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ppt





《棉花病虫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病虫害.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棉花病虫害vv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病虫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病虫种类繁多,目前全国棉花病虫达种类繁多,目前全国棉花病虫达300300种以上,其中种以上,其中较重要的有较重要的有3030种以上。种以上。vv1 1、苗期病虫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黑、苗期病虫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黑斑病、茎枯病、角斑病等;虫害有地老虎、棉蚜、斑病、茎枯病、角斑病等;虫害有地老虎、棉蚜、种蝇、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棉粉虱等。种蝇、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棉粉虱等。vv 2 2、蕾铃期主要有:金钢钻、棉铃虫、红铃虫、玉、蕾铃期主要有:金钢钻、棉铃虫、红铃虫、玉
2、米螟、取食为害蕾铃和顶心;棉叶蝉、棉小造桥虫、米螟、取食为害蕾铃和顶心;棉叶蝉、棉小造桥虫、棉大卷叶螟、斜纹夜蛾、甜菜叶娥等为害叶片。棉大卷叶螟、斜纹夜蛾、甜菜叶娥等为害叶片。vv 病害主要有棉苗病、棉花枯黄萎病、多种烂铃病等。病害主要有棉苗病、棉花枯黄萎病、多种烂铃病等。一、棉花病害vv(一)棉花苗期病害vv(二)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vv(三)棉花铃期病害(一)、棉花苗期病害1、分布与危害vv棉花苗期病害在安徽省各产棉区均有发生,棉苗病为害根部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为害叶片的有:角斑病、黑斑病、茎枯病等。这些病导致烂籽、烂芽、烂根和幼叶霉烂,茎稍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2、症状与诊断棉
3、花立枯病棉花炭疽病棉花角斑病vv(1)、根病类:主要发生在子叶期2片真叶期,立枯病可造成棉苗茎基部缢束呈蜂腰状;炭疽病棉苗茎基部呈梭形斑,叶片边缘生半圆形褐色病斑。vv(2)、叶病类:当地发生较重的是角斑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病叶片上呈水渍状病斑。3、调查与防治vv(1 1)、调查方法:选代表田,于齐苗至)、调查方法:选代表田,于齐苗至2 2片真叶期,片真叶期,每田取每田取5 5点,每点查点,每点查2020株,株,5 5天查一次,当田间初见天查一次,当田间初见发病,气象预报又连续阴雨,并且低温,苗期病害发病,气象预报又连续阴雨,并且低温,苗期病害易流行,应抢在雨前喷药。易流行,应抢在雨前喷药。
4、vv(2 2)、防治方法:)、防治方法:7777可杀得、可杀得、5050百菌清、百菌清、5050托布津、波尔多液,兑水喷雾,都很有效。也托布津、波尔多液,兑水喷雾,都很有效。也可用内吸杀菌剂拌种或者浸种,可杀死种子上所带可用内吸杀菌剂拌种或者浸种,可杀死种子上所带病菌,以减轻苗病发生。病菌,以减轻苗病发生。二、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1、分布与危害vv棉花枯黄萎病目前已遍及全国各棉区,安徽省已经普遍发生,淮河以北发生严重,而且这些地区大多是枯、黄萎两病混生区。两病混生时,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60以上。2、症状与诊断1、枯萎病、枯萎病 34片真叶的苗期和蕾期为发病高峰期,病株顶部邹缩,色深片真
5、叶的苗期和蕾期为发病高峰期,病株顶部邹缩,色深绿;病株维管束呈黑褐色,纵贯全株。一般病株较矮或者半边枯死。重病绿;病株维管束呈黑褐色,纵贯全株。一般病株较矮或者半边枯死。重病株全枯死。株全枯死。枯萎病枯萎病2、黄萎病、黄萎病 田间发病一般少晚于枯萎病,植株发病叶片主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田间发病一般少晚于枯萎病,植株发病叶片主脉保持绿色,叶肉变黄,叶片呈黄褐色。黄萎病株一般不矮缩,维管束变色较淡,多呈黄褐色。叶片呈黄褐色。黄萎病株一般不矮缩,维管束变色较淡,多呈黄褐色。黄萎病黄萎病3、调查与防治vv(1)、调查方法:在棉苗23片真叶开始查,选晴天上午910点到棉田目测:如有棉株叶片下垂,并有枯
6、、黄萎病的症状,即拔起病株再看维管束诊断。vv(22)、防治方法:)、防治方法:vv药液灌根:药液灌根:对调查的病株作记号,用对调查的病株作记号,用1212、5 5增效多菌灵增效多菌灵250250倍,倍,每株浇灌药液每株浇灌药液100100毫升。毫升。vv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目前安徽省推广的抗病品种有苏棉目前安徽省推广的抗病品种有苏棉1 1号、号、1212号、泗号、泗棉棉3 3号、中棉号、中棉1212号、号、1616号、皖棉号、皖棉9 9号等。号等。vv棉种消毒:棉种消毒:用硫酸脱绒后,再用抗菌剂用硫酸脱绒后,再用抗菌剂401401或或402402浸种。也可直浸种。也可直接购买包衣棉种
7、。接购买包衣棉种。vv栽培防病:栽培防病:实行稻棉轮作,以两年水稻一年棉花轮作方式较好。实行稻棉轮作,以两年水稻一年棉花轮作方式较好。可对两病的发病率压低到可对两病的发病率压低到0 0、1 1以下。以下。三、棉花铃期病害vv我省发生的棉花铃期病害主要有:棉铃疫病、红腐病、红粉病、棉铃黑果病、棉红叶枯病等。1、棉红粉病vv 图图1棉红粉病病铃 vv分布与为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南部棉区较多,北分布与为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南部棉区较多,北部棉区在秋季多雨年份发生。由粉红头孢菌部棉区在秋季多雨年份发生。由粉红头孢菌 CephalotheciumCephalothecium roseumroseum(L
8、inketLinketFr.Fr.)CordaCorda 引起,引起,除为害棉花外,还侵害苹果、梨、番茄、菜豆和水除为害棉花外,还侵害苹果、梨、番茄、菜豆和水稻等。稻等。vv症状症状/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红粉病的症状与红腐病有些相似,红粉病的症状与红腐病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红粉病在铃壳和棉瓤上的霉层较厚,表现不同的是红粉病在铃壳和棉瓤上的霉层较厚,表现为粉红色松散的绒状物。天气潮湿时,霉层变成粉为粉红色松散的绒状物。天气潮湿时,霉层变成粉白色绒状物。而红腐病的霉层较薄而紧密。红粉病白色绒状物。而红腐病的霉层较薄而紧密。红粉病病铃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纤维变成褐色粘结在一起,病铃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纤维
9、变成褐色粘结在一起,棉瓤干腐。棉瓤干腐。vv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铃壳和病残体上越冬,来年从虫害和其他病害在铃上造成的伤口或棉铃裂缝处侵染。病铃上的病菌传播后再侵染,造成棉铃大量霉烂。铃期病虫为害重,气候凉爽潮湿,发病就重。vv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冬季清除烂铃及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棉花与禾本科作物,特别是水稻轮作。(2)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5的拌种双、炭疽福美或多菌灵等药剂拌种;棉田刚出现烂铃时用70代森锰锌400倍液,或80大富丹7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喷雾。2、棉红腐病vv 图图2棉红腐病病铃 图图1棉红腐病病苗 vv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棉红腐病也叫烂根病,全国各
10、棉区棉红腐病也叫烂根病,全国各棉区都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红腐病发病率一般在都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苗期红腐病发病率一般在20205050,最高可达,最高可达8080以上;北方棉区苗期发以上;北方棉区苗期发病重,南方棉区铃期发病重。该病由镰刀菌属的若病重,南方棉区铃期发病重。该病由镰刀菌属的若干个种引起,以串珠镰刀菌(干个种引起,以串珠镰刀菌(FusarinumFusarinum moniliformemoniliformeSheldonSheldon)为主,其次为半裸镰刀菌为主,其次为半裸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等。除侵染棉花外还侵染小麦、玉米、和禾谷镰刀菌等。除侵染棉花外还侵染小麦、玉米、黄瓜和
11、马铃薯等。黄瓜和马铃薯等。vv症状症状/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幼芽生病后变成红褐色,可烂在幼芽生病后变成红褐色,可烂在土中。出土的幼苗根部生病后,根尖先由黄变褐色土中。出土的幼苗根部生病后,根尖先由黄变褐色腐烂,以后蔓延到全根,还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腐烂,以后蔓延到全根,还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子叶发病后,多在边幼根变粗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子叶发病后,多在边缘生灰红色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湿时产生红粉,缘生灰红色病斑,病斑常破裂,潮湿时产生红粉,即病菌抱子。铃上病斑形状不规则,外有红粉
12、,再即病菌抱子。铃上病斑形状不规则,外有红粉,再后常粘在一起成为粉红色块状物,重病铃不开裂成后常粘在一起成为粉红色块状物,重病铃不开裂成为僵瓣。为僵瓣。vv发病规律: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土壤中的烂铃及枯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土壤中的烂铃及枯枝枯叶等病残体上越冬,引起侵染。低温潮湿、雨枝枯叶等病残体上越冬,引起侵染。低温潮湿、雨日多、日照少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秋季多雨时,病日多、日照少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秋季多雨时,病菌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到铃上引起烂铃。病菌在铃菌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到铃上引起烂铃。病菌在铃上为弱寄生,需借其他病害和虫害伤口引起侵染。上为弱寄生,需借其他病害和虫害伤口引起侵染。盐碱
13、地、低洼地、连作棉田以及播种过早的棉田发盐碱地、低洼地、连作棉田以及播种过早的棉田发病较重。病较重。vv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1苗期防治苗期防治 参照炭疽病的防治。参照炭疽病的防治。2 2铃期防治铃期防治 可用可用5050福美双福美双500500倍液,或倍液,或7070代森锰代森锰锌锌800800倍液均匀喷雾。倍液均匀喷雾。3、棉铃疫病图图1棉铃疫病病铃 vv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疫病是我国棉铃上为害最严重的病疫病是我国棉铃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2 23 3以上,这以上,这是我国棉病发生的特点之一。由棉铃疫病菌是我国棉病发生的特点之一。
14、由棉铃疫病菌(PhyptophthoraPhyptophthora boehmeriaeboehmeriaeSawadaSawada)引起,)引起,自然寄主主要为棉花和苎麻,通过伤口可侵染苹自然寄主主要为棉花和苎麻,通过伤口可侵染苹果、梨、瓜类、烟草等。果、梨、瓜类、烟草等。vv 症状症状/形态特征:多从棉铃基部或铃缝、铃尖先形态特征:多从棉铃基部或铃缝、铃尖先发病,最初出现淡褐色、淡青色至青黑色水渍状发病,最初出现淡褐色、淡青色至青黑色水渍状小病斑,不软腐,逐渐扩大到全铃变成青绿色或小病斑,不软腐,逐渐扩大到全铃变成青绿色或黑褐色油亮状,病健交界处界限不清。降水高湿黑褐色油亮状,病健交界处界
15、限不清。降水高湿时,病铃表面可产生一层霜霉状物(病原菌)。时,病铃表面可产生一层霜霉状物(病原菌)。vv发病规律:烂铃壳上的病菌在土中越冬引起下年侵染。铃期天气多雨是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下部果枝上的棉铃,以及铃龄在3050天的棉铃最易发病。棉田多年连作、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氮肥过多、棉田密度大以及结铃期浇水多或遇连阴雨的棉田,铃病发生就重。在华北棉区,一般8月至9月上旬是疫病的发病盛期。vv防治方法:参照棉红粉病的防治。4、棉红叶枯病图图1棉红叶枯病其病叶 图图2棉红叶枯病重病叶 图图3健叶 图图4棉红叶枯病病株 vv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棉红叶枯病是棉花主要产区普遍发生棉红叶枯病是棉花主要
16、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非侵染性病害,是棉花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的一种非侵染性病害,是棉花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发性病害,重病年份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发性病害,重病年份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vv症状识别:病叶自上而下、从外向内发展。初期叶症状识别:病叶自上而下、从外向内发展。初期叶边缘变成黄褐色,叶肉组织褪绿,叶脉仍保持绿色。边缘变成黄褐色,叶肉组织褪绿,叶脉仍保持绿色。以后叶色逐渐由黄色变成紫红色,叶肉变厚,叶片以后叶色逐渐由黄色变成紫红色,叶肉变厚,叶片皱缩;发脆。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皱缩;发脆。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干枯脱落。同时蕾铃大量致使叶片萎蔫下垂,最
17、后干枯脱落。同时蕾铃大量脱落,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而细,须根少,颜色脱落,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而细,须根少,颜色深褐,根尖变黑。深褐,根尖变黑。vv 发病规律:该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蕾期始发,发病规律:该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蕾期始发,铃期盛发。蕾铃期如果较长时间干旱、土壤缺水铃期盛发。蕾铃期如果较长时间干旱、土壤缺水或板结缺氧,使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份受阻,或板结缺氧,使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份受阻,而蕾铃期正需要大量营养,因此造成营养失调,而蕾铃期正需要大量营养,因此造成营养失调,这时突来暴雨或连阴雨,常造成红叶枯病的暴发。这时突来暴雨或连阴雨,常造成红叶枯病的暴发。若肥料不足棉株生长不良,利
18、于发病,特别是结若肥料不足棉株生长不良,利于发病,特别是结铃后肥、水失调,容易导致严重发病。砂土、保铃后肥、水失调,容易导致严重发病。砂土、保水肥能力差的棉田,土壤瘠薄,盐碱地,基肥不水肥能力差的棉田,土壤瘠薄,盐碱地,基肥不足和缺少钾肥的棉田发病重。足和缺少钾肥的棉田发病重。vv防治方法:(1).改良土壤,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的保水肥能力。(2)合理施肥重施底肥,巧施追肥,防止棉株后期脱肥。做到轻施苗肥,巧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氮、磷、钾合理配比,缺钾的棉田叶面喷施12氯化钾(也可用硫酸钾或硝酸钾)溶液。(3)合理排灌适期中耕,合理排灌,干旱时及时灌水,并注意多雨季节开沟排水。二、棉
19、花害虫vv(一)棉蚜与红蜘蛛(一)棉蚜与红蜘蛛 vv(二)棉铃虫与红铃虫(二)棉铃虫与红铃虫 vv(三)棉盲蝽(三)棉盲蝽vv(四)棉蓟马(四)棉蓟马vv(五)棉粉虱(五)棉粉虱vv(六)棉金钢钻(六)棉金钢钻vv(七)棉叶蝉(七)棉叶蝉vv(八)斜纹叶蛾(八)斜纹叶蛾(一)、棉蚜与红蜘蛛1、分布与危害vv两虫均为世界性害虫,安徽省普遍发生。两虫都是刺吸口器,以吸食棉株汁液为害,受害棉株生长停滞,严重时死亡。2、为害状vv棉蚜喜群集棉花嫩头、嫩叶刺吸汁液,导致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片变小,伏蚜为害常引起蕾铃数减少。棉红蜘蛛喜群集棉株下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部位初为黄白色斑点,后变紫红色斑,棉叶卷
20、缩呈褐色,严重时落叶,状如火烧。3、形态识别棉蚜棉蚜 棉红蜘蛛棉红蜘蛛4、调查与防治vv(1)、调查方法:选代表田23块,从齐苗后开始查,每田取5点,每点查1020株,每株查上、中、下三片叶。棉蚜查至伏蚜为害末期为止;红蜘蛛查至棉吐絮期止。记载有虫株数、虫数;天敌种类、数量等。当百株蚜量10002000头,卷叶株率1020,天敌与害虫比又在1:150以上时,要喷药防治。红蜘蛛田间如有点片发生即要普遍防治。vv(2 2)、防治方法:)、防治方法:vv、药剂防治:每亩用、药剂防治:每亩用1010吡虫啉吡虫啉10102020克,克,4040久效磷久效磷1000100015001500倍液,倍液,40
21、40氧乐果氧乐果15001500倍液喷雾倍液喷雾。(。(棉红棉红 蜘蛛的防治参照麦蜘蛛选药蜘蛛的防治参照麦蜘蛛选药。)点心、涂茎、药剂拌种均可起防治两虫的作。)点心、涂茎、药剂拌种均可起防治两虫的作用。用。vv、保护利用天敌:苗期要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天敌:苗期要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药,用药应选用对控制作用,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药,用药应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或是采用隐蔽的施药方法,天敌较安全的药剂,或是采用隐蔽的施药方法,如涂茎、点心等以达到保益控害的目的。如涂茎、点心等以达到保益控害的目的。vv、农业防治:实行麦棉、油间作套种,可利用、农业防治:实行麦棉、油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棉花 病虫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