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学习.pptx
《约翰·杜威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约翰·杜威学习.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约翰杜威的生平杜威在公元1859年10月20日出生,他诞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他的家乡在新英格兰的维蒙特州的伯林顿(Burlington)。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第1页/共60页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1882年,杜威首次发表论文,这三篇论文被刊登在全国唯一哲学学术论文的杂志上,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鼓舞。后来,杜威拿到博士学位,也结了婚,他六个孩子中最聪颖的老三后来不幸因病夭折,对他和太太的打击很大。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4-1888,1890-1
2、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第2页/共60页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传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
3、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遂辞职离去。之后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19年,他曾经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他还去了苏联、土耳其、南非及墨西哥等地。杜威在87岁的时候再婚,一直到93岁(公元1952年)才因肺炎去世。第3页/共60页在中国的经历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是杜威的教学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期,其间由于接触外籍学生的缘故,使他将教育的思想也能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地。尾野教授是一位日本的留美学生,曾受教于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日本,担任东京帝大教授,促成了一九一八年杜威在日本东京帝大的讲学。杜威的
4、东游是个很好的契机,于是中国有五个学术团体联名请他。当时虽是北洋政府统治,但是民间学术社团与外国人交往却无任何限制。五个教育团体请他到北京、上海、南京和其它几个城市讲演,他也接受了。发起这件事的是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杜威的及门弟子,代表江苏省教育会、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知行学会等五个团体。4月底,胡适专程从北京到上海去欢迎杜威夫妇。杜威夫妇是在1919年4月30日到上海的。第4页/共60页 一九一九年,杜威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由胡适先生等人担任讲学的翻译,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杜威夫妇原来打算过了夏天就回美国,后来他们变更了计划,决定在中国留一整年。这是由
5、于五四运动大大地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他们要看一个究竟。哥伦比亚大学准予杜威教授一年的假,以后,假期又延长到两年。所以,他在中国的时间总共是两年又两个月,就是从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当杜威离开北京,起程归国的时候,胡适写了一篇杜威先生在中国的短文,为之送行,登在东方杂志和民国日报觉悟上。他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我们可以说,在最近的将来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个西洋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以比杜威先生还大的。”第5页/共60页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
6、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第6页/共60页l杜威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著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第7页/共60页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education),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此书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作。1916年在纽约出版,共26章。作者在序言中指出,本书主要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种种观念,并将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以解决公共教育“建设的目的与方法”。第8页/共60页教育本质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1
7、、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 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第9页/共60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
8、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适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第10页/共60页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
9、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第11页/共60页学校如何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杜威要求改革学校课程和教学,以反映社会生活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教学活动,并充满着艺术氛围和科学、民主精神。学生在学校不但读书,还养成共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践行公德公益,知道立法司法行政的效用。教学改革第12页/共60页教学论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
10、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杜
11、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第13页/共60页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第14页/共60页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第15页/共60页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
12、,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防。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16页/共60页从这一思想根源出发,杜威在教育上做出了革命性的探索:确立基本原则:“从做中学”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学习;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并且从以下方面落实:(一)课程与教材反对
13、分科教学,提倡活动课程。(二)教学组织形式反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主张开展室外活动,设置活动教室。(三)教学方法和步骤提出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重在教学生如何学习,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第17页/共60页(1)教师给学生准备一种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并给予一些暗示,使学生在暗示中产生要了解某个方面问题的兴趣。教师在给予各种暗示时,应依据儿童的本能需要和既有经验。(2)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引起思维的刺激物。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使学生得以对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3)学生从资料的应用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4)学生自己负责把设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整理和排列。(5)为
14、了验证这些假设的价值,学生要根据这些假设亲自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些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18页/共60页儿童与教师论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其最典型的一段话是:“,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
15、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第19页/共60页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
16、”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第20页/共60页教育哲学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
17、身已是最终的目的。第21页/共60页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所以他把教育中的目的这样诠释:“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但这个对象不过是一个记号,(使我们对)所欲进行的活动有所专注。”放枪的最终目的并非鹄的本身,而是这记号使瞄准这动作变得具体和有意义,同样,教育历程本身已具有发展个体禀赋的圆满的意义,教育的目标只是作为导向和指引。事实上,他并不否定教育须有“良好的教育目的”,这些目的的特
18、性如下:须建基于个人的固有活动与需要;须能翻成实行的方法,与受教育的人的活动,共同合作;教育家须防备所谓普通的与终极的目的。事实上,第22页/共60页当代教育的定位的确摇摆在两类教育目的之间:一是“使受教者成为定型的产品”,另一是“最终要提高受教者的(创进)能力”。第23页/共60页 基于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重视,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指出“有人把感官视为一种神秘的筒子,以为我们能使知识经过这筒子,由外界把知识输入心里去以为只要使眼睛常常望着书本,使儿童常常听着教师的话,就是求得完善知识的秘诀。”他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即成长”:“成长的第一条件,是未成长的状态未字
19、却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并不是仅仅虚无或缺乏的意思。”他肯定这种未长成的状态是充满能动性和潜能的,不是一味灌输能使之充分发展的。第24页/共60页对杜威来说,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所谓经验,本来是一件主动而又被动的(active-passive)事情,本来不是认识的(cognitive)事情”,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主张以这种进步的(progressive)教育方法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经验本身就是指学习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间互动的过程。但他又说:“经验的价值怎样,全视我们能否知觉经验所引出的关系,或前因后果的关联。”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
20、是有教育的价值的,对经验过程逐渐形成的主体的诠释是关键所在。正因如此,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教育功用的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称为“改造”,所以他说“教育即改造”。第25页/共60页从以上可知,杜威主张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紧扣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特别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的教育“更多地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工作”,后期再慢慢再转向“系统的、技术的知识”。正如伯内特(JoeR.Burnett)在1979年论及美国教育实践时说:“杜威的教育学在当时或,不可能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因为从来就没有培训过进行这种教育的教师,学校也没有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约翰 杜威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