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精选PPT.ppt
《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精选PPT.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2023/4/21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1第1页,本讲稿共65页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n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 n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n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n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技术 第2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一节第一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及信号特点第3页,本讲稿共65页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n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 n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 n信号的保持信号的保持第4页,本讲稿共65页n计算机
2、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形式n连续模拟信号连续模拟信号:时间与幅值上均连续,如时间与幅值上均连续,如 y(t)、u(t)n离散模拟信号离散模拟信号:时间是离散的,幅值上连续,如时间是离散的,幅值上连续,如y*(t)、u*(t)n连续数字信号连续数字信号:时间是连续的,幅值上已是数字量时间是连续的,幅值上已是数字量n离散数字信号离散数字信号:时间离散的,幅值为数字量,如时间离散的,幅值为数字量,如y(kT)、u(kT)2-1-1 信号形式信号形式(1)y*(t)y(kT)u(kT)u*(t)采样器采样器A/D 保持器保持器计算机计算机 D/Ay(t)u(t)第5页,本讲稿共65页2
3、-1-1 信号形式信号形式(2)n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量化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量化n将离散模拟信号用二进制代码逼近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如采将离散模拟信号用二进制代码逼近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如采样值样值y*(t)量化为量化为y(kT)的过程)的过程)n量化单位量化单位q nq=M/2n,M为被转换的模拟量电信号满量程,为被转换的模拟量电信号满量程,n为转换为转换成二进制数字量(成二进制数字量(A/D)的位数)的位数n量化误差量化误差ne=q/2 第6页,本讲稿共65页2-1-2 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1)n采样过程采样过程 y(t)t采样器采样器y(t)y*(t)
4、y*(t)2T4Tt原始过程信号原始过程信号信号通过采样器信号通过采样器采样后的信号采样后的信号过程信号采样过程示意图过程信号采样过程示意图第7页,本讲稿共65页n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的合理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的合理性n采样器接通时间采样器接通时间远小于采样周期远小于采样周期Tn理想采样器(接通电阻理想采样器(接通电阻R0,开路电阻,开路电阻R)n采样信号采样信号y*(t)复现原信号在采样瞬间的值复现原信号在采样瞬间的值y(t)nA/D转换后,转换后,y*(t)y(kT),k=1,2,n采样周期采样周期T须满足香农定理须满足香农定理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当满足上述条件时,y*(t)与与y(kT)
5、只相差量化误差只相差量化误差2-1-2 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1)第8页,本讲稿共65页n设设(t-kT)为为 t=kT时刻的理想采样脉冲,则时刻的理想采样脉冲,则 y*(t)只与只与y(t)在脉冲出现瞬间的值在脉冲出现瞬间的值y(kT)有关,因而有关,因而采样周期采样周期T的选择相当重要的选择相当重要2-1-2 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信号的采样、采样周期和采样定理(2)第9页,本讲稿共65页2-1-2 信号的保持信号的保持(1)n目的目的n将离散采样信号恢复为被控对象能够感知的连续模拟将离散采样信号恢复为被控对象能够感知的连续模拟信号信号n方法
6、方法n采用保持器,由现在或过去时刻的采样值采用保持器,由现在或过去时刻的采样值,用某种函数用某种函数去逼近去逼近2个采样时刻间的原信号个采样时刻间的原信号n常用的保持器常用的保持器n零阶零阶n一阶及高阶一阶及高阶第10页,本讲稿共65页2-1-2 信号的保持信号的保持(2)n零阶保持器的信号保持过程零阶保持器的信号保持过程n零阶保持器的信号恢复零阶保持器的信号恢复 2T4Tyh(t)t2T 4Ty(kT)t0y(kT)yh(t)零阶保持器零阶保持器 6T 4T 2Tt y采采样样信信号号y(kT)原信号原信号y(t)恢复信号恢复信号yh(t)第11页,本讲稿共65页第二节第二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7、数学模型第12页,本讲稿共65页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n nZ变换变换n n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13页,本讲稿共65页2-2-1 Z变换变换(1)nz变换的定义变换的定义 n对采样信号对采样信号 进行拉氏变换进行拉氏变换n变量变换变量变换 或或 n定义符号定义符号n称称 为为 的的Z变换变换第14页,本讲稿共65页n几点注意几点注意n只有采样函数才能定义只有采样函数才能定义Z变换变换nZ变换和离散序列之间有非常明变换和离散序列之间有非常明确的幅值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确的幅值和时间的对应关系n 决定幅值,决定幅值,决定时间决定时间 nZ变换是由采样函数决定的,它变换
8、是由采样函数决定的,它反映不了非采样时刻的信息反映不了非采样时刻的信息2-2-1 Z变换变换(2)t3T2TT0y(t)采样值相同的两个不同的连续函数采样值相同的两个不同的连续函数y1(t)y2(t)第15页,本讲稿共65页2-2-1 Z变换变换(3)nZ变换的基本定理变换的基本定理n线性定理线性定理 n滞后滞后(右移右移)定理定理 n超前超前(左移左移)定理定理 n复位移定理复位移定理 第16页,本讲稿共65页2-2-1 Z变换变换(4)nZ变换的基本定理变换的基本定理n初值定理初值定理 n终值定理终值定理 n卷积定理卷积定理 第17页,本讲稿共65页2-2-1 Z变换变换(5)nZ变换的计
9、算变换的计算n级数求和法级数求和法n根据根据Z变换的定义变换的定义n部分分式法部分分式法n已知连续函数已知连续函数 的拉氏变换的拉氏变换 ,可以将可以将 分解分解成部分分式之和,查成部分分式之和,查Z变换表求出变换表求出n留数法留数法 第18页,本讲稿共65页2-2-1 Z变换变换(6)nZ反变换反变换n已知已知 ,求出序列,求出序列 ,n常用的基本方法:常用的基本方法:n长除法长除法n部分分式展开法部分分式展开法n留数计算法留数计算法 第19页,本讲稿共65页2-2-1 Z变换变换(7)n改进改进Z变换变换n ,K是一个正是一个正整数,整数,m为小于的为小于的1正数正数 G(s)e-sx(t
10、)x*(t)y(t)y*(t)y*(t-)y(t-)t2TT0mT(1-m)Ty(t)y(t-)y(t-T)斜坡函数斜坡函数y(t)、y(t-)、y(t-T)曲线曲线第20页,本讲稿共65页2-2-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n差分方程n脉冲传递函数 n权序列 n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继续第21页,本讲稿共65页差分方程差分方程n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n用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变换求解差分方程n利用初始条件,运用利用初始条件,运用Z变换,将差分方程变为以变换,将差分方程变为以z为变量的为变量的代数方程代数方程n对对 进行反进行反Z变换,求出变换,求出 返回第2
11、2页,本讲稿共65页脉冲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n脉冲传递函数定义脉冲传递函数定义 n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采样函数的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采样函数的Z变换和输入采样函数的变换和输入采样函数的Z变换变换之比之比x*(t)G(s)x(t)y(t)y*(t)X(z)X(s)Y(s)Y(z)G(z)返回n脉冲传递函数与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与差分方程第23页,本讲稿共65页权序列权序列(单位脉冲响应单位脉冲响应)n若对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施加一单位脉冲序若对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施加一单位脉冲序列,则其输出响应称为该系统的权序列,又列,则其输出响应称为该系统的权序列,又称为单位脉冲响应称为单位脉冲响应
12、返回n若输入序列为任意一个若输入序列为任意一个 ,则根据卷,则根据卷积公式可得此时的系统输出响应:积公式可得此时的系统输出响应:n 的的Z变换即为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变换即为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第24页,本讲稿共65页离散状态空间方程离散状态空间方程 n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n维维状状态态向量向量m维维控制向量控制向量p维输维输出向量出向量nn系系统统矩矩阵阵nm输输入矩入矩阵阵pn输输出矩出矩阵阵pm前前馈馈矩矩阵阵第25页,本讲稿共65页离散状态空间方程n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n已知离散状态空间方程,可通过已知离散状态空间方程,可通
13、过Z变换求出脉冲传递变换求出脉冲传递函数函数代入零初始 返回第26页,本讲稿共65页第三节第三节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第27页,本讲稿共65页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n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 n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可检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可检测性测性 n系统的灵敏性和鲁棒性系统的灵敏性和鲁棒性 第28页,本讲稿共65页2-3-1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1)n从从s域到域到z域的映射域的映射n当当 时,在时,在s平面为虚轴,在平面为虚轴,在z平面,平面,是以原点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为圆心的单位圆n当当 时,在时,在s平面为位于左半平面的点,与之对应的点位于平面为位于左半平
14、面的点,与之对应的点位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n当当 时,在时,在s平面为位于右半平面的点,与之对应的点位平面为位于右半平面的点,与之对应的点位于于z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外,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外,从从s平面到平面到z平面的映射是唯一的,从平面的映射是唯一的,从z平面到平面到s平面的映射平面的映射不是唯一的不是唯一的第29页,本讲稿共65页2-3-1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2)n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稳定的条件 s平面平面ImRe0稳稳定定区区域域z平面平面Im(z)Re(z)0稳定稳定区区域域第30页,本讲稿共65页2-3-1 系统的稳定性
15、系统的稳定性(3)n稳定性判据稳定性判据 n劳斯稳定判据劳斯稳定判据 n复数双线性变换复数双线性变换 或或n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奈魁斯特稳定判据 n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 第31页,本讲稿共65页2-3-2 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可检测性可检测性(1)n可控性和可达性可控性和可达性n控制作用支配系统状态的能力控制作用支配系统状态的能力n可控的可控的存在一个控制作用序列,可以在有限时间内使系存在一个控制作用序列,可以在有限时间内使系统从任一初始状态到达统从任一初始状态到达原点原点 n可达的可达的存在一个控制作用序列,可以在有限时间存在一个控制作用序
16、列,可以在有限时间内使系统从任一初始状态到达内使系统从任一初始状态到达任意终端状态任意终端状态 n系统是可控的不一定表示系统是可达的系统是可控的不一定表示系统是可达的 nA可逆,则系统可控与可达是等价的可逆,则系统可控与可达是等价的n判定判定第32页,本讲稿共65页2-3-2 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可检测性可检测性(2)n可观性和可检测性可观性和可检测性 n系统的输入输出反映系统状态的能力系统的输入输出反映系统状态的能力 n不可观状态不可观状态 n如果状态如果状态 ,并且存在一个有限的,并且存在一个有限的 ,使得当初始状态,使得当初始状态为为 且且 ()时
17、,)时,()n系统是可观的系统是可观的如果根据在有限采样时刻测量到的输入如果根据在有限采样时刻测量到的输入和输出可以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和输出可以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n可检测性可检测性如果系统的不可观状态退化为原点,则系如果系统的不可观状态退化为原点,则系统是可检测的统是可检测的 第33页,本讲稿共65页2-3-2 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系统的可控性、可达性和可观性、可检测性可检测性(3)n采样对系统可达性和可观性的影响采样对系统可达性和可观性的影响 n为了获得可达的离散时间系统,连续时间系为了获得可达的离散时间系统,连续时间系统必须是可达的统必须是可达的 n某些采样周期会使离散时间系统失
18、去可达性某些采样周期会使离散时间系统失去可达性 n对于不可观性,连续时间系统的条件更为严对于不可观性,连续时间系统的条件更为严格格 第34页,本讲稿共65页2-3-2 系统的灵敏性和鲁棒性系统的灵敏性和鲁棒性(1)n灵敏性灵敏性HffH-Hfb ucevxy前馈滤波器反馈滤波器参考信号干扰信号测量噪声过程输出测量信号灵敏度函数互补灵敏度函数n参考信号到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参考信号到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第35页,本讲稿共65页n如果在单位圆上,如果在单位圆上,则则 和和 在单位圆外的极点和零点数之差是相同的。在单位圆外的极点和零点数之差是相同的。2-3-2 系统的灵敏性和鲁棒性系统的灵敏性和鲁棒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计算机控制 系统 基础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