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件徐寿昌.pptx





《有机化学课件徐寿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课件徐寿昌.ppt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醛和酮在许多性质上都很相似,但结构上醛的羰基上连有氢原子,而酮的羰基碳上连有两个有机基团。这种结构上的区别影响了他们的化学性质:醛十分容易被氧化,而酮很难被氧化醛比酮更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第1页/共74页sp2易受亲核试剂进攻,发生亲核加成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一 醛酮的结构甲醛的结构甲醛的结构羰基羰基电子云示意图电子云示意图偶极矩偶极矩 2.27D偶极矩偶极矩 2.85D第2页/共74页二 醛酮的分类根据烃基不同:饱和脂肪族醛酮CHCH3 3CHO,CHCHO,CH3 3COCHCOCH3 3脂肪醛酮脂环酮 芳香族醛酮 根据含羰基的数目:一元醛酮 二元醛酮 多元醛酮不饱和脂肪族醛酮C
2、HCH3 3CH=CHCHOCH=CHCHO第3页/共74页酮 单酮 R R,R R相同CHCH3 3COCHCOCH3 3混酮 R R,R R不同第4页/共74页三 醛酮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醛:在烃基的后面加一个醛:在烃基的后面加一个“醛醛”字字 CH3CH2CH2CHO 正丁醛正丁醛 异丁醛第5页/共74页 酮:常根据所连两个烃基来命名,根据次序规则,酮:常根据所连两个烃基来命名,根据次序规则,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最后加一个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最后加一个“酮酮”字或加字或加“甲酮甲酮”例如:例如:甲基乙基酮(或甲基乙基甲酮)甲基乙基酮(或甲基乙基甲酮)简称甲乙酮简称
3、甲乙酮甲基苯基酮甲基乙烯基酮第6页/共74页(1)脂肪族醛酮命名:以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主链中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酮需要标明位次):也可用希腊字母 表示靠近羰基的碳原子,其次为、.2 系统命名法:第7页/共74页例如:(2)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第8页/共74页(3)二元酮命名时,两个羰基的位置除可用数字标明外,也可用、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表示两个羰基相邻,表示两个羰基相隔一个碳原子:第9页/共74页3、根据来源采用俗名:、根据来源采用俗名:CH3CH=CHCHO 肉桂醛(3-3-苯基丙烯醛)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巴豆醛(2-丁烯
4、醛)第10页/共74页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12个碳原子以下的醛酮为液体,高级醛酮为固体。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中级醛(C8C13)则有果香。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低。(分子间无氢键)。第二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沸点与烷烃沸点的比较醛酮沸点与烷烃沸点的比较第11页/共74页 由于羰基是个极性基团,分子间偶极的静电引力比较大,所以醛酮的沸点一般比相对分子量的非极性化合物(如烃类)高。丙酮(58)甲乙醚(60)正丙醇(60)丁烷(58)沸点 56.2 8 97 -5第12页/共74页 低级醛酮易溶于水,醛酮都能溶于水。丙酮能溶解很多有机化合物,是很好的有机溶剂。醛酮中的羰基可与醛酮中的羰
5、基可与H2O形成氢键形成氢键第13页/共74页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由羰基的结构决定复习羰基的结构:1.亲核加成亲核加成氧的电负性大于碳的电负性,使电子不对称的分布在碳氧之间,由于带负电荷的氧比带正电荷的碳稳定,所以,当醛酮发生加成反应时,首先是羰基碳原子被带负电荷的试剂(亲核试剂)进攻第14页/共74页2.H的反应的反应-H-H表现为酸性,可发生一系列的氢的反应另外,醛比酮易氧化 CHOCOOH第15页/共74页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于HCN、NaHSO3、ROH、RMgX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氰醇)一、亲核加成反应1、与氰化氢加成第16页/共74
6、页反应历程:证明加成为亲核加成实验事实:丙酮加HCN 经34小时 1/2原料反应丙酮加HCN 加一滴KOH 2分钟完全反应丙酮加HCN 加HCl 几个星期也不反应解释:注意:由于氰化氢剧毒,易挥发。通常由氰化钠和无机酸与醛(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第17页/共74页 羟基腈是一类很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氰基-CN能水解成羧基,能还原成氨基。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的合成:有机玻璃丙酮氰醇(78%)甲基丙烯酸甲酯(90%)第18页/共74页 第二步包含:水解、酯化和脱水等反应。第19页/共74页 醛和脂脂肪肪族族甲甲基基酮酮(或七七元元环环以以下下的的环环酮酮P285)与之反
7、应,生成 -羟基磺酸钠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2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注意:苯甲醛可以,但苯乙酮不与之反应)第20页/共74页 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将醛酮与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混合在一起,醛和甲基酮很快会有结晶析出。可以此来鉴别醛酮。应用:鉴别、分离、提纯 该反应常被用来分离和提纯某些羰基化合物: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生成 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第21页/共74页 将醛溶液在无水醇中通入HCl气体或其他无水强酸,则在酸的催化下,醛能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不稳定,可以和另一分子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
8、3 与醇加成第22页/共74页 缩醛对碱和氧化剂都相当稳定。由于在酸催化下生成缩醛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缩醛可以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第23页/共74页 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常用1,2或1,3二元醇与生成环状缩醛以保护羰基。第24页/共74页补充1:保护羰基例1第25页/共74页补充2:保护羰基第26页/共74页醛酮与格利雅试剂加成,后水解成醇:强亲核试剂 利用其水解得醇反应,可以使许多卤化物转变为一定的醇:4 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醇第27页/共74页结论:甲醛和格氏试剂反应得1
9、o醇 其它的醛得2o醇 若是酮则是3o醇第28页/共74页例1:例2:第29页/共74页 例3:同一种醇可由不同的格利雅试剂和不同的羰基化合物生成:第30页/共74页5 与氨的衍生物反应 NHNH3 3分子中H H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产物叫NHNH3 3的衍生物。H H2 2N-H N-H 氨衍生物羟基-OH H-OH H2 2N-OH N-OH 羟胺氨基-NH-NH2 2 H H2 2N-NHN-NH2 2 肼苯氨基 苯肼2,4二硝基苯氨基 2,4二硝基苯肼脲基 氨基脲烃基 -R -R 伯胺R-NHR-NH2 2第31页/共74页羟胺例1:例2:肟(w)第32页/共74页 例4:2,4二
10、硝基苯肼氨基脲例3:腙(zong)脲(niao)第33页/共74页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是加成脱水反应.第34页/共74页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也常用来对羰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1)生成物为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可利用来鉴别醛酮;(2)它们在稀酸作用下可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可利用来分离、提纯醛酮。此类反应,多出现在推结构等题中出现第35页/共74页总结: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因素总结: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因素: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电子效应羰基碳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难进行,电子云密度越小,反应越易进行 a、由于烷基是供电子基团,所以连接在羰基碳上烷基越多,电子云密度越高,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课件 徐寿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