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致人为失误的生理心理因素.ppt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人是什么?翻开词典可知:“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具有自认科学属性,同时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本身是随时随地变化着的巨大系统。第1页/共50页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人的心理现象与生理节律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人的生理节律人的生理节律生产劳动过程中,每个作业者都会受到来自自然、社会、企业、家庭、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群体等外部环境以及个人生理、心理特点中异常因素的影响,使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致出现人为失误或差错,导致作业可靠度降低。第2页/共50页人的作业可靠度人的作业可靠度 研究作业可靠性,常采用概率的方法和因果的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
2、研究,R=1-F。:指人的作业可靠度F:F:人的失误率人的作业可靠度:指作业者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能成功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因素P108P108第3页/共50页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因素素第4页/共50页第二节第二节 疲劳因素疲劳因素疲劳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按产生的性质分类:生理疲劳(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精神疲劳)。二、疲劳产生于发展的规律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1).疲劳的积累(2).疲劳的持续(3).疲劳的发展与人体的生理效率有关。P1102.疲
3、劳产生与变化的特征P1103.人在疲劳时的生理心理状态。无力感、注意失调、感觉失调、记忆和思维故障、意志减退、睡意。第5页/共50页疲劳的分类按运动方式及持续时间快速疲劳短时间、剧烈运动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产生快,消除亦快。耐力疲劳中小强度、长时间运动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疲劳发生较慢,恢复时间较长。第6页/共50页按疲劳发生部位划分脑力疲劳由于运动刺激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单调运动容易产生。体力疲劳由于从事身体训练使身体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的疲劳。第7页/共50页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整体(全身性)疲劳从事全身运动使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疲劳。全身各器官和肌群参与运动
4、。局部疲劳身体某一部分进行运动使该局部器官机能下降而导致疲劳。局部肌群参与运动。第8页/共50页第二节第二节 疲劳因素疲劳因素三、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1.疲劳的一般原因P112表522.疲劳的心理原因P112表53四、作业疲劳的调查预测定1.疲劳问卷调查法2.疲劳的仪器测定法P113-114第9页/共50页第二节第二节 疲劳因素疲劳因素五、疲劳与作业安全 作 业 疲 劳 是国际公认的主要事故致因之一。过度的疲劳最大危险源主要源于反应迟钝和动作不准确,遇到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快速做出反应。第10页/共50页三、一般观察法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A 全身症状B 精神症状C 神经感觉的症状1.
5、头沉1.脑子不清醒,头昏眼花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无神2.头痛2.思想不集中,厌于思考问题2.眼发涩,眼发干3.全身懒倦3.不爱动,不爱说话3.运动不灵活,动作出错误4.身体某处无力4.针扎似的痛4.脚跟发软,脚步不稳5.肩发酸5.困倦5.味觉改变,嗅觉厌腻6.呼吸困难,气短6.精神涣散6.眩晕7.腿无力7.对事情不积极7.眼皮和肌肉跳动8.没有唾液,口干8.记忆力退减8.听觉迟钝,耳鸣9.打哈欠9.做事没有信心,多出错误.9.手脚发颤10.出冷汗10.对事情放心不下,事事操心10.不能安静下来第11页/共50页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方法防止过劳,提高生产安全性方法 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
6、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1)工作日制度 2)劳动强度与作业率3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选择合适有效的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第12页/共50页疲劳的消除一、休息二、合理膳食三、物理手段四、中医手段第13页/共50页二、合理膳食和物理手段二、合理膳食和物理手段第14页/共50页人的生理节律 生理功能所显示出的周期性变化,通常称为生理节律。人体存在像心电波那样以若干秒为周期的、像睡眠与觉醒那样以天为周期的以及像女性例假那样以月为周期的多种多样生理节律。人的这种生理节律对作业的效率及质量有明显的影响。1.日周节律日周节律2.其他周期节律其他周期节律3.PSI周期节律周期节律
7、第15页/共50页 第三节第三节 时间因素时间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昼夜变化是人们经受的最急骤的变化,人体对昼与夜的反应很不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律基本上以24小时为周期,故称之为日周节律(circadian rhythm)。第16页/共50页 比较白天和夜晚的作业情况,便会发现作业效率、差错率和人的疲劳程度等有很大的差别。大量试验研究资料表明,体现生命特征的体温、脉搏、血压等在下午4时前后达到最高值。根据测定,作为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能源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峰值也出现在下午4时前后。这些都反映出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的“白天型人体”的特点。与此相反,副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的细胞分裂及生长激索
8、的分泌等,却在夜间11时至凌晨2时左右为高峰,显示出“夜间型人体”的特点。总之,人的身体适于白天活动,到了夜间,各种机能下降,进入休息状态。第17页/共50页 对于一天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由图可看出,上午7时到10时机能上升,午后下降;从午后6时到9时机能再度上升,其后又急剧下降,凌晨3时至4时下降最明显。第18页/共50页其他周期节律 有人以6天工作制的一个星期为周期对人的活动进行过研究,发现每星期内也有周期节律。例如:星期一相星期二没有多大差别,从星期三起开始降低,到星期五下午又开始回升星期六可达到星期三的水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周中,常由于星期日的活动过多过果
9、,星期一早晨上班感觉浑身无力,带着疲劳工作,使得上午或整天工作效率都不很高。当然,星期日造成的工作中断,对工作效率也有影响,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星期一反应”。星期二和星期三因人体恢复常态,效率有所提高;到了星期四前后,又由于疲劳而工作效率暂时降低。星期五以后在周末解放的刺激下,工作效率再度提高。由此可见,一星期中的工作效率在不断变动着第19页/共50页PSI周期节律 德国医生佛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提出了体力(Physical)强弱周期为23天,情绪(Sensitive)好坏周期为28天。奥地利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智商的基础上,发现智力(intellectual)高低周期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为 失误 生理 心理因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