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习题.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遗传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习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习题.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 丁细胞中和可能均为性染色体C 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D 戊细胞可能是第二极体,也可能是卵细胞C2下面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图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行为相同C 图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 由图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C第1页/共32页3如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 若染色体有基因A,则有基因A或aC 若图中的表示X染色体,则表示Y染色体 D 该细
2、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A4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位置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C 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 12与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9/48B第2页/共32页5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 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C 若正、反交的F1代
3、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 1 1 1D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C6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部分结构示意图,G占全部碱基的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基因的组成元素是C、H、0、N、PB 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13:12C DNA分子中G/C碱基对的比例越高,越耐高温D 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因而该基因具有多样性D第3页/共32页7将某动物细胞的核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经过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32P含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二次
4、分裂后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00%B 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后期含32P的染色体数为4N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50%D 若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一半染色体含有32PA8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 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 复制过程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 D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 4D第4页/共32页9用32P标记
5、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A 中期20和40、后期20和40 B 中期20和20、后期20和0 C 中期20和20、后期20和40 D 中期20和20、后期20和20B10双链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该DNA分子有140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500个,该DNA分子在不含15N标记的溶液中复制2次,则 A 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腺嘌呤共有1500 个 B 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 C
6、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0个 D DNA分子复制是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合成B第5页/共32页1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哪种碱基()A 胸腺嘧或腺嘌呤 B 腺嘌呤或胞嘧啶 C 鸟嘌呤或腺嘌呤 D 胞嘧啶或鸟嘌呤D12.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等位基因B和b控制色素的分布,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F1灰色斑点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7、B 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全部灰色斑点C 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D F2黑色斑点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C第6页/共32页13.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紫花甜豌豆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4:2:2:1 B 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C 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 1 D 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A14.现有
8、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D第7页/共32页15.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BCDA16.现用山核桃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B F1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可能有50不育C F1花粉
9、离体培养,所得纯合子植株的概率为0D 上述两种测交结果不同,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第8页/共32页17.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而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对以下杂交后结果的推测(设亲代个体杂交后所得个体全部分开单独饲养)正确的是 A 的DDdd,F1全是右旋,F2出现性状分离 B DDDd,F2个体中表现为右旋的纯合体比例为9/16 C 椎实螺外壳右旋的基因型可以是DD、Dd或dd D ddDd,F2中基因型为dd的
10、表现为左旋C18.现有一个由AA、Aa、aa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的动物种群,巳知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间通过随机交配进行繁殖,而aa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该种群繁殖一代,若子一代中AA:Aa:aa=9:6:1,则亲代中AA、Aa 和aa 的数量比可能为 A 4:1:4 B 4:3:2 C 4:2:3 D 5:5:1D第9页/共32页19.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ABCDB20.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两个体杂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下列关于该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该实验现象体现了分离定律 B 该实验现象体现了自由组合
11、定律 C 该实验现象体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 该实验现象均未体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第10页/共32页21.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A 1/3 B 4/7 C 3/16 D 3/7D22.小麦的抗病和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无芒和有芒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抗病无芒和感病有芒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抗病无芒,F1自交获得F2的性状比例为9:3:3:1。给F2中抗病无芒的植株授以感病有芒植株的花粉,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 16:8:2:1 B 4:2:2:1 C 9:3:3:1 D 25:5:5
12、:1B23.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392株,白花为91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1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一样多D第11页/共32页24.豌豆的籽粒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籽粒甜对非甜为显性,两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籽粒饱满非甜
13、和纯合籽粒皱缩甜豌豆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试验,统计测交所得F2中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饱满甜:饱满非甜:皱缩甜:皱缩非甜=1:4:4:1。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 控制豌豆籽粒饱满与皱缩、甜与非甜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 B F1产生配子时所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C F2的籽粒饱满甜豌豆自交后代中有1/4能稳定遗传 D 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籽粒饱满甜碗豆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C25.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
14、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A 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 B 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1 C 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 D 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C第12页/共32页2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将抓取的小球无需放回原来小桶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
15、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 乙同学模拟实验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7.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A 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 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D第13页/共32页28.下列与孟德尔遗传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
16、说的正确性 B 若以玉米为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的亲本必须是纯合子 C 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D 孟德尔根据亲本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30.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 B F1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为1:1 C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B31.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携带者。一个表现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他们所生
17、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A 1/9 B 1/8 C 1/420 D 1/560C第14页/共32页32.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如人类的1号染色体上包括以下几种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据此我们不能得出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红细胞形状红细胞形状E E:椭圆形:椭圆形细胞细胞 e:正常细胞:正常细胞RHRH血型血型D D:RH阳性阳性d:RH阴性阴性产生淀粉酶产生淀粉酶A A:产生淀粉酶: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不产生淀粉酶A 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女儿出现椭圆形红细胞的概率是1/2B 正常情况下他们生一个Rh阳性女
18、儿的概率是1/2C 母亲体内细胞进行分裂时A和a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 次分裂D 若母亲产生一个ADe的极体,不考虑基因突变,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 的卵细胞可能为ADE、aDe或aDEC第15页/共32页33.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A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B 甲为AAbb,乙为aaBBC 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A34.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 基本 规律 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