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2016学习教程.pptx
《糖代谢2016学习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代谢2016学习教程.pptx(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概概 述述述述1第1页/共105页知识回顾知识回顾糖类概念、分类单糖结构(1)葡萄糖开链D/L构型及Fisher投影式表示法(2)葡萄糖环式/构型及Harworth式表示法单糖性质:成苷、成脂、氧化、还原、异构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糖原2第2页/共105页一、糖的生理功能一、糖的生理功能一、糖的生理功能一、糖的生理功能31.氧化供能氧化供能:提供碳源及能源:提供碳源及能源如糖蛋白如糖蛋白抗体、酶、激素、受体抗体、酶、激素、受体糖的磷酸化衍生物糖的磷酸化衍生物ATP、CoA、FAD和和NAD等等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糖
2、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2.为体内为体内为体内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合成提供合成提供合成提供合成提供原料原料如糖是蛋白聚糖、糖脂、核糖和脱氧核糖等的组成成分。如糖是蛋白聚糖、糖脂、核糖和脱氧核糖等的组成成分。第3页/共105页二、二、糖的消化与吸收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一)糖的消化4人人类类食食物物中中的的糖糖主主要要有有植植物物淀淀粉粉、动动物物糖糖原原以以及及麦麦芽芽糖糖、蔗蔗糖糖、乳乳糖糖、葡葡萄萄糖糖等,其中以等,其中以淀粉淀粉为主。为主。第4页/共105页5口腔 胃胃小肠(主要)小肠(主要)消化部位消化部位少量少量第5页/
3、共105页6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40%)(25%)-临界糊精临界糊精+异麦芽糖异麦芽糖 (30%)(5%)葡萄糖葡萄糖 唾液中的唾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 -临界糊精酶临界糊精酶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 肠粘膜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刷状缘刷状缘 胃胃 口腔口腔 肠腔肠腔 胰液中的胰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第6页/共105页7蔗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纤维素:人体缺乏纤维素酶 蔗糖酶蔗糖酶乳糖酶乳糖酶食食物物中中含含有有的的大大量量纤纤维维素素,因因人人体体内内无无-糖糖苷苷酶酶而而不不能能对对其其分分解解利利用用,但但却却具具有有刺刺激激肠肠蠕蠕动
4、动、防防止止便便秘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秘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第7页/共105页8(二)(二)糖的吸收糖的吸收1.1.吸收部位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小肠上段 2.2.吸收形式吸收形式 单单 糖糖 第8页/共105页9果糖、甘露糖、木酮糖、阿拉伯糖单纯扩散D-半乳糖(半乳糖(110)D-葡萄糖(葡萄糖(100)D-果糖果糖(43)D-甘露糖(甘露糖(19)L-木酮糖(木酮糖(15)L-阿拉伯糖阿拉伯糖(9)不同糖吸收机制不同不同糖吸收机制不同各种单糖的吸收率不同各种单糖的吸收率不同半乳糖、葡萄糖主动吸收(耗能过程,逆浓度梯度)第9页/共105页10ADP+Pi ATP G Na+K+N
5、a+泵小肠粘膜细胞 肠腔 门静脉 3.吸收机制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刷状缘 细胞内膜 第10页/共105页114.葡萄糖吸收途径葡萄糖吸收途径 小肠肠腔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 门静脉门静脉 肝脏肝脏 体循环体循环SGLT 各种组织细胞各种组织细胞 GLUT GLUT:葡葡萄萄糖糖转转运运体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已发发现现有有5种种葡葡萄萄糖糖转转运运体体(GLUT 15)。第11页/共105页12第二节第二节 血糖血糖 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的单
6、糖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的单糖(主要是(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一、血糖一、血糖(blood sugar)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稳定.第12页/共105页13二、来源与去路二、来源与去路 血糖血糖 3.9-6.1mmol/L食物糖消化吸收食物糖消化吸收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非糖物质糖异生氧化供能氧化供能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核酸、转化成脂肪、核酸、氨基酸氨基酸过高随尿液排出过高随尿液排出第13页/共105页14三、血糖调节机制三、血糖调节机制(一)调节器官(一)调节器官 1、肝脏:、肝脏:*维持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维持
7、血糖浓度最主要的器官 *糖原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糖原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 第14页/共105页15 进食后进食后肝糖原合成肝糖原合成 不进食不进食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空腹)(空腹)饥饿时饥饿时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第15页/共105页2、肾脏调节、肾脏调节16肾糖阈:肾对糖的重吸收能力肾糖阈:肾对糖的重吸收能力(8.910mmol/L)(renal threshold of sugar)血糖肾糖阈:尿中不含葡萄糖血糖肾糖阈:尿中不含葡萄糖血糖肾糖阈:出现糖尿血糖肾糖阈:出现糖尿第16页/共105页17(二)调节方式(二)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代谢增加代谢增加肝糖原分解
8、肝糖原分解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代谢减慢代谢减慢肝糖原合成肝糖原合成第17页/共105页2、激素的调节、激素的调节18血糖水平胰岛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对血糖的调节是对血糖的调节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实的影响实现的现的第18页/共105页糖代谢概况19淀粉淀粉葡萄糖葡萄糖糖原合成糖原合成糖糖 原原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乳酸无氧酵解无氧酵解H2O+CO2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核糖核糖 +NADPH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消化吸收消化吸收糖醛酸途径糖醛酸途径UDPGA生物转化生物
9、转化第19页/共105页20第三节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糖的分解代谢第20页/共105页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糖无氧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糖酵解(glycolysis)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21第21页/共105页人们早在人们早在18世纪就已经注意到食物在生物体世纪就已经注意到食物在生物体内要经过一个缓慢内要经过一个缓慢“燃烧燃烧”过程过程-氧化,但直氧化,但直到到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生物氧化生物氧化”还
10、是个剪不断、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谜团,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特理还乱的谜团,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特别是迈耶霍夫等人的杰出贡献搞清了生物发别是迈耶霍夫等人的杰出贡献搞清了生物发酵酵-无氧氧化的具体步骤无氧氧化的具体步骤-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亦称埃亦称埃姆登姆登-迈耶霍夫迈耶霍夫-帕那斯途径(帕那斯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 Pathway,EMP)一、一、糖无氧氧化糖无氧氧化 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Glycolysis第22页/共105页 一、一、糖无氧氧化糖无氧氧化 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Glycolysis细胞定位?细胞定位?底物、产物是什
11、么?底物、产物是什么?是否需氧?是否需氧?生理意义?生理意义?23第23页/共105页24(一)概念:缺氧,葡萄糖(糖原)乳酸(lactate),释放少量能量,称为糖的无氧氧化。又称糖酵解。名称由来:名称由来:酵解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生醇发酵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醛 乙醇+CO2“Glycolysis”糖酵解起源于希腊词汇“glycos(sugar,sweet)和lysis(dissolution)第24页/共105页25 葡萄糖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磷酸丙糖磷酸丙糖2丙酮酸丙酮酸22H2乳酸乳酸2(三)过程:分为(三)过程:分为4个阶段,个阶段,11步反应步反应活化、裂解、放能
12、、还原四个阶段活化、裂解、放能、还原四个阶段.(二)反应部位(二)反应部位:细胞液细胞液(cytoplasm)第25页/共105页26每步反应关注:每步反应关注:1、底物与产物?(特点)、底物与产物?(特点)2、可逆性?(、可逆性?(不可逆不可逆酶酶)3、是否脱氢(接氢的物质)、是否脱氢(接氢的物质)4、能量变化(产能还是耗能)、能量变化(产能还是耗能)第26页/共105页27(1)葡萄糖葡萄糖磷酸化为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Glu G-6-P F-6-P F-1,6-2P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
13、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G-6-P)1 1、葡萄糖转变成葡萄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 ATP ADPMg2+己糖激酶(hexokinase)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可逆第27页/共105页28(2)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转变为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异构酶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
14、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F-6-P)第28页/共105页29(3)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转变为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ATP ADP Mg2+6-磷酸果糖激酶-1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
15、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phosphate,F-1,6-2P)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可逆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第29页/共105页30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 2、磷酸己糖、磷酸己糖裂解成裂解成2分子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 醛缩酶(aldol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
16、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4)1,6-二磷酸果糖二磷酸果糖裂解成裂解成 2分子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 第30页/共105页31(5)磷酸丙糖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的同分异构化 磷酸丙糖异构酶(phosphotriose isomer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
17、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第31页/共105页3、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丙酮酸32(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Pi、NAD+NADH+HNADH+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
18、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酸 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脱氢反应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脱氢反应第32页/共105页 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 ATP的 过 程,称 为 底 物 水 平 磷 酸 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33(7 7)1,3-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转变成转变成转变成3-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phospho
19、glycerate kin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二磷酸二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第33页/共105页34(8)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
20、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hosphoglycerate mutase)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第34页/共105页35(9)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enol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
21、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H2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PEP)第35页/共105页36ADP ATP K+Mg2+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
22、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丙酮酸 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第36页/共105页 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还原为乳酸,有氧则进入线粒体氧化。37第37页/共105页4 4、乳酸的生成38丙酮酸丙酮酸 乳酸乳酸 反应中的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来自于上述第6 6步反步反应中的应中的 3-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NADH+H+NAD+(11)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第38页/共105页39E1: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E2:
23、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E3: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NAD+乳乳 酸酸 糖糖酵酵解解的的代代谢谢途途径径GluG-6-PF-6-PF-1,6-2PATP ADP 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丙 酮酮 酸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NAD+NADH+H+ADP ATP ADP 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E1E3NADH+H+第39页/共105页40糖酵解小结1、反应部位:胞液2、不需氧的产能过程3、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能数量(少):G2ATP第40页/共105页
24、414.反应过程总结一:一:一次脱氢一次脱氢二:二:两个两个ATP三:三:三个不可逆反应三个不可逆反应四个反应阶段四:四:5.终产物乳酸:释放入血,进入肝脏代谢 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第41页/共105页(二)糖酵解生理意义(二)糖酵解生理意义421 1、是机体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机体相对缺氧时补充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2 2、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3 3、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其他物质的
25、合成原料。、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其他物质的合成原料。例:磷酸二羟丙酮例:磷酸二羟丙酮甘油、甘油、丙酮酸丙酮酸丙氨酸和草酰乙酸丙氨酸和草酰乙酸3-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瓦伯格效应:肿瘤和正常成体组织存在着代谢差异,瓦伯格效应:肿瘤和正常成体组织存在着代谢差异,它们通过糖酵解产能,并产生大量的乳酸;它们通过糖酵解产能,并产生大量的乳酸;第42页/共105页(三)糖酵解的调节(三)糖酵解的调节43关键酶关键酶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果糖磷酸激酶果糖磷酸激酶-1-1 (最重要最重要)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调节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而影响代谢速度第43页/共10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谢 2016 学习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