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根基高考语文总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同步教材新人教.pptx
《抓住根基高考语文总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同步教材新人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根基高考语文总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同步教材新人教.ppt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69页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解答本题时,考生要从诗歌中提取主要形象,如高飞的大雁、从东南方升起的太阳、闪着寒光的沙石、征人身上的铁甲等,并概括出这些景象的特征,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如大雁指思乡;日出、铁衣表现边塞的壮阔以及军队的严整,重在烘托征人远离故乡、为国杀敌的慷慨与悲壮的情感;而满碛寒光则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苦。第2页/共69页答案:(1)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2)后两句写
2、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3)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第3页/共69页2(2012年大纲全国,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第4页/共69页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意思。这个题干可以这样来理解:作者借写松来表达了怎
3、样的感情。其次,要能明确写松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本诗的前三联着力描写了落叶的飘零,尾联则笔锋一转,写松树的“自立”,两者显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松的赞叹,对落叶的感慨。第5页/共69页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第6页/共69页3(2011年安徽,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第7页/共69页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
4、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对琅琊山上的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第8页/共69页此诗前两句描绘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后两句从溪水飘落花来写溪流知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考生通读全诗可知,作者围绕溪水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等画面。考生通过对作者描绘画面的赏析,不难体会出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与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5、。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第9页/共69页(对应学生用书P147)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第10页/共69页不同题材的诗歌往往表现了特定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以下几种类型。第11页/共69页1送别抒怀诗送别抒怀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
6、思念之情等方面。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长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第12页/共69页第13页/共69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韩琮的这首送别诗匠心独运,撇开柔情,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情、天下兴亡情,总汇为“古今情”,并巧妙地融情于景。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首句积势,次句轻点,三、四句
7、浓染。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第14页/共69页【答案】借送友人辞“凤城”而去,于依依惜别之际,百感交集,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第15页/共69页2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的思想内容通常是表现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生平,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第16页/共69页第17页/共69页在全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答:_第18页/共69页【解析】这
8、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在外之作。首联“各已闭柴门”让人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天伦之乐的情景,隐隐透出诗人思乡恋亲的情绪。颔联“江山非故园”,隐含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情怀。颈联的景物描写凄寂幽邃,悲凉抑郁,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尾联,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渺茫,归乡无期。“何须花烬繁”,说得幽默而又凄婉,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答案】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第19页/共69页3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指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生活为题材。山水
9、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第20页/共69页第21页/共69页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_第22页/共69页【解析】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
10、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第23页/共69页【答案】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第24页/共69页4边塞征战诗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戍边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这类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赴边、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希望安边定远
11、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第25页/共69页第26页/共69页【解析】这首诗前两句写征夫,先写战前宣誓,体现出边塞将士无畏的气概和为国献身的决心;继写战后惨象,五千将士尽数战死沙场。后两句写征妇,由征夫捐躯沙场、已成战地河边的一堆白骨,到妻子却还在朝思暮想,连做梦都盼着丈夫回来团聚,虚实对照强烈,悲剧色彩浓郁,更具震撼力,表达了反战主题。第27页/共69页【答案】“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第28页
12、/共69页5怀古咏史诗这类诗多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感情。还有的借古讽今,劝谏批评当今统治者。第29页/共69页第30页/共69页【解析】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揭示出朝代的兴替,实为权力转移的政治游戏,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第31页/共69页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
13、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作者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第32页/共69页【答案】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第二层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写作者沉痛的感慨。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第33页/共69页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
14、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第34页/共69页第35页/共69页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解析:这首送别诗先写景,烘托气氛,后抒情。作者的情感流露在后两联中。答案: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自己不得意,惆怅、寂寞的心情。第36页/共69页第37页/共69页解析:尾联是主旨句,重点分析即可。答案: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旅居异地的乡愁。第38页/共69页第39页/共69页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抓住 根基 高考 语文 复习 评价 诗歌 思想 内容 作者 观点 同步 教材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