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1).ppt





《第十三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1).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三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1)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一、一、一、现代感染性疾病的特点现代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各种生物性病原)是指各种生物性病原(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的传染性感染疾病和寄生人体所引起的传染性感染疾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疾病。非传染性感染疾病。(一)疾病谱发生变迁,发现了很多引起传染病的新病原(一)疾病谱发生变迁,发现了很多引起传染病的新病原 体,如嗜肺军团菌、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尼巴病毒、体,如嗜肺军团菌、汉坦病毒、埃博拉病
2、毒、尼巴病毒、朊病毒、朊病毒、SARSSARS冠状病毒等。而且已经绝迹的旧传染病又冠状病毒等。而且已经绝迹的旧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如梅毒、结核病、霍乱等。死灰复燃,如梅毒、结核病、霍乱等。(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导致抗感染治疗的困难(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导致抗感染治疗的困难(三)器官移植、抗肿瘤化疗和放疗的开展,减弱了机体的(三)器官移植、抗肿瘤化疗和放疗的开展,减弱了机体的 免疫防御功能,造成医院感染及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的增免疫防御功能,造成医院感染及条件性致病菌感染的增加加 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2.2.2.2.尿液尿液尿液尿液 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尿液经尿道正常人体
3、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尿液经尿道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尿液经尿道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尿液经尿道排出时,受尿道细菌的污染而会混有细菌,但取中段尿排出时,受尿道细菌的污染而会混有细菌,但取中段尿排出时,受尿道细菌的污染而会混有细菌,但取中段尿排出时,受尿道细菌的污染而会混有细菌,但取中段尿时,细菌数不会超过时,细菌数不会超过时,细菌数不会超过时,细菌数不会超过101010103 3 3 3CFU/mlCFU/mlCFU/mlCFU/ml。1).1).1).1).标本采集:清洁外阴部位,用无菌容器留取中段尿标本采集:清洁外阴部位,用无菌容器留取中段尿标本采集:清洁外阴部
4、位,用无菌容器留取中段尿标本采集:清洁外阴部位,用无菌容器留取中段尿10ml10ml10ml10ml。2).2).2).2).培养方法:尿液一定要做定量培养,通常取培养方法:尿液一定要做定量培养,通常取培养方法:尿液一定要做定量培养,通常取培养方法:尿液一定要做定量培养,通常取1ul1ul1ul1ul或或或或10ul10ul10ul10ul尿尿尿尿 液进行培养,报告时要报告液进行培养,报告时要报告液进行培养,报告时要报告液进行培养,报告时要报告1ml1ml1ml1ml尿液中的菌落数,当取尿液中的菌落数,当取尿液中的菌落数,当取尿液中的菌落数,当取 1ul 1ul 1ul 1ul尿液培养后发现无
5、菌生长,要报告尿液培养后发现无菌生长,要报告尿液培养后发现无菌生长,要报告尿液培养后发现无菌生长,要报告“小于小于小于小于1000 1000 1000 1000 CFU/ml”CFU/ml”CFU/ml”CFU/ml”。3).3).3).3).结果解释:通常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结果解释:通常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结果解释:通常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结果解释:通常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肺炎克雷伯氏
6、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球球球 菌。菌。菌。菌。90%90%90%90%以上的泌尿系统感染为单一细菌感染,只有很少以上的泌尿系统感染为单一细菌感染,只有很少以上的泌尿系统感染为单一细菌感染,只有很少以上的泌尿系统感染为单一细菌感染,只有很少 量患者为两种混合细菌感染,当培养出三种以上的细菌量患者为两种混合细菌感染,当培养出三种以上的细菌量患者为两种混合细菌感染,当培养出三种以上的细菌量患者为两种混合细菌感染,当培养出三种以上的细菌 时,可视为标本污染。当培养出大于时,可视为标本污染。当培养出大于时,可视为标本污染。当培养出大于时,可视为标本污染。当培养出大于101010105 5
7、 5 5 CFU/ml CFU/ml CFU/ml CFU/ml的细菌时,的细菌时,的细菌时,的细菌时,通常认为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当培养出通常认为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当培养出通常认为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当培养出通常认为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当培养出101010104 4 4 4-10-10-10-105 5 5 5 CFU/ml CFU/ml CFU/ml CFU/ml的细菌时,诊断不确定,当培养出小于的细菌时,诊断不确定,当培养出小于的细菌时,诊断不确定,当培养出小于的细菌时,诊断不确定,当培养出小于101010103 3 3 3 CFU/ml CFU/ml CFU/
8、ml CFU/ml的的的的 细菌时,通常认为是标本污染。细菌时,通常认为是标本污染。细菌时,通常认为是标本污染。细菌时,通常认为是标本污染。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3.3.3.3.脑脊液脑脊液脑脊液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很多原因。化脓性脑炎主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很多原因。化脓性脑炎主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很多原因。化脓性脑炎主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很多原因。化脓性脑炎主 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引起,偶尔也由寄生虫引起。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引起,偶尔也由寄生虫引起。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引起,偶尔也由寄生虫引起。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引起,偶尔也由寄生虫引起。1).1).1).1).标本采集:按先后
9、顺序取标本采集:按先后顺序取标本采集:按先后顺序取标本采集:按先后顺序取3 3 3 3管脑脊液,每管管脑脊液,每管管脑脊液,每管管脑脊液,每管2-5ml2-5ml2-5ml2-5ml。1 1 1 1号试号试号试号试 管:细菌检查;管:细菌检查;管:细菌检查;管:细菌检查;2 2 2 2号试管:生化学或血清学检查;号试管:生化学或血清学检查;号试管:生化学或血清学检查;号试管:生化学或血清学检查;3 3 3 3号试号试号试号试 管;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管;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管;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管;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2).2).2).2).革兰氏染色检查有助于迅速查出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革
10、兰氏染色检查有助于迅速查出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革兰氏染色检查有助于迅速查出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革兰氏染色检查有助于迅速查出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 杆菌等细菌性感染。杆菌等细菌性感染。杆菌等细菌性感染。杆菌等细菌性感染。3).3).3).3).培养方法:将脑脊液培养方法:将脑脊液培养方法:将脑脊液培养方法:将脑脊液1500150015001500转离心转离心转离心转离心15151515分钟,取沉渣进行培分钟,取沉渣进行培分钟,取沉渣进行培分钟,取沉渣进行培 养,养,养,养,5%CO5%CO5%CO5%CO2 2 2 2环境、环境、环境、环境、35353535 C C C C培养培养培养培养3 3
11、3 3天。天。天。天。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4.4.4.4.痰痰痰痰 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留取痰标本时由于经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留取痰标本时由于经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留取痰标本时由于经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留取痰标本时由于经 常混入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通常痰培养时总是可以见到常混入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通常痰培养时总是可以见到常混入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通常痰培养时总是可以见到常混入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通常痰培养时总是可以见到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因此判断下呼吸道中是否有致病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因此判断下呼吸道中是否有致病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因此判断下呼吸道中是否有致
12、病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因此判断下呼吸道中是否有致病菌,必须了解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留取的痰标本的质菌,必须了解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留取的痰标本的质菌,必须了解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留取的痰标本的质菌,必须了解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留取的痰标本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培养的结果。根据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的结量也直接影响培养的结果。根据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的结量也直接影响培养的结果。根据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的结量也直接影响培养的结果。根据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以判断痰标本的质量。果可以判断痰标本的质量。果可以判断痰标本的质量。果可以判断痰标本的质量。培养方法:将痰液进行洗净、均质化处理后,接种于血平板、培养方法:将痰液
13、进行洗净、均质化处理后,接种于血平板、培养方法:将痰液进行洗净、均质化处理后,接种于血平板、培养方法:将痰液进行洗净、均质化处理后,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痰中的致病菌不少属于条件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痰中的致病菌不少属于条件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痰中的致病菌不少属于条件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痰中的致病菌不少属于条件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同时存在,在培养报告中应作说明,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同时存在,在培养报告中应作说明,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同时存在,在培养报告中应作说明,致病菌,与正常菌群同时存在,在培养报告中应作说明,通常以报告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菌为正常菌群的指标,通常以报告草
14、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菌为正常菌群的指标,通常以报告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菌为正常菌群的指标,通常以报告草绿色链球菌和奈瑟氏菌为正常菌群的指标,同时要注明相应菌群的量。同时要注明相应菌群的量。同时要注明相应菌群的量。同时要注明相应菌群的量。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5.5.5.5.浓汁浓汁浓汁浓汁 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分为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分为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分为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分为两类,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的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两类,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的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两类,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
15、的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两类,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的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由于损伤等因素造成正常栖居菌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由于损伤等因素造成正常栖居菌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由于损伤等因素造成正常栖居菌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由于损伤等因素造成正常栖居菌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内发生感染。外源性的感染源是存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内发生感染。外源性的感染源是存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内发生感染。外源性的感染源是存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内发生感染。外源性的感染源是存在于人体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外伤和直接接触,在于人体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外伤和直接接触,在于人体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外伤和直接接触,在于
16、人体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外伤和直接接触,外界微生物通过人体表面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外界微生物通过人体表面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外界微生物通过人体表面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外界微生物通过人体表面进入人体,造成感染。1).1).1).1).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直接涂片可迅速为临床提供最初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直接涂片可迅速为临床提供最初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直接涂片可迅速为临床提供最初革兰氏染色涂片检查:直接涂片可迅速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断依据,对淋病奈瑟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诊断有的诊断依据,对淋病奈瑟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诊断有的诊断依据,对淋病奈瑟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诊断有的诊断依据,对淋病奈瑟菌、产
17、气荚膜梭菌等的诊断有意义。意义。意义。意义。2).2).2).2).培养与鉴定:通常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与鉴定:通常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与鉴定:通常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培养与鉴定:通常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等三种培养基,疑为厌氧菌感染时还要接种巧克力平板等三种培养基,疑为厌氧菌感染时还要接种巧克力平板等三种培养基,疑为厌氧菌感染时还要接种巧克力平板等三种培养基,疑为厌氧菌感染时还要接种厌氧血平板。厌氧血平板。厌氧血平板。厌氧血平板。3).3).3).3).对于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物中分离的细菌,一般都对于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物
18、中分离的细菌,一般都对于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物中分离的细菌,一般都对于无菌部位的感染,从分泌物中分离的细菌,一般都有临床意义,按分离鉴定的菌种报告细菌名称及药敏实有临床意义,按分离鉴定的菌种报告细菌名称及药敏实有临床意义,按分离鉴定的菌种报告细菌名称及药敏实有临床意义,按分离鉴定的菌种报告细菌名称及药敏实验结果。验结果。验结果。验结果。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6.6.6.6.便便便便 正常人体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微生物,组成人体健康正常人体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微生物,组成人体健康正常人体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微生物,组成人体健康正常人体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微生物,组成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
19、态环境,参与营养、消化、吸收等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态环境,参与营养、消化、吸收等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态环境,参与营养、消化、吸收等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态环境,参与营养、消化、吸收等作用。腹泻是因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的结果。作用。腹泻是因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的结果。作用。腹泻是因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的结果。作用。腹泻是因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的结果。培养方法:粪便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培养方法:粪便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培养方法:粪便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培养方法:粪便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因此通常临床标本可接种因此通常临床标本可接
20、种因此通常临床标本可接种因此通常临床标本可接种SSSSSSSS平板即可,如疑为特殊菌种平板即可,如疑为特殊菌种平板即可,如疑为特殊菌种平板即可,如疑为特殊菌种感染要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如霍乱弧菌选用感染要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如霍乱弧菌选用感染要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如霍乱弧菌选用感染要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如霍乱弧菌选用TCBSTCBSTCBSTCB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选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选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选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选用NYENYENYENYE琼脂平板或琼脂平板或琼脂平板或琼脂平板或CINCINCINCIN琼脂平琼脂平琼脂平琼脂平板,难辨梭状芽孢杆
21、菌选用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选用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选用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选用CCFACCFACCFACCFA琼脂平板,念珠菌选用琼脂平板,念珠菌选用琼脂平板,念珠菌选用琼脂平板,念珠菌选用TTCTTCTTCTTC沙保罗等。沙保罗等。沙保罗等。沙保罗等。7.7.穿刺液穿刺液 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正常的穿刺液是无菌的,有感染的情况下,只要检液。正常的穿刺液是无菌的,有感染的情况下,只要检出细菌,通常都可视为是病原菌,因此,革兰氏染色直出细菌,通常都可视为是病原菌,因此,革兰氏染色直接涂片检查很有意义,只要检出细菌即可诊断感染的类
22、接涂片检查很有意义,只要检出细菌即可诊断感染的类型。培养须做需氧与厌氧培养,而且要同时接种肉汤做型。培养须做需氧与厌氧培养,而且要同时接种肉汤做增菌培养,根据分离鉴定的细菌选择相应的药敏实验进增菌培养,根据分离鉴定的细菌选择相应的药敏实验进行报告。行报告。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二二二二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一)显微镜检查(一)显微镜检查 直接显微镜检查是细菌感染实验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直接显微镜检查是细菌感染实验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包包 括染色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染色法可根据镜下细菌的括染色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染色法可根据镜下细菌的形形 态及染色性做出初步
23、诊断,只对特定样品中的细菌有诊态及染色性做出初步诊断,只对特定样品中的细菌有诊断断 价值。价值。1.1.革兰染色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是诊断细菌感染最简单快速的方法,革兰染色是诊断细菌感染最简单快速的方法,通通 常根据不同的染色性和细菌形态,可以对细菌的种属做常根据不同的染色性和细菌形态,可以对细菌的种属做出出 初步的推测性鉴定。初步的推测性鉴定。2.2.抗酸染色抗酸染色 鉴定结核和麻风等分枝杆菌属细菌的重要方法。鉴定结核和麻风等分枝杆菌属细菌的重要方法。3.3.墨汁染色墨汁染色 用于检查脑脊液的隐球菌,具有方便、快速、用于检查脑脊液的隐球菌,具有方便、快速、节节 约成本等优点。约成本等优点。4.
24、4.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法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法 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及运动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状 态。态。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1.1.很多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缺乏明显特征,仅凭形态学不很多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缺乏明显特征,仅凭形态学不能做确切的诊断,需经细菌的分离培养,甚至纯培养后,能做确切的诊断,需经细菌的分离培养,甚至纯培养后,对细菌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方能明确感染的细菌。对细菌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方能明确感染的细菌。2.2.原则上应对所有送检标本做分离培养,以便获得单个菌原则上应对所有送检标
25、本做分离培养,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后进行纯培养,从而对细菌做进一步的生物学、免疫落后进行纯培养,从而对细菌做进一步的生物学、免疫学、致病性或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检查,最终做学、致病性或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检查,最终做出确切的报告。出确切的报告。3.3.细菌培养时应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便提供特定细菌生细菌培养时应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便提供特定细菌生长所需的必要条件。分离培养后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长所需的必要条件。分离培养后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表面性状、透明度和溶血性等对细菌做出初步的颜色、表面性状、透明度和溶血性等对细菌做出初步的识别,然后根据生化反应结果及血清学试验对分离菌做识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三 临床 微生物学 检验 抗菌 药物 敏感性 试验 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