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形象鉴赏.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形象鉴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形象鉴赏.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形象鉴赏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形象鉴赏复习要点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第2页/共70页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04年全国卷1)秋秋 思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人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
2、要说,故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第3页/共70页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04年广东卷)江江 汉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片云云”、“孤月孤月”、“落日落日”、“秋风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交融的意境。景答:第二联中的答:第二联中的“片云片云”“孤月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片云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我”都是如此的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孤独寂寞;第三联用;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清)意境。意境。第4页/共70页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4、问题。(6分)(04广西、海南卷)鹧鸪天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物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第5页/共70页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形象象(意意象象)人人
5、(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情的艺术形象。第6页/共70页(1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我”,一般指的,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
6、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我”(非作者本人)。(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意”的形象,即的形象,即“意象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7、3 3)事物形象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第7页/共70页第8页/共70页n n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节。n n基本思路:以基本思路:以人物人物(肖像、行动、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语言、神态
8、、心理)、)、环境环境(自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社会环境)、情节情节为依据,为依据,以人物的以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身份、性格、思想感情,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态度为角度。为角度。第9页/共70页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寻寻陆鸿渐不遇陆鸿渐不遇 皎然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问:诗诗中中的的陆陆鸿鸿渐
9、渐是是怎怎样样的的一一个个人人物物形形象象?请请简简要要分析。分析。分分析析:从从环环境境描描写写看看,陆陆鸿鸿渐渐的的新新居居虽虽离离城城不不远远,但但已已很很幽幽静静,需需沿沿着着野野外外小小径径直直到到桑桑麻麻之之中中才才能能见见到到。再再加加“篱篱边边菊菊”的的点点缀缀,可可看看出出是是一一个个幽幽僻僻、高高雅雅的的隐隐居居之之地地。作作者者的的动动作作(扣扣门门)、心心理理(欲欲去去问问西西家家)及及邻邻人人的的叙叙述述(归归来来每每日日斜斜),烘烘托托出出陆陆鸿鸿渐渐的的潇潇洒洒疏疏 放放,也也 表表 现现 出出 作作 者者 对对 隐隐 居居 生生 活活 的的 向向 往往。第10页
10、/共70页n n答案:答案:答案:答案:n n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寄情山水、不以尘寄情山水、不以尘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事为念事为念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的高人逸士形象。的高人逸士形象。的高人逸士形象。(第一步第一步第一步第一步)n n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
11、行踪的叙述,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步)步)步)步)n n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对对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步)(第三步)(第三步)(第三步)第11页/共70页n n技法解密技法解密1、知人论世,关
12、注背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无助之难。n n如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对比如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对比n n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对照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对照第12页/共70页n n2 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
13、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肖像、肖像、肖像、语言(崔颢语言(崔颢语言(崔颢语言(崔颢长干行长干行长干行长干行)、动作(张籍)、动作(张籍)、动作(张籍)、动作(张籍秋思秋思秋思秋思)、)、)、)、神态(周瑜神态(周瑜神态(周瑜神态(周瑜“谈笑间谈笑间谈笑间谈笑间”)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间接间接间接描写描写描写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从侧面去烘托,从侧面去烘托,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
14、面。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象时,要
15、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特征。特征。特征。比如比如比如比如陌上桑陌上桑陌上桑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中对秦罗敷的描写中对秦罗敷的描写中对秦罗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行者见罗敷,下行者见罗敷,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
16、五马立踟蹰五马立踟蹰五马立踟蹰五马立踟蹰”就是从就是从就是从就是从侧面来衬托侧面来衬托侧面来衬托侧面来衬托人物之美丽的。人物之美丽的。人物之美丽的。人物之美丽的。n n也有的烘托。如柳宗元的也有的烘托。如柳宗元的也有的烘托。如柳宗元的也有的烘托。如柳宗元的江雪江雪江雪江雪。第13页/共70页n n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含蓄、双关、象征象征等手法,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明言此而实言彼。所。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
17、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析。n n比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比如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律贫女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他人作嫁衣裳。”虽句句是写贫女,虽句句是写贫女,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其实句句是为不得志的贫士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
18、人篱下的感恨。人篱下的感恨。第14页/共70页秋秋 思思 张籍张籍n n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n n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n n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艰辛。艰辛。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
19、生活中哪个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寻常寻常寻常”的细节的细节的细节的细节?表达了他表达了他表达了他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n n【答案答案答案答案】诗中作者写了一个诗中作者写了一个诗中作者写了一个诗中作者写了一个细节细节细节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要说,要说,要说,故故故故“又开封又开封又开封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
20、家乡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第15页/共70页技巧点拨:技巧点拨:n n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提问方式:n n(1)(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n n (2)(2)这首诗歌中的这首诗歌中的这首诗歌中的这首诗歌中的“xx”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n n分析步骤分
21、析步骤分析步骤分析步骤:n n1 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n n2 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概括描述形象特征。n n3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第16页/共70页n n答题步骤:答题步骤:n n1 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n n2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
22、个准确的定位。个准确的定位。n n3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第17页/共70页江雪江雪 柳宗元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独钓独钓寒江雪。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的分析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蓑笠翁”的形象。的形象。(1 1)寒冷、寂静(或:冷峭)寒冷、寂静(或:冷峭)(2 2)是一个)是一个清高孤傲清高孤傲的形象。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
23、天冷雪大,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照。第18页/共70页常见人物形象类举常见人物形象类举1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的形象。如如李李白白。“安安能能摧摧眉眉折折腰腰事事权权贵贵,使使我我
24、不不得得开开心心颜颜”表表现现了了他他淡淡于于富富贵贵、傲傲视视权权贵贵的的思思想想,也也反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的形象。如如杜杜甫甫。“安安得得广广厦厦千千万万间间,大大庇庇天天下下寒寒士士俱俱欢欢颜颜。呜呜呼呼,何何时时眼眼前前突突兀兀见见此此屋屋,吾吾庐庐独独破破受受冻冻死死亦亦足足。”诗诗人人并并不不仅仅仅仅停停留留在在个个人人的的哀哀怨怨中中,而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第19页/共70页3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的
25、隐者形象。如如陶陶渊渊明明。“采采菊菊东东篱篱下下,悠悠然然见见南南山山”展展现现的的是是悠悠游游自自在在的的隐隐居居生生活活,表表现现出出诗诗人人对对官官场场的的厌厌恶恶,对对田田园园的的喜喜爱爱;如如王王维维。山山居居秋秋暝暝通通过过对对晚晚秋秋时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的形象。如如陈陈子子昂昂。登登幽幽州州台台歌歌写写前前不不见见圣圣贤贤之之君君,后后不不见见贤贤明明之之主主,想想起起天天地地茫茫茫茫悠悠悠悠无无限限,不不觉觉悲悲伤伤的的流流下下眼眼泪泪。塑塑造造了了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古典 诗歌 形象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