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吸收精选PPT.ppt
《第十章吸收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吸收精选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吸收第1页,此课件共40页哦 按气体中被吸收组分浓度按气体中被吸收组分浓度均是传质过程精馏(热分离)时,传质是靠液相升温、部分汽化来形成汽液相传质的。吸收(冷分离)时,传质是靠外部引入液相来来形成气液相传质的。精馏操作,可以从设备中一次性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吸收操作:所得产品为溶液,常需要二次分离才能获得纯产(常用的二次分离手段为解吸与汽提)精馏过程:等分子反向扩散吸收过程:单分子单向扩散按吸收过程温度变化本章重点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4吸收与解吸相反过程5吸收与精馏的主要区别与联系:第2页,此课件共40页哦第一节 气-液相平衡1-1.气体溶解度与亨利定律1.气体溶液度:一定温度和
2、压力下,气体在液相(溶剂)中的饱和浓度单位:kg气/kg液S、kg气/l液体S、l气/l液体S、kmol/m3S等2.亨利定律:当总压不高(5105Pa)时,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的气体溶质平衡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p*=Ex或p*=C/H或y*=mx式中:E、H、m亨利常数p*、y*气相中溶质平衡分压及平衡浓度特别地:对于理想溶液,在低压定温时由与比较可知第3页,此课件共40页哦对非理想气-液体系:低压时高压时结论:对理想溶液,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没有区别;对非理想稀溶液,有区别,一个适用于溶剂,另一个适用于溶质。根据杜亥姆-马居里定律,可以证明:若组分A在某一浓度区域服从
3、拉乌尔定律,另一组分在上述浓度范围内服从亨利定律。对于大多数气体:tE、H、mPE、H、m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4亨利常数E、H、m之间的关系对于稀溶液:故:3温度压力对气体溶解度(亨利系数)的影响第4页,此课件共40页哦当C较小时:于是:即:又:故:则:E、H之间的关系E、m之间的关系第5页,此课件共40页哦气相:除用P*、y*外,还有Y液相:除用C、x外,还有X比摩尔浓度对于气相:由于惰性组分不被吸收(B),故可以B作为气相中的基准比较同理,对于液相:5气液浓度的表示法第6页,此课件共40页哦6用Y、X表示的亨利定律根据及得:特别地,当X较小时于是亨利定律可
4、写成以下几种形式第7页,此课件共40页哦第二节 传质机理及传质速率2-1.吸收过程的气-液二相间的传质过程1.传质步骤气相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气-液界面气相内传质溶质在界面上溶解界面溶解过程溶质从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液相中的传质2.传质阻力:一般认为界面溶解过程阻力很小,吸收过程的阻力主要来自气相和液相中的传质阻力。3.传质的机理:(在同一相中气相或液相)分子扩散:流体内部溶质组分存在浓差,分子因微观布朗运动而引起组分浓度(趋于均匀)传递现象。对流传质:因流体微团(远大于分子尺度)的宏观运动引起的传质。一般说来:由于涡流扩散效应要比分子扩散效应显著得多,因此传质的控制步骤(阻力)基本上集中在分
5、子扩散方面。(本章后部分将详细讨论)第8页,此课件共40页哦2-2.分子扩散与Fick定律1.Fick定律:物质A在介质B中扩散时,空间任一点处物质A的扩散通量JA与该位置上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即(一维)式中:DABA在B中的分子扩散系数m2/s;“-”沿A物质浓度降低方向(自发过程);JAA物质扩散通量kmol/m2s;dCA/dz浓度梯度(kmol/m3)/m。注:三传类比质量传递:Fick定律热量传递:付里叶定律动量传递:牛顿粘性定律第9页,此课件共40页哦3对流传质理论吸收过程机理基本思想:由于因次分析及经验法的出发点均是用实验方法解决传质速率问题,而未对对流传质过程进行理论讨论,
6、因此有必要提出某些假设模型,采用数学模型方法加以描述。模型的检验:实验方法 基本理论过程机理 特点:适用于具有稳定相界面和低气速的气液传质过程i)W.G.Whiteman双膜理论第10页,此课件共40页哦)Higbie溶质渗透理论在气液高度湍动时,相界面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用双膜理论来描述不切合实际。主要假定:流体流动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0发生一次完全混合,使浓度均匀化。液相中的扩散是非定态过程。气相中溶质向液相的渗透速率与界面处的溶质浓度梯 度成正比。接触时间越短,接触效率越高,则按时间平均计算的传质速率越大)Danekwerts表面更新理论(对Higbie溶质渗透理论的改进)流体微元表面暴露
7、时间(年龄)不是常数0,而与具有和其年龄相同的流体微元个数成正比。)新的膜分离理论:液膜分离技术渐进前沿模型。第11页,此课件共40页哦2-62-6吸收吸收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对于传热:q=(t2-t1)传热膜系数1/传热膜阻力(热阻)对于传质:kG,ky气相传质系数,1/kG,1/ky气相传质阻力kx.kL液膜传质系数1/kx1/kL液膜传质阻力3.界面浓度:根据双膜理论假定:气液界面无吸收阻力。故Pici成平衡关系即pi*=f(ci)=1/H.ci又在稳定传质时NA=kG(ppi)=kL(cic)第12页,此课件共40页哦故界面浓度的求取:方法一:过点(p,c)作一条斜率为kL/kG的直线
8、,该直线与平衡线p*=1/Hc的交点A即为界面状态(pi,ci)。方法二:已知平衡线方程pi*=f(ci),已知传递速率方程,联立求解。4.总吸收传质系数及总传质速率方程同传热类似:总传热系数,总传热速率方程若以气相总推动力(以气相总推动力(pp*)表示表示,则为:NA=KG(pp*)气相总传质速率方程气相总吸收系数(总吸收阻力),kmol/m2.s.kPa因为:pp*=(ppi)+pip*=(ppi)+1/H(cic)所以:即:第13页,此课件共40页哦若以液相总传质推动力(c*c)表示,则为NA=KG(c*c)以液相表示的总传质速率以气相总传质推动力(YY*)表示:以液相总传质推动力(XX
9、*)表示液相总传质系数(总阻力)(m/s)式中:第14页,此课件共40页哦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5.吸收阻力讨论:对于易溶解气体,H很大,吸收过程速率主要受气相侧扩散速率控制,故称气膜控制过程。吸收阻力集中在气膜内。对于难溶气体,H很小:第15页,此课件共40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吸收塔的设计计算(4545h h)精馏操作:板式塔,逐级接触方式传质。吸收操作:填料塔为主,逐级连续接触传质。填料塔特点:传质表面大流通曲折,气液接触充分,可微分性逆流操作过程推动力较大吸收塔计算内容:选定吸收剂,并确定吸收剂用量塔的主要尺寸、高度、直径(填料层高度或板式塔平衡线及板间距离)吸收过程速率受
10、液相侧扩散速率控制,故称液膜控制过程。吸收阻力集中在液膜内。对于一般气体:气膜液膜均有影响不可忽略。注意:界面溶解过程是无阻力而呈平衡(假设条件)第16页,此课件共40页哦3-13-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 1.物料衡算:V惰性气体流量kmol(B)/sL吸收剂用量kmol(S)/sY1,Y2,Y进出塔及塔任一截面气体中溶质比摩尔浓度kmol(A)/kmol(B)X1,X2,X进出塔及塔任一截面吸收剂S中溶质比摩尔浓度kmol(A)/kmol(S)溶质A的吸收率(回收率),2.任一塔截面与底、顶段之间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对于下段:V(Y1Y)=L(X1X)对于
11、上段:V(YY2)=L(XX2)L/V液气比,V/L气液比全塔物料衡算:V(Y1Y2)=L(X1X2)第17页,此课件共40页哦3-23-2吸收剂用量吸收剂用量L L的决定:(已知的决定:(已知Y Y1 1,Y Y2 2,X X2 2)1.最小液气比(L/V)min此处X1*实际上不是平衡浓度由于一般情况下:Y1,Y2,X2均为已知:根据上述图中可得最小液气比当平衡关系X1*=f(Y1)已知时,按上式即可求得最小液气比。特殊地.,若Y*=mx时,则:第18页,此课件共40页哦此外,考虑到填料表面的润湿要求,应使(L/V)min能够保证填料表面充分湿润。若不能,则以湿润要求的(L/V)润为(L/
12、V)min2.实际液气比选择(经济性、技术性)例2-8P111略3.吸收过程:并、逆流操作时,操作线特征及过程特点:1).斜率为L/V;2).传质推动力(浓差)比逆流小。作业9,10.P1513-33-3塔径计算塔径计算式中:p,t塔中操作压力及温度,=1+(Y1+Y2)/2第19页,此课件共40页哦3-43-4填料塔或吸收塔高度(有效塔高)计算法之一填料塔或吸收塔高度(有效塔高)计算法之一传质单元法传质单元法HTUHTU、NTUNTU1.填料层高度计算公式:在微元体中,单位时间气相溶质进入液相的质量dG=-VdY=Ldx(1)又dG=NAdS(2)dS微元高度dZ填料提供的传热面积dS=a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吸收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