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2章.pptx
《药物化学第2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第2章.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点难点1.药物产生药效的重要因素是什么?2.药物的理化性质如何影响其生物活性?3.结构特异性药物的特点是什么?4.影响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哪些?5.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有哪些?6.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有哪些?第1页/共66页目录第一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第三节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第四节 定量构效关系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2页/共66页第一节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第3页/共66页第一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的理化性质并直接影响药物分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产生药效的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药物的理
2、化性质以及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第4页/共66页一、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药物分布到作用部位并且在作用部位达到有效浓度,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基本条件。(一)脂水分配系数与生物活性脂水分配系数(P)是化合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P=CO/CW,常用log P 表示,log P=log(CO/CW)。Log P是构成整个分子的所有官能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总和,分子中的每一个取代基对分子整体的亲水性和疏水性都有影响。第5页/共66页(二)酸碱性与生物活性多数药物为弱酸或弱碱,其解离度由化合物的解离常数pKa和溶液介质的pH决定。如果知道分子中的官能团是酸性还是碱性,便可预测该分子在
3、给定pH下是否可以被离子化。药物常以分子型通过生物膜,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离子型再起作用。因此药物需要有适宜的解离度。第6页/共66页二、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结构特异性药物:药物通过与受体或酶的相互作用而发挥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上细微的改变将会影响药效。受体是指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所作用的生物分子。广义的受体是指所有的生物大分子,如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受体、酶、其他蛋白质和核酸等。结构特异性药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形成复合物后才能产生药理作用。第7页/共66页(一)化学键的作用结构特异性药物与特定的靶点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产生药理作用。各种各样的化学键能使这
4、种药物-受体复合物稳定。这些化学键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类。药物与受体以共价键结合是不可逆的。可逆的结合方式主要有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这些化学键的总强度决定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亲和力大小。第8页/共66页(二)立体化学的作用药物要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立体结构上必须互相适应,即在立体结构上有互补性。药物与受体的互补性愈大,其作用愈强。互补性是结构特异性药物分子与受体识别的一个决定因素。它不仅包括药物与受体间电学特性的互补,表现为各种分子间力的形成,而且也包括空间结构的互补,也就是药物的构型与构象也应与受体互补。第9页/共66页(三)官能团的作用尽管药物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分子整体性,但分子中一些
5、特定官能团可使整个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及药理活性。第10页/共66页第二节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第11页/共66页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简称先导物,又称原型物(prototype compound),具有所期望的生物或药理活性,但会存在一些其他所不合适的性质,如较高毒性、其他生物活性、较差的溶解度或药物代谢的问题。先导化合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一般而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是新药研究的起始点。第12页/共66页一、从天然产物得到先导化合物天然产物包括从植物、微生物、海洋动植物及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6、。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药用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一个有效的抗疟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13页/共66页二、以现有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一)由药物副作用发现先导化合物例如: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是根据磺胺类药物降血糖的副作用经结构改造而发现的。氨磺丁脲(carbutamide)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第14页/共66页(二)通过药物的代谢研究发现先导化合物药物通过体内代谢过程,可能被活化,也可能被失活,甚至转化成有毒的化合物。在药物研究中,可以选择其活化形式或考虑可以避免代谢失活或毒化的结构来作
7、为药物研究的先导物。采用这类先导化合物,得到优秀的药物的可能性较大,甚至直接得到比原来药物更好的药物。第15页/共66页(三)以现有突破性药物作为先导化合物随着对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了一些对疾病治疗有突破性作用的药物,具有在医疗效果方面的特色,在医药市场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药物通常被称为原型药物。“me-too”药物是指化学结构与已有药物非常相似,但生物活性稍差别的药物。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第16页/共66页三、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根据对生理病理的了解来研究新药,通常是针对与该生理活动有关的酶或受体来设计药物,被称作合理药物设计。内
8、源性的神经递质、受体或酶的底物就是初始的先导化合物。第17页/共66页四、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物组合化学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合成技术与方法。组合化学的化合物库的构建是将一些基本小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手段装配成不同的组合,由此得到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分子。同时配合高通量筛选,寻找先导化合物。第18页/共66页高通量筛选是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对已阐明影响生命过程的一些环节的酶、受体、离子通道等,被用作药物作用的靶标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由此建立起来的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的体外筛选模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9、、用药量少、快速筛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动化操作系统,即可以实现高通量、快速、微量的筛选。第19页/共66页五、利用计算机进行靶向筛选得到先导物以生物靶点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化合物进行靶向合理筛选和从头设计已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手段,详见本章第五节。第20页/共66页第三节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第21页/共66页第三节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在新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先导化合物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如活性不够高,化学结构不稳定,毒性较大,选择性不高,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合理等,需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改造,使之成为理想的药物,这一过程称为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第22页/共66页对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有
10、多种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的药物化学方法和现代的方法。现代的方法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手段和利用定量构效关系的方法,这些新方法在药物设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发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的常用手段。见第四节和第五节。以下介绍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的传统的药物化学方法。第23页/共66页一、生物电子等排替换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e)是由化学电子等排体演化而来。化学电子等排体的概念,最初定义是电子等排体为具有相同电子数和电子分布的原子、基团或分子,例如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子是电子等排体。第24页/共66页1925年Grimm提出了氢化物置换规则,即将氢原子加到某一原子上形成的基
11、团具有高一个原子序数的原子的性质。即元素周期表中C、N、O等原子每结合一个氢原子,即与下一列原子或基团互为电子等排体,如-O-、-NH-和-CH2-互为电子等排体,-F、OH、NH2和-CH3互为电子等排体,它们价电子数相同而原子数不同。第25页/共66页生物电子等排体定义为: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那些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能产生相似的或相反(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Burger进一步扩大了这个定义:生物电子等排体是具有相似的分子形状和体积、相似的电荷分布,并由此表现出相似的物理性质(如疏水性),对同一靶标产生相似或拮抗的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第26页/共66页生物电子等排体可分为经典
12、和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两类。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外层价电子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以及环等价体。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似的空间排列、电性或其他性质的分子或基团,相互替换会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第27页/共66页二、前药设计前药(prodrugs)的概念最初由Albert提出,用来描述经过生物转化后才显示药理作用的任何化合物。这一广泛定义包括偶然发现的前药、活性代谢物和为改善活性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而制备的化合物。基于这一观点,Harper提出了药物潜伏化的概念来表达前药设计的意图。第28页/共66页药物潜伏化(drug latentiation)是通过对
13、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形成新的化合物,该新化合物在体内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母体药物(parent drug)而发挥作用。虽然这个概念广泛,但通过对大量专业文献调研,可将前药分为两大类:载体前药(carrier prodrugs)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s)或生物前体前药(bioprecursor prodrugs)。第29页/共66页载体前药(carrier prodrugs)是活性药物与载体部分连接构成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生物前体(bioprecursors)是通过对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子修饰得到的新化合物,该新化合物是
14、代谢酶的底物,经过酶的代谢产生的活性代谢物是预期的活性分子。第30页/共66页例如:氯沙坦(losartan)是一种抗高血压药,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体内,氯沙坦的伯醇被氧化成真正起作用的羧基,由于后者才是真正的活性成分,因此,氯沙坦亦被认为是生物前体前药。第31页/共66页载体前药原理是通过共价键把活性药物与载体连接,从而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然后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活性药物。第32页/共66页载体前药的制备通常是利用活性化合物和药物分子中含有的极性官能团来合成前药。含有醇或羧酸基团的药物,最常见的前药形式是酯;胺类可采用形成酰胺、亚胺、偶氮、胺甲基化等形式来制备前药;含羰基的药物可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