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运动障碍性疾病.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章运动障碍性疾病.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运动障碍性疾病.pptx(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86页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第2页/共86页第十二章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 Disorders 神经病学(第 七版)第3页/共86页概 述第4页/共86页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特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 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特征:异常不自主运动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 disorder)即锥体外系统病(extraparamidial disease)v 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v一般无瘫痪,无感觉和共济运动障碍v 病变部位为基底核两类临床综合征第5页/共86页第6页/共86页第7页/共
2、86页第8页/共86页第9页/共86页第10页/共86页第11页/共86页第12页/共86页第13页/共86页第14页/共86页基底核: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和黑质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大脑皮质环路尾状核和壳核还接受黑质致密部发出的多巴胺能纤维的投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病变导致基底核输出增加皮质运动过度抑制纹状体和丘脑底核病变 不自主运动第15页/共86页第16页/共86页基底节 3个主要神经环路 皮质-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尾状核壳核内侧苍白球丘脑大脑皮质 黑质-纹状体环路:黑质与尾状核&壳核间往返联系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尾状核壳核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内侧苍白球基底节神经联系环路
3、 图图11-1 基底节的基本神经元环路基底节的基本神经元环路第17页/共86页第一节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第18页/共86页v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n 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特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概念病理特征: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第19页/共86页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1817)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ANESSAYON THESHAKING PALSYCHAPTER IDEFINITION-HI
4、STORY-ILLUSTRATIVE CASESSHAKING PALSY(Paralysis Agitans)第20页/共86页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 700/10万 两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年龄平均55岁流行病学 随年龄患病率增高第21页/共86页流行病学: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某些工业化学品 与PD发病有关1.环境因素 抑制黑质线粒体呼吸链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活性PD模型:用嗜神经毒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MPTP)可造成猴PD模型病因&发病机制ATP 自由基DA神经元变性环境神经毒素第22页/共86页MPTP在脑内经单胺氧化酶B(M
5、AO-B)催化强毒性的MPP+,后者被多巴胺转运体选择性摄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导致神经元变性、丢失。第23页/共86页病因&发病机制 PD多为散发,约10%有家族史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 PARK 110等10个单 基因与PD有关 已确认3个基因产物与 家族性PD有关-突触核蛋白(-synuclein),为PARK1基因突变,4q21-23 Parkin,为PARK2基因突变,6q25.2-27 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为PARK5基因突变,4p142.遗传因素 第24页/共86页病因&发病机制 3.神经系统老化 3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 黑质DA能神经元减少 酪氨酸羟化酶(T
6、H)活性下降 多巴脱羧酶(DDC)活性下降 纹状体DA递质水平减少 生理性DA神经元退变,是PD的促发因素第25页/共86页病因&发病机制 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 多因素交互作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临床症状 生理老化自由基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氨基酸 细胞凋亡第26页/共86页 其他受累脑区 脑干中缝核 迷走神经背核病理 病变部位 黑质 蓝斑基本病变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蓝斑)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黑质致密区最严重(50%以上)。残留的神经元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即路易小体第27页/共86页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系统DA与ACh递质系统相互拮抗,维持平衡协调不同肌群动作,调节肌
7、张力DA ACh 调节正常的基底节环路功能生化改变第28页/共86页PD: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病理生理基础DAACh功能相对亢进肌张力,运动神经生化改变与症状成正比 第29页/共86页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递质代谢左旋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脱羧酶DDCCOMT、MAO-B生化病理L-DOPADA高香草酸(HVA)DDCTHDAPD的生化改变第30页/共86页生化病理Arvid Carlsson发现DA信号转导功能及在控制运动中的作用获得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第31页/共86页病理 含色素的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正常脑正常脑PD 脑脑第32页/共86页 多在6
8、0岁后发病,40岁以前发病相对少见 起病隐袭,缓慢进展临床表现 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运动迟缓 姿势障碍 症状不对称 11第33页/共86页 拇指与食指“搓丸样”动作 (pill-rolling),46Hz静止性震颤临床表现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常为首发症状,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不对称 静止性震颤特点:安静时出现,随意运动减轻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第34页/共86页临床表现70岁以上发病 者,可不出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合 并姿势性震颤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姿势性震颤第35页/共86页第36页/共86页v 铅管样强直 (lead-pipe rigid
9、ity)n 屈肌&伸肌均受累,被动运动关节阻力 始终增高,似弯曲 软铅管临床表现2.肌强直(rigidity)v 特点: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铅管样强直第37页/共86页第38页/共86页v齿轮样强直 (cogwheel rigidity)n 肌强直静止性震 颤,均匀阻力有断 续停顿,似转动齿轮临床表现2.肌强直(rigidity)齿轮样强直第39页/共86页第40页/共86页l 与锥体束受损导致的肌张力增高或痉挛 (spasticity,折刀样强直)鉴别v折刀样强直l被动运动关节时,开始阻力明显,随后迅速 减弱,如开水果刀样l常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临床表现2.肌强直(rigidity)折刀样
10、强直第41页/共86页第42页/共86页 面具脸(masked face)面容呆板、双眼凝视,瞬目减少临床表现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语速变慢、语音低调小写征随意运动减少、缓慢、笨拙第43页/共86页手指精细动作困难&僵住临床表现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小写症(micrographia)第44页/共86页第45页/共86页步态:n 早期:下肢拖曳(freezing),上肢摆动消失n 后期:小步态,启动困难,慌张步态 (festination)n姿势:站-屈曲体姿临床表现4.姿势&步态异常第46页/共86页n 转弯时躯干僵硬,用 连续小步使躯干与头 部一起转动n
11、自坐位卧位起立困难n 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冻结现象)n 行走时小步前冲(慌张 步态 festination gait)临床表现4.姿势障碍慌张步态第47页/共86页v 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临床表现非运动症状v可伴有不安腿综合症v可先于运动症状而发生第48页/共86页v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晚期认知功能障碍乃至痴呆,视幻觉多见临床表现非运动症状v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汗顽固性便秘、溢脂性皮炎。后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第49页/共86页CTMRI检查无特征性所见,PET或SPECT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早期可显示脑内DAT(多巴胺转运体)功能显著 ,DA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障碍 性疾病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