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最终.pptx





《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最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最终.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一颗树上的寄生物D、一座山峰上的树、一座山峰上的树B B 在一定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自然区域内,内,_的的_的总和。的总和。同种生物同种生物全部个体全部个体第1页/共77页1.1.某旅游区内有某旅游区内有8 8群猕猴,共群猕猴,共240240只,我们称这些只,我们称这些猕猴为(猕猴为()A.8A.8个种群个种群 B.B.一个种群一个种群C.8C.8个种族个种族D.D.一个群落一个群落巩固练习巩固练习B B2 2、在一块草原上、在一块草原上,有
2、有8 8户牧民户牧民,每户养了一群羊每户养了一群羊,其中其中,有有6 6户养的是绵羊户养的是绵羊,2,2户养的是山羊户养的是山羊,这些羊是这些羊是()A.A.一个种群一个种群 B.B.一个群落一个群落 C.C.两个种群两个种群 D.D.八个种群八个种群C C第2页/共77页种群特征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一、种群的特征第3页/共77页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在种群在_或或_中的中的个体数量个体数量。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很高种群密度一般种群密度一般种群密
3、度较高种群密度较高单位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体积 是种群是种群最基本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数量特征。第4页/共77页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 1、逐个计数法、逐个计数法2 2、估算法:、估算法:调查分布调查分布范围较小范围较小,个体较个体较大大的种群时。的种群时。调查分布调查分布范围较大范围较大,个体较小个体较小的种群时。的种群时。(1)样方法)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第5页/共77页常用的取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昆虫卵、蚜虫、跳蝻)样方大小:一般1m2的正方形步骤:步骤:取样计数求平均值取样计数
4、求平均值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第6页/共77页计数样方内,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计数样方内,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的个体(计上不计下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左不计右)计数原则计数原则第7页/共77页组别12345株数/m223343种群密度为:5=32+3+3+4+3第8页/共77页某实验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B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C样方内幼小的个体不进行统计D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不进行统计B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错误;样方法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5、可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B正确;样方内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C错误;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会导致统计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条边(含顶角)上的个体,D错误。第9页/共77页使用方法: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不能过分醒目不能过分醒目要能维持一定时间要能维持一定时间捕捉捕捉标记标记重捕重捕放回放回计算计算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第10页/共77页4两种种群密度估算方法的比较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随机无影响第11页/共77页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
6、并标记获并标记3232只鼠,第二次捕获只鼠,第二次捕获3030只鼠,发只鼠,发现有标记鼠现有标记鼠1010只,求该地段鼠的总量。只,求该地段鼠的总量。X=96X=96只只x x32=3010第12页/共77页2(2017全国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B解析:A错: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B对,C、D错:要注意随
7、机取样。联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命题来源于必修三教材P616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第13页/共77页3(2016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角度角度 围绕种
8、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查理解能力围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考查理解能力第14页/共77页解析: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第15页/共77页C第16页/共77页第17页/共77页2“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第18页/共77页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9、的比率。出生率出生率 死亡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增加增加出生率出生率 迁出率造成的。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通过,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第29页/共77页题组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题组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B第3
10、0页/共77页4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时(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时()A A种群密度种群密度 B B年龄组成年龄组成 C C性别比例性别比例 D D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D D3 3、预预测测一一个个国国家家或或地地区区的的人人口口数数量量未未来来动动态态的的信信息息主要来自于(主要来自于()A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 B目前的年龄组成目前的年龄组成C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 B第31页/共77页5 5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
11、,最直接的效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应是()A A、害虫死亡率增高、害虫死亡率增高 B B、害虫种群密度下降、害虫种群密度下降C C、害虫出生率下降、害虫出生率下降 D D、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D D第32页/共77页6 6、为、为A A、B B两个地区的人中年龄组成示意图。设两个地区的人中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 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 a,B 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 b,那,那么么a a与与b b的数量关系是(的数量关系是()A Aa ab bB Ba ab b C Ca ab b D DababB B第33页/共
12、77页.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类型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第34页/共77页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型曲型曲线线时间时间数量数量时间时间(min)20406080100120140160 180细菌细菌数量数量248163264128256512第35页/共77页数量数量时间时间“J”型曲线型曲线1、条件:、条件:3、时期:、时期:2、特点:、特点: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实验条件下实验条件下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种群数量连续增长(1)在食物和
13、空间条件充裕(2)气候适宜(3)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第36页/共77页现实状态现实状态自自然然界界的的资资源源和和空空间间总总是是有有限限的的,当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第37页/共77页A在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_的情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持的种群_数量。数量。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型曲线(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受破坏不受破坏最大最大第38页/共77页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1.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模型种群数量的两种增长模型(1
14、)曲线曲线a为为“”型曲线型曲线形成原因:充裕、气候适宜、敌害。J食物和空间无第39页/共77页数学模型NtN0tN0:t:时间:时间Nt:t年后该种群的年后该种群的: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曲线特点:种群数量以一定的连续增长。(2)曲线曲线b为为“”型曲线型曲线形成原因:有限。曲线特点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即(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值)后,将停止增长种群起始数量种群起始数量数量数量倍数倍数倍数S食物、空间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第40页/共77页应用(3)图中阴影部分为,按自然选择学说,就
15、是中被淘汰的个体数。“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差异:的有无。栖息环境环境容纳量环境阻力生存斗争环境阻力环境阻力第41页/共77页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自然因素:等。(2)人为因素:受人工控制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第42页/共77页例: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为:种群增长率为种群增长速率为增长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增长前的值 增长速率:(增长后的值-增长前的值)/时间(b-a)/1年(b-a)/a第43页/共77页J J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型曲线的增
16、长率和增长速率增增长长率率时间时间增增长长速速率率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数量数量“J”型曲线型曲线时间时间(min)20406080100120140160 180细菌细菌数量数量248163264128256512第44页/共77页S 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增增长长速速率率时间时间0 0t t1 1t t2 2增增长长率率时间时间maxmax0 0t t1 1t t2 2K K值值S S型曲线型曲线k/2k/2时间时间数数量量0 0第45页/共77页增增长长速速率率时间时间0 0t t1 1t t2 2t t1 1对应K K/2/2值时,t t2 2对应K K值种群数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最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