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吸收.pptx





《研究生入学考试吸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入学考试吸收.pptx(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研究生入学考试吸收研究生入学考试吸收界面界面 气气相相主主体体 组分组分 组分组分 液相液相主体主体 1扩散物质从一相的主体扩散到两相界面(单相中的扩散);扩散物质从一相的主体扩散到两相界面(单相中的扩散);2在界面上的扩散物质从一相进入另一相(相际间传质);在界面上的扩散物质从一相进入另一相(相际间传质);3进入另一相的扩散物质从界面向该相的主体扩散(单相中的扩散);进入另一相的扩散物质从界面向该相的主体扩散(单相中的扩散);物质传递的三个步骤:物质传递的三个步骤:第1页/共78页物质在单相中的传递靠扩散,发生在流体中的扩物质在单相中的传递靠扩散,发生在流体中的扩散有散有分子扩散分子
2、扩散和和涡流扩散涡流扩散两种。两种。分子扩散分子扩散:依靠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主要发生在静止或依靠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主要发生在静止或层流流体中。层流流体中。涡流扩散涡流扩散:依靠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而传递物质,主要依靠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而传递物质,主要发生在湍流流体中。发生在湍流流体中。物质在单相中的扩散物质在单相中的扩散 第2页/共78页1传质学基础传质学基础n n1、1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n n表7-1 混合物组成表示法;n n表7-2 混合物组成换算关系;n n例7-1。第3页/共78页A B A B A B A B 分子扩散分子扩散:在一相内部存在浓度差或浓度梯度的情况下,由于分
3、子的无规:在一相内部存在浓度差或浓度梯度的情况下,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导致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扩散是物质分子微观运动的结果。则运动而导致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扩散是物质分子微观运动的结果。扩散通量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扩散传递的物质量,其单位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扩散传递的物质量,其单位为mol/(m2s)。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1 1 分子分子扩散散 第4页/共78页式中式中JA物质物质A在在z方向上的分子扩散通量,方向上的分子扩散通量,kmol/(m2s)dCA/dz物质物质A的浓度梯度,的浓度梯度,kmol/m4DAB物质物质A在介质在介质B中的分子扩散系
4、数,中的分子扩散系数,m2/s负号负号表示扩散是沿着物质表示扩散是沿着物质A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当物质当物质A在介质在介质B中发生扩散时,任一点处物质中发生扩散时,任一点处物质A的扩散通的扩散通量与该位置上量与该位置上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即: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即:2 2 菲克(菲克(FickFick)定律)定律 第5页/共78页假定:假定:pA1pA2pB11,漂流因子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总体流动在传质中所占分,漂流因子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总体流动在传质中所占分量的大小,即漂流因子体现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量的大小,即漂流因子体现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单向扩散的传质
5、通量单向扩散的传质通量 第15页/共78页分子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征系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分子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征系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的扩散能力;的扩散能力;扩散系数取决于扩散质和介质的种类及温度等因数。扩散系数取决于扩散质和介质的种类及温度等因数。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压强的影响对于液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压强的影响不显著。不显著。物质的扩散系数可由实验测得,或查有关资料,或借助于物质的扩散系数可由实验测得,或查有关资料,或借助于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6、。四、分子扩散系数四、分子扩散系数 第16页/共78页物质在湍流的流体中传质,主要凭藉湍流流体质点的湍动物质在湍流的流体中传质,主要凭藉湍流流体质点的湍动和旋涡引起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剧烈混合,在有浓度差存在的条和旋涡引起流体各部分之间的剧烈混合,在有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物质朝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传递,这种现象称为件下,物质朝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涡流扩散扩散(eddydiffusion)。)。五、湍流流体中的对流传质五、湍流流体中的对流传质1 1 涡流流扩散散 第17页/共78页在湍流流体中同时存在涡流扩散在湍流流体中同时存在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占和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7、占主导地位主导地位),其总扩散通量为),其总扩散通量为 式中式中D分子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m2/s;DE涡流扩散系数,涡流扩散系数,m2/s;dCA/dZ沿沿z方向的浓度梯度,方向的浓度梯度,kmol/m4;J总扩散通量总扩散通量kmol/(m2s)注:涡流扩散系数注:涡流扩散系数DE不是物性常数,它与湍动有关,且随位置不是物性常数,它与湍动有关,且随位置而不同。由于其难以测定,常将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结合在一而不同。由于其难以测定,常将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结合在一起考虑。起考虑。第18页/共78页对流传质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运动着的流体与相截面之间的传质过程。是指发生在运动着的流体与相截面之间
8、的传质过程。在实际生产中,传质操作多发生在流体湍流的情况下,此时的在实际生产中,传质操作多发生在流体湍流的情况下,此时的对流传质对流传质是湍流主体与相界面之间的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两种是湍流主体与相界面之间的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两种传质作用的总和。传质作用的总和。以吸收为例:吸收剂沿壁面自上而下流动,混合气体自下以吸收为例:吸收剂沿壁面自上而下流动,混合气体自下而上流过液体表面。考察稳定操作状况下吸收塔设备任一截面而上流过液体表面。考察稳定操作状况下吸收塔设备任一截面m-n处相界面的气相一侧溶质处相界面的气相一侧溶质A浓度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情况。2 2 对流流传质 第19页/共78页液相液相 m
9、n相界面相界面 气相滞流内层气相滞流内层 气相气相 0zGzG 距离距离z p Hpi 气气相相分分压压p 气相有效气相有效膜层厚度膜层厚度 滞流内滞流内层厚度层厚度 滞流滞流层层湍流主体湍流主体第20页/共78页流体主体与相界面之间存在三个流动区域,即湍流主体、流体主体与相界面之间存在三个流动区域,即湍流主体、过度层和滞流层。过度层和滞流层。过渡层过渡层同时存在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分压梯度逐渐同时存在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分压梯度逐渐变小,曲线逐渐平缓。变小,曲线逐渐平缓。滞流层滞流层溶质的传递主要依靠分子扩散作用,由于溶质的传递主要依靠分子扩散作用,由于D值较值较小,在该区域内分压梯度较大,
10、曲线陡峭。小,在该区域内分压梯度较大,曲线陡峭。湍流主体湍流主体主要依靠涡流扩散,大量旋涡引起的混合作主要依靠涡流扩散,大量旋涡引起的混合作用使得气相主体内溶质的分压趋于一致,分压线为直线。用使得气相主体内溶质的分压趋于一致,分压线为直线。第21页/共78页延长滞流内层的分压线和气相主体延长滞流内层的分压线和气相主体的分压线交于的分压线交于H点,点,此点与相界面的距离为此点与相界面的距离为zG,在在zG以内的流动为滞流,其物质以内的流动为滞流,其物质传递纯属分子扩散,此虚拟的膜层称为传递纯属分子扩散,此虚拟的膜层称为有效滞流膜。有效滞流膜。整个有效滞流层的传质推动力为气相主体与相界面处的整个有
11、效滞流层的传质推动力为气相主体与相界面处的分压之差,即全部传质阻力都包含在有效滞流膜层内。分压之差,即全部传质阻力都包含在有效滞流膜层内。第22页/共78页由气相主体至相界面的对流传质速率为(按有效滞流膜层由气相主体至相界面的对流传质速率为(按有效滞流膜层内的分子扩散速率计算)内的分子扩散速率计算)式中式中NA溶质溶质A的对流传质速率,的对流传质速率,kmol/(m2s);zG气相有效滞流膜层厚度气相有效滞流膜层厚度,m;kG气膜吸收系数;气膜吸收系数;p气相主体中溶质气相主体中溶质A的分压的分压,kPa;pi相界面处溶质相界面处溶质A的分压的分压,kPa;pBM惰性组分惰性组分B在气相主体中
12、与相界面处的分压的对数平均在气相主体中与相界面处的分压的对数平均值值,kPa;第23页/共78页在液相中的传质速率为在液相中的传质速率为 式中式中zL液相有效滞流膜层厚度,液相有效滞流膜层厚度,m;C液相主体中的溶质液相主体中的溶质A浓度,浓度,kmol/m3;ci相界面处的溶质相界面处的溶质A浓度,浓度,kmol/m3;cSm溶剂溶剂S在液相主题与相界面处的浓度的对数均在液相主题与相界面处的浓度的对数均值,值,kmol/m3;kL液膜吸收系数或液膜传质系数液膜吸收系数或液膜传质系数 第24页/共78页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
13、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有效层流膜层)。溶质必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稳定膜层(有效层流膜层)。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的形式连续的通过这两个膜层,膜层的厚度主要须以分子扩散的形式连续的通过这两个膜层,膜层的厚度主要随流速而变,流速愈大厚度愈小。随流速而变,流速愈大厚度愈小。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相互成平衡。在膜层以外的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分在膜层以外的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分布均匀,可认为两相主体中的浓度梯度为零,即浓度梯度全部布均匀,可认为两相主体中的浓度梯度为零,即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个有效膜层中。集中在两个有效膜层
14、中。用双膜理论解释具有固定相界面的系统及速度不高的两流体用双膜理论解释具有固定相界面的系统及速度不高的两流体间的传质过程(如湿壁塔),与实际情况是大致相符合的。间的传质过程(如湿壁塔),与实际情况是大致相符合的。六、双膜理论六、双膜理论(two-film theorytwo-film theory)第25页/共78页pA cA pA,i cA,i 气气膜膜液液膜膜相界面相界面 气相主体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液相主体 传质方向传质方向 图图双膜理论示意图双膜理论示意图 溶质溶质A在气相中的分压在气相中的分压 溶溶质质A在在液液相相中中的的摩摩尔尔浓浓度度 双膜理论把复杂的相际传质过程归结为经由两个流
15、体停滞膜层的分双膜理论把复杂的相际传质过程归结为经由两个流体停滞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而相界面处及两相主体中均无传质阻力存在,这样,子扩散过程,而相界面处及两相主体中均无传质阻力存在,这样,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的阻力便全部体现在两个停滞膜层里。在两相主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的阻力便全部体现在两个停滞膜层里。在两相主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两膜的阻力便决定了传质速率的大小。体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两膜的阻力便决定了传质速率的大小。第26页/共78页1、4 传质设备简介传质设备简介n n对传质设备的要求:1、给传质的各相提供良好的接触机会,包括增大相接触面积和增强湍动程度;传质的各相在接触后能分离完全;传质的两相间要
16、有较大的推动力。另外要求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运转稳定可靠周期长、能耗小等。n n常见的有填料塔和板式塔。第27页/共78页第28页/共78页2 吸收吸收混合气体(A+B)吸收剂(S)吸收尾气(A+B)(A未溶解的部分)吸收液(A+S)第29页/共78页2 吸收吸收n n一、吸收的概念一、吸收的概念n n 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在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解在液体中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n n这种利用个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这种利用个组分溶
17、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n n吸收物质或溶质:能够溶解的组分;吸收物质或溶质:能够溶解的组分;n n惰性组分或载体:不被溶解的组分;惰性组分或载体:不被溶解的组分;n n吸收剂: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吸收剂:吸收操作所用的溶剂。第30页/共78页2 吸收吸收n n二、吸收的分类:n n1、物理吸收:溶质与溶剂之间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可以当作是气体单纯地溶解于液相的物理过程。例如:用水吸收二氧化碳。n n2、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例如用硫酸吸收氨气,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碳。第31页/共78页2 吸收吸收n n1 1、单组分吸收: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进入液相,其余组
18、分皆、单组分吸收:混合气体中只有一个组分进入液相,其余组分皆可认为不溶解于吸收剂;可认为不溶解于吸收剂;n n2 2、多组分的吸收:混合气体中有两个或多个组分进入液相。、多组分的吸收:混合气体中有两个或多个组分进入液相。n n例如:合成氨原料气中含有氮气、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几例如:合成氨原料气中含有氮气、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几个组分,其中唯有二氧化碳在水中有较显著的溶解,因此称为单个组分,其中唯有二氧化碳在水中有较显著的溶解,因此称为单组分的吸收。组分的吸收。第32页/共78页2 吸收吸收n n非等温吸收: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常伴随着热效应,当发生化学反应时,还会有反应热,其结果是使液
19、相温度逐渐升高。n n等温吸收:若热效应很小或被吸收的组分在气相中浓度很低而吸收剂的用量相对很大时,温度升高并不显著可认为是等温吸收。第33页/共78页2 吸收吸收n n三、吸收三、吸收 过程进行的条件过程进行的条件n n吸收过程进行的方向与限度取决于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关系。吸收过程进行的方向与限度取决于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关系。n n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中转移,称为吸收过程。由气相向液相中转移,称为吸收过程。n n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低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气相中溶质的实
20、际分压低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液相向气相中转移,称为解吸(脱吸)过程。由液相向气相中转移,称为解吸(脱吸)过程。n n本章重点介绍低浓度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的原理和计算。本章重点介绍低浓度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的原理和计算。第34页/共78页拉乌尔定律拉乌尔定律n n液相为理想溶液,遵循拉乌尔定律:液相为理想溶液,遵循拉乌尔定律:n n式中式中 p p溶液上方组分的平衡分压,溶液上方组分的平衡分压,PaPa;n n在溶液温度下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在溶液温度下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PaPa;n nX X溶液中组分的摩尔分率。溶液中组分的摩尔分率。n n下标下标A A表示易挥发组分,表示易挥
21、发组分,B B表示难挥发组分。表示难挥发组分。第35页/共78页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n n气相为理想气体,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n nyA-气相中的组分A的摩尔分率;n nP-溶液上方的总压。第36页/共78页气相组成的表示方法气相组成的表示方法组成符号单位分压pAPa或kPa摩尔分率yAkmol吸收质/kmol混合气体摩尔比YAkmol吸收质/kmol惰性组分第37页/共78页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液相组成的表示方法组成符号单位摩尔浓度cAkmol吸收质/m3溶液摩尔分率xAkmol吸收质/kmol溶液摩尔比XAkmol吸收质/kmol吸收剂第38页/共78页2、2、1 气体在液体中的气体
22、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溶解度n n平平平平衡衡衡衡浓浓浓浓度度度度(饱饱饱饱和和和和浓浓浓浓度度度度):在在恒恒定定的的温温度度与与压压强强下下,使使一一定定量量的的液液体体与与混混合合气气体体接接触触,溶溶质质便便向向液液相相转转移移,直直至至液液相相中中溶溶质质达达到到饱饱和和,浓浓度度不不再再增增加加为为止止。这这种种状状态态称称为为相相际际动动平平衡衡,简简称称相相平平衡衡或或平衡。平衡。n n平平衡衡状状态态下下气气相相中中的的溶溶质质分分压压称称为为平平平平衡衡衡衡分分分分压压压压或或饱饱饱饱和和和和分分分分压压压压,液液相相中中的的溶溶质质浓浓度度称称为为平平平平衡衡衡衡浓浓浓浓度度度
23、度或或饱饱和和浓度。浓度。n n气气体体在在液液体体中中的的溶溶解解度度表表明明在在一一定定条条件件下下吸吸收收过过程可能达到的程可能达到的极限程度极限程度。n n气气体体溶溶质质在在一一定定液液体体中中的的溶溶解解度度与与整整个个物物质质的的温温度、压强及该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度、压强及该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密切相关。第39页/共78页平衡分压与溶解度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这些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第40页/共78页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结论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结论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结论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结论n n1 1、在相同的温度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在相同的温度下,氨在水中的
24、溶解度很大,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极小。n n2 2、对于同样浓度的溶液,易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小,难溶气、对于同样浓度的溶液,易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小,难溶气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大。换言之,如欲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对体在溶液上方的分压大。换言之,如欲得到一定浓度的溶液,对易溶气体所需的分压较低,而对难溶气体所需的分压则很高。易溶气体所需的分压较低,而对难溶气体所需的分压则很高。n n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压和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因为加压和降温可以提高气体的溶解度。对吸收操作有利。因为加压和降温可以提高气体的溶
25、解度。第41页/共78页2、2、2亨利定律亨利定律n n当总压不高(不超过5*105Pa)时,在恒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的气体溶质平衡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成正比。第42页/共78页2、2、2亨利定律亨利定律n n一、一、一、一、p-xp-x关系关系关系关系n n n np*p*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n nx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n nEE亨利系数,其数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亨利系数,其数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异。异。(kPa)(kPa)n n对于理想溶液,亨利系数即为该温度下纯溶质的饱和对于理想溶液,亨利系数即为该温度下纯溶质的饱和蒸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生 入学考试 吸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