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矢量控制系统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矢量控制系统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矢量控制系统精选PPT.ppt(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矢量控制系统第1页,本讲稿共120页第第3章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w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直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直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矢量控制基本思路矢量控制基本思路第2页,本讲稿共120页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1、直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直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首先从统一的电动机转矩方程入手,揭示电动机控制首先从统一的电动机转矩方程入手,揭示电动机控制的实质和关键。电动机在加、减速调节过程中都服从于基的实质和关键。电动机在加、减速调节过程中都服从于基本运动学方程式:本运动学方程式:
2、第3页,本讲稿共120页 由电机学可知,任何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的原理,在由电机学可知,任何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的原理,在本质上都是电机内部本质上都是电机内部两个磁场相互作用两个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各种的结果,因此各种电机的电磁转矩具有统一的表达式:电机的电磁转矩具有统一的表达式:1、直流电动机和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第4页,本讲稿共120页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qNSdd轴-直轴 (主极磁极轴线)q轴-交轴(与直轴正交)二极直流电机简图空间位置关系励磁绕组(固定绕组)电枢绕组(可以当作固定绕组)第5页,本讲稿共120页3.1 矢
3、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在主极磁通和电枢磁势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电磁转矩:其中所以上式可以写成:所以上式可以写成:第6页,本讲稿共120页主极磁通,可以由励磁电流控制(励磁回路)电枢电流,可以由端电压控制(电枢回路)两个回路相互独立两个回路相互独立,可以单独控制,可以单独控制,互不影响。因此,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互不影响。因此,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控制简单灵活。控制简单灵活。qNSd直流电机转矩系数(常数)第7页,本讲稿共120页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根据电机学知识,可以推导出交流电机输出电磁转矩为:气隙磁通,由励磁电流 Im控制转子电流两个电流同处于定子回两个电流同
4、处于定子回路中,存在强耦合的关路中,存在强耦合的关系,系,无法单独控制无法单独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交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难以控制!难以控制!第8页,本讲稿共120页交流电动机控制直流电动机控制模式电机统一性统一转矩公式等效变换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电磁转矩关系简单,容易控制直流电机:电磁转矩关系复杂,难于控制交流电机:第9页,本讲稿共120页2 2、矢量控制基本思路、矢量控制基本思路控制转矩转子磁势的模值控制定子磁势的模值控制 空间位置角控制各相电流大小幅值控制控制各相电流瞬时相位 因此,只要能因此,只要能实现对异步电动机定子各相电流的瞬时实现对异步电动机定子各相电
5、流的瞬时控制,控制,就能实现对异步电动机转矩的有效控制。就能实现对异步电动机转矩的有效控制。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第10页,本讲稿共120页 采用矢量变换控制方式采用矢量变换控制方式如何实现对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如何实现对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的瞬时控制呢?的瞬时控制呢?我们可以由以下图进行解释:我们可以由以下图进行解释: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AABCBC三相交流绕组三相静止坐标系二相直流绕组二相旋转坐标系二相交流绕组二相静止坐标系第11页,本讲稿共120页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以上矢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控制过程可用框图来表达以上矢
6、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控制过程可用框图来表达:三相异步 电动机旋转坐标系控制器两相交流控两相交流控制量制量i*i*三相交流控制量iA*iB*iC*变压变频交流电源交流量测量iAiBiC实际的两相实际的两相交流量交流量ii实际反馈量iM,iT三相静止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旋转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三相静止坐标系第12页,本讲稿共120页 由于将直流标量作为电机外部的控制量,然后又将其由于将直流标量作为电机外部的控制量,然后又将其变换成交流量去控制交流电机的运行,均是变换成交流量去控制交流电机的运行,均是通过矢量坐标通过矢量坐标变换变换来实现的,因此将这种控制系统称之为来实现的,因此将这种控制系统称之
7、为矢量控制系矢量控制系统统。3.1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第13页,本讲稿共120页第第3章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思想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思想w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w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w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w磁场定向和矢量控制的基本控制结构磁场定向和矢量控制的基本控制结构w转子磁链观测器转子磁链观测器w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w数字化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数字化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第14页,本讲稿共120页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
8、阵1 1、异步电动机的坐标系:、异步电动机的坐标系:2.1 异步电动机坐标系与空间矢量(1 1)定子坐标系()定子坐标系(A-B-CA-B-C和和 )三相绕组的轴线构成三相绕组的轴线构成A-B-CA-B-C三相坐标系三相坐标系。平面矢量可用平面矢量可用两相直角坐标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所以定子坐系来描述,所以定子坐标系又定义了一个两相直角坐标系标系又定义了一个两相直角坐标系 由于由于 轴和轴和A A轴固定在定子绕组轴固定在定子绕组A A相的轴线上,所以相的轴线上,所以这两个坐标系在空间固定不动,称这两个坐标系在空间固定不动,称静止坐标系静止坐标系。第15页,本讲稿共120页CAABCB异步电动
9、机定子坐标系异步电动机定子坐标系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第16页,本讲稿共120页(2)转子坐标系(转子坐标系(a-b-c和和d-q坐标系)坐标系)转子三相轴线构成转子三相轴线构成a-b-c三相坐标系三相坐标系。转子坐标系固定在转子上,其中转子坐标系固定在转子上,其中平面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系的的d轴位于转子的任意轴线上(异步电动机),轴位于转子的任意轴线上(异步电动机),q轴超前轴超前d轴轴90度。度。转子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以转子角速度旋转子坐标系和转子一起在空间以转子角速度旋转。通常被称为转。通常被称为旋转坐标系旋转坐标系。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1
10、 1、异步电动机的坐标系、异步电动机的坐标系量第17页,本讲稿共120页异步电动机转子坐标系异步电动机转子坐标系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caabcb第18页,本讲稿共120页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1 1、异步电动机的坐标系、异步电动机的坐标系量(3)同步旋转坐标系()同步旋转坐标系(M-T坐标系)坐标系)同步旋转坐标系的同步旋转坐标系的M轴固定在磁链矢量上,轴固定在磁链矢量上,T轴超轴超前前M轴轴90度,该坐标系和磁链矢量一起在空间以同步角度,该坐标系和磁链矢量一起在空间以同步角速度旋转。速度旋转。为磁链同步角,从定子轴 到磁链轴M的夹角为负载角,从转子轴d到磁链轴M的夹角。为转
11、子位置角。第19页,本讲稿共120页(磁链轴)(定子轴-A轴)(转子轴)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第20页,本讲稿共120页3.2 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 2.空间矢量空间矢量实际存在空间矢量定子磁势定子磁通转子磁势转子磁通一类实际不存在空间矢量定子电压定子电动势转子电压转子电动势由于可以测量,可代表实际存在的空间矢量一类实际不存在空间矢量定子电流转子电流定子磁链转子磁链第21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设定被控量的直流控制分量旋转坐标系控制器两相交流控制量三相交流控制量变压变频交流电源交流量测量实际的两相交流量
12、实际反馈量三相静止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旋转坐标系两相静止坐标系三相静止坐标系电动机第22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由于用空间矢量来描述异步电动机坐标系,因此所实行的由于用空间矢量来描述异步电动机坐标系,因此所实行的坐标变换称为矢量坐标变换。坐标变换称为矢量坐标变换。由异步电动机坐标系可以看到,主要有三种矢量坐标:由异步电动机坐标系可以看到,主要有三种矢量坐标:w三相静止坐标系三相静止坐标系 二相静止坐标系二相静止坐标系w二相静止坐标系二相静止坐标系 二相旋转坐标系二相旋转坐标系w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极坐标系极坐标系第23页,本讲稿共
13、120页1、变换矩阵及确定原则、变换矩阵及确定原则 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矩阵方程来表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常用矩阵方程来表示:示:上式说明了是上式说明了是将一组变量将一组变量X 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 Y,其其中系数矩阵中系数矩阵A A成为变换矩阵成为变换矩阵,如:设,如:设X X为交流电机三相轴为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 A的变换得到的变换得到Y Y,可以认为是另一可以认为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这是轴系上的电流。这是A 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电压变换
14、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第24页,本讲稿共120页基本变换原则基本变换原则 根据什么原则正确地确定这些变换矩阵是进行矢量坐根据什么原则正确地确定这些变换矩阵是进行矢量坐标变换的前提条件,因此确定这些变换矩阵之前,必须先标变换的前提条件,因此确定这些变换矩阵之前,必须先明确应遵守的基本变换原则。明确应遵守的基本变换原则。(1 1)在确定电流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在确定电流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的旋转磁场等等效原则磁场等等效原则。(2 2)在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应遵守变)在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
15、换矩阵,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功率不变的原则。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第25页,本讲稿共120页 设在某坐标系中电压和电流向量分别为设在某坐标系中电压和电流向量分别为 在新的坐标系在新的坐标系中,电压和电流向量分别为中,电压和电流向量分别为 ,定义新向量和原向量的坐标定义新向量和原向量的坐标变换关系为变换关系为由功率相等原则有:由功率相等原则有: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第26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2 2、相变换及其实现、相变换及其实现
16、三相轴系二相轴系对称的两相电机对称的三相电机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转子绕组轴系的变换第27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假设磁势波形为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假设磁势波形为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绕组的瞬时磁势沿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绕组的瞬时磁势沿 的投的投影相等,即影相等,即1)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 )第28页,本讲稿共120页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定子每
17、相绕组的有效匝数。第29页,本讲稿共120页第30页,本讲稿共120页如果规定三相电流为原电流,两相电流为新电流,根据电流变换的定义式,具有 的形式,可见必须求得电流变换矩阵的你矩阵。但是 是奇异矩阵,是不存在逆矩阵的,为了通过求逆得到C就要引进另一个独立于 和 的新变量,记这个新变量为 称之为零序电流,并定义为: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第31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第32页,本讲稿共120页因为:因为:可得:可得:如果三相如果三相Y Y型接法,且无中心线,则:型接法,且无中心线,则: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
18、法第33页,本讲稿共120页带入带入 有:有: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第34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3/2变换器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如图变换器在系统中的符号表示如图3/22/3第35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2)转子绕组轴系的变换)转子绕组轴系的变换第36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3 3、矢量旋转变换、矢量旋转变换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两相交流绕组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两个直流绕组第37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1 1)定子轴系的矢
19、量旋转变换)定子轴系的矢量旋转变换第38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VR(VD)矢量旋转变换器由四个乘法器和两个加法器及一个反矢量旋转变换器由四个乘法器和两个加法器及一个反号器组成。在系统中的符号为号器组成。在系统中的符号为VR,VR-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第39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2 2)转子轴系的矢量旋转变换)转子轴系的矢量旋转变换第40页,本讲稿共120页4 4、直角坐标、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极坐标变换(K/P)K/P)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是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20、为M轴与定子电流矢量之间的夹角第41页,本讲稿共120页取值不同,取值不同,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变换范围为变换范围为这个变换幅度太大,难以实施应用,因此常改成下列方式:这个变换幅度太大,难以实施应用,因此常改成下列方式:第42页,本讲稿共120页3.2.2 矢量坐标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是由两个乘法器,两个求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是由两个乘法器,两个求和器,一个除法器组成,在系统中用以下符号表示。和器,一个除法器组成,在系统中用以下符号表示。K/P第43页,本讲稿共120页第第3章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w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矢量控制
21、的基本概念w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矢量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w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w磁场定向和矢量控制的基本控制结构磁场定向和矢量控制的基本控制结构w转子磁链观测器转子磁链观测器w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w数字化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数字化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第44页,本讲稿共120页3.3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本章将首先建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本章将首先建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学模型,然后通过三相到两相矢量变换,将静
22、止坐标系上的三,然后通过三相到两相矢量变换,将静止坐标系上的三相数学模型变换为相数学模型变换为静止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静止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再通过矢量,再通过矢量旋转坐标变换,最终将静止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变换为旋转坐标变换,最终将静止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变换为同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以实现将非线性、强耦合的。以实现将非线性、强耦合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简化成线性、解耦的数学模型,从而可以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简化成线性、解耦的数学模型,从而可以研究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策略了。研究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策略了。AABCBC第45
23、页,本讲稿共120页3.3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二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3S/2SVR实现将实现将非线性、非线性、强耦合强耦合的异步电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简动机数学模型简化成化成线性、解耦线性、解耦的数学模型的数学模型第46页,本讲稿共120页w任何形式结构的定转子都等效为对称三相绕组,任何形式结构的定转子都等效为对称三相绕组,各相电流产生磁势在气隙中呈正弦分布。各相电流产生磁势在气隙中呈正弦分布。w不计磁路饱和不计磁路饱和w不计铁心损耗不计铁心损耗w不计温度和频率变化对电动机绕组
24、参数的影响不计温度和频率变化对电动机绕组参数的影响3.3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研究动态数学模型时假定条件:研究动态数学模型时假定条件:第47页,本讲稿共120页w取定转子绕组轴线位置如图。取定转子绕组轴线位置如图。w定子三相定子三相ABCABC固定固定w转子三相转子三相abcabc旋转旋转w以以A A为参考轴,为参考轴,a a与与A A之间的为空间角位之间的为空间角位移变量(电角度)移变量(电角度)w电流与磁链正方向满足右手螺旋法则。电流与磁链正方向满足右手螺旋法则。3.3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A,B,C 坐标系统第48页,本讲稿共120页3.3 三相异步电
25、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本节首先建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三相到两相矢量坐标变换,将静止坐标系上的三相数学模型变换为静止坐标系上的两相数学模型,再通过矢量旋转坐标变换,最终将静止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变换为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二相数学模型。以实现将非线性、强耦合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简化成线性、解耦的数学模型,从而就可以研究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策略了。第49页,本讲稿共120页 3.3.1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1)磁链方程第50页,本讲稿共120页 3.3.1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1)自感)自感 设三相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矢量 控制系统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