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ppt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 大纲内容(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特征;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2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及其意义;课程评价的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2v 关于课程实施的含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影响较大。v 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问题就是研究一个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对课程实施的研究重点就是考察课程方案中所设计内容的落实程度。这种观点是将课程方案看作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实施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作为课程执行者的学校和教师,应当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课
2、程,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中规定的项目。而实施的效果如何,决定于课程执行者对课程方案的理解水平和落实程度。v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课程实施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存在的。“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因此,课程实施问题不只是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还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个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适以及影响课程改革程度的因素。v 以上是两种比较典型的对课程实施的认识。可以说,对课程实施的不同认识,导致了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课程实施取向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方式不同。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更倾向于以国家或地方为
3、中心来推行改革,认为改革的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计划的过程;而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强调在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实施过程中,将学校、教师、学生作为改革的主体,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来实施变革,并且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6v 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认识不一,但至少在三个方面已形成共识:1)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2)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3)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7v 在我国,国家所规定的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4、。但由于我国的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在理解课程实施问题时,应当将课程计划看作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判断课程实施的成败也不应以对原有计划的执行程度为标准,而应关注执行过程中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课程计划的调适和改造。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实践历程。82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v 1)利于及时发现课程方案在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方案。v 2)检验课程方案本身好坏,利于设计新的课程方案。v 3)检验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v 4)解释学生的学习结果。9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v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
5、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价值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持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相应地会对课程实施有不同的认识,并会以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参与课程实施。10(一)忠实取向(Faithful orientation)v 把课程实施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课程实施能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预定的课程方案的程度。课程方案实现程度高,表明课程实施成功;课程方案实现程度低,表明课程实施失败。这种观点强调课程设计的优先性与重要性,强调事前规划的课程方案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必须忠实课程方案的每一细节,每一步骤,几乎没有改动的余地,在课程实施中基本上跟着教材内容
6、走,对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很高的依赖程度。教师所做的,不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和计划,从事他人提出活动,简单移植和复制他人的理念、设想。11v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课程情境,特别适用于课程内容极为复杂、困难且不容易掌握精熟的新课程方案,或是学生的理解有赖于配合课程内容的特定安排,因此,课程实施的顺序有必要在事前加以规定。然而,课程的规范说明与行政命令规定可以规范课程科目知识的最小范围与最低标准,但无法硬性限制师生的最大选择范围与最高成就标准,更不应该限制师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v 忠实取向强调课程专家在课程变革中的重要地位,把课程变革看成实施预定课程计划的机械、线性的过程,对课程实施者的
7、主动性认识不足,容易陷入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泥潭。这种取向在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支配的。12(二)相互适应取向(mutual adaptation orientation)v 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课程设计人员与课程实施者双方同意进行修正调整,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以确保课程实施之成效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强调课程实施不是单向的传递、接受,而是双向的互动与改变。课程方案有必要因应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境而加以弹性调整。事实上,所有的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经过修正调整才能适用于特定而变化的课堂情境。惟有如此,教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大的效能。13v 相互适应取向认为,一项课程方案付诸实施之后,可能
8、会发生两方面变化:一方面,既定的课程方案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方案的特定要求。课程实施中的相互适应现象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v 相互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而不是预期目标与规划方案的线性演绎过程。因此,应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社会情境因素的分析,借以揭示课程变革的深层机制。相互适应取向考虑了具体实践情境,如社区条件、学校情境、师生特点等对课程实施的影响,反映了师生的主动性、课程实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过程性。与忠实取向相比,更符合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14(三)课程创生取向(curricu
9、lum enactment orientation)v 课程创生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真正的课程并不是在实施之前就固定下来的,它是情境化、人格化的。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方案不过是一种供这种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15v 课程创生取向强调“课程是实践”。课程不是被传递的教材或课表,不是理所当然的命令与教条,而是需要加以质疑、批判、验证和改写的假设。v 课程创生取向强调“教师即课程”。教师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关键角色。课程改革是教师的再学习过程。课程开发意味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四 课程 实施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