大,与其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者的变形性能差别很大,与其相关的因素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之比、剪跨比、剪压比、相关的因素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之比、剪跨比、剪压比、轴压比、主筋率、配筋率、箍筋形式、混凝土和钢筋材料、轴压比、主筋率、配筋率、箍筋形式、混凝土和钢筋材料、钢筋连接和锚固方式等。钢筋连接和锚固方式等。规范中许多规定都属于这方面的要求。规范中许多规定都属于这方面的要求。当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当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刚度相差过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层 高层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