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至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docx





《2022冬至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冬至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冬至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老师又该如何制定主题班会教案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冬至呢?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冬至传统文化教化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冬至传统文化教化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闻、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加学生互助合作的实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宠爱传统节日,给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教学打算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
2、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沟通信息,自然引入。 1. 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美丽,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才智。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沟通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起先“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打算的信息进行沟通,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实力。) 3.这节课
3、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每天变长,黑夜会渐渐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 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
4、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老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 三、说冬至传闻、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闻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闻说冬至。主要有: 传闻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闻二:冬至吃狗肉。 (见补充材料) 传闻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闻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习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
5、之娱(见补充材料) (4)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 习俗五:细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1)我国幅员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聚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
6、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怪异的名字“头脑”。 四、庆冬至 1.沟通: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沟通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回忆: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五、畅冬至 1. 畅想:下一个冬至,你准备怎么过? 2. 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或描绘出你最憧憬过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业 1. 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
7、,增加学生动手的实力。 2. 讲解并描述:给弟弟妹妹讲解并描述有关冬至的传闻和习俗。 冬至传统文化教化主题班会教案其次篇 一、了解农历、24节气。 1、观赏校本课程-24节气图片。 2、了解农历与公历区分。 3、了解24节气由来。 4、读、背24节气歌,清晰24节气名称。 二、学习冬至习俗、传闻。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节气吗?(冬至) 1、那冬至的详细时间是哪一天呢?(每年12月22日左右,12月2123日),今年正好是12月22日这一天。 2、冬至有什么特点呢?谁来给大家介绍? 3、读“九九歌”。你知道这首九九歌和冬至的关系吗?(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8、”。 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始终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温煦了。) 4、还记得冬至那天晚上你们吃的什么吗?怎么都吃的饺子呀?莫非有什么讲究吗?(学生沟通,了解冬至吃饺子的故事) 5、原来还有这样的习俗和传闻!那你还知道冬至有哪些习俗和传闻吗? (1)冬至大如年: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实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实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2)冬至吃狗肉。习俗从汉代起先。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狗肉,觉得特殊鲜美,赞叹不已。
9、 (3)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4)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常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静。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静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6、同学们搜集的习俗和传闻还有许多,下面小组内相互沟通一下。留意刚才沟通过的就不要重复了。 三、沟通冬至谚语。 四、沟通冬至诗词。重点诵读邯郸冬至夜思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感受诗人情感。 五、总结。 六、作业 1、背诵自己
10、喜爱的谚语、诗句,并抄写到农历游记本上。 2、搜集有关梅花的诗词、图片。 3、下一个节气是小寒,搜集、打算资料。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全新的课,对于学生、对于家长、对于我来说都是如此。由于要对家长开放,所以心里始终有些忐忑:家长能接受这样的课程吗?课堂上该以什么为重点学习?学生们的打算能不能达到预期设想?学习效果会怎样?众多问题困扰着我,在上课之前心情始终是惊慌的。但最终的展示结果还是很令人欣慰的。孩子们课堂上充溢了爱好,表现的很精彩;家长们反映也很热情,觉得这样的课堂很能熬炼孩子的实力,拓宽他们的学问面,也让孩子对诗词的背诵更有爱好,都表示会支持我们的校本课程接着开展下去。尽管课堂上取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冬至 传统文化 教育 主题 班会 教案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