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一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遗传学第一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第一章.ppt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介绍:本教材共20章,其中第11、14、15、18、19章不讲。理论课总学时:108 108 学时 实验课总学时:18 18 学时 考试和成绩:平时成绩(30%)+(30%)+期末卷面成绩(70%)(70%)平时成绩 =考勤 +作业 +期中考试成绩 周一:3 3-4-4节 3-403 3-403 周三:3-43-4节 3-4033-403 周五:1-21-2节 3-2133-213第1页/共62页参考文献1.1.现代遗传学原理:徐晋麟等 科学出版社,2000 2000 2.2.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 农业出版社 2002.12002.13.3.普通遗传学(第二版):杨业华主编 高教出版
2、社 2006.52006.54.4.遗传学(第二版):刘祖洞主编 高教出版 1990.51990.55.5.遗传学:刘庆昌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12007.16.6.现代遗传学:赵寿元、乔守怡主编 高教出版社 7.7.遗传学习题分析:刘曙东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006 第2页/共62页 第 一 章 绪 论第3页/共62页教学要求:重点掌握遗传学、遗传及变异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的内容;了解遗传学的发展史和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1 1)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2 2)遗传和变异的辩证关系第4页/共62页教学内容:一、遗传学的涵义、研究内容和任务二、遗传学的发展三、遗传学研究的领域
3、及分支四、遗传学的应用 教学学时:2 学时 第5页/共62页本课程的性质 2121世纪是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随着“人 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深入,遗传学已成为 21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 一,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核心和前沿之一,它的 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遗传 学课是生命科学以及相关学院本科生的基础课。第6页/共62页第一节 遗传学的涵义、研究内容和 任务一、遗传学的涵义 1.1.遗传学(Genetics)(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 一门科学。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 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的一门学科。第7页/共62页
4、一、遗传学的涵义遗传和变异2.2.遗传(heredityheredity)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即:亲子间的相似现象。3.3.变异(variationvariation):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现象。即: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第8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涵义4.4.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 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 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就无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也就无法进化和发展 。第9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涵义遗传、变异、选择 遗传、
5、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形成新物种 遗传+变异+人工选择 形成动、植物新品种 遗传、变异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可遗传和不遗传)第10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涵义遗传遗传第11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涵义变异变异第12页/共62页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其遗传和 变异的规律。第13页/共62页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内容:1.1.遗传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探索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遗传的本质),揭示遗传 变异的内在规律;2.2.遗传物质的传递
6、规律 遗传物质的复制、在世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的行为、基因在群体 中的数量变迁;3.3.遗传物质的表达规律 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基因表达的调控。第14页/共62页二、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任务:1)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2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 内在规律;3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提高医学 水平。第15页/共62页第二节 遗传学发展一、遗传学的诞生 (孟德尔以前的遗传学)1.预成论(preformationtheorypreformationtheory)认为:生物从预先存在于性细胞(精子或卵)中雏形发 展而来,所谓发育只不过是这一雏形生物的
7、机械性 扩大,并没有新的东西产生出来。精源论者(荷兰leeuwenhoekleeuwenhoek列文虎克)认为:雏形(微小的“原形人”)存在于精子中;而卵源论者(Jan swammerdam1679Jan swammerdam1679)主张雏形存在 于卵中。第16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诞生2.2.渐成论(epigenesisepigenesis)德国胚胎学家C.F,Wolff 认为: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性细胞(精 子或卵)中并不存在任何雏形。3 3泛生论(pangenesispangenesis)C.Darwin 1868年 生物体每个细胞里都有一种代表性
8、的“微芽”“泛子”(pangen)(pangen)。泛子随着血液循环生殖细胞受精卵分裂和发育各种泛子又不 断地分配到不同的细胞中去,从而导致它们所代表的组织器官的分 化和性状的发育,形成一个同亲代相似的新个体。达尔文认为:生物的遗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第17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诞生4 4获得性状遗传(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s)法国学者拉马克(Lamarck,1744-1829)Lamarck,1744-1829)认为:个体由于在长时间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生物发生变 异,获得了新的性状,经过世代的积累加深了这个新的 性状,如果雌雄两性都获得这
9、种共同的变异,那么这种 变异便可以传给后代。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学说第18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诞生拉马克认为:遗传变异遵循“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状遗传”规律,环境 是引起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器官用进废退: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 境条件的改变;获得性状遗传:所有生物变异(获得性状)都 是可遗传的,并在生物世代 间积累。第19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诞生5 5融合遗传学说(blending theory)英国学者F.GaltonF.Galton和他的学生K.PearsonK.Pearson于1886-1886-18941894 用统计方法研究数量性状(例如
10、人的身高)在亲代与子 代之间的相关性。认为“父母的遗传性在子女中各占一半,并且彻底混合,祖父母的遗传性在孙代中各占1/41/4等等。依次类推,融 合遗传学说只能解释一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现象,不能 解释其全部,对绝大多数非数量性状则完全不适合。第20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诞生6 6种质论(GermplasmtheoryGermplasmtheory)Weismann (1834-1914)“种质连续的遗传学说”认为:生物体分成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种质指生殖细胞,专 营生殖和遗传,通过细胞分裂在一生中几世代间保持连 续,生物的遗传就在于种质的连续。体质是种质以外的 所有其他部分(体细胞),负责各种
11、营养活动。种质决定了体质,种质的变异必将引起体质的变异,但 体质的改变不会引起种质的改变。第21页/共62页一、遗传学的诞生 割老鼠尾巴试验-连续 2222代割掉老鼠尾巴,共用老鼠 15921592只。因而得出获得性状不能遗传。这一论点在后来生物科学中,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发生了重大而 广泛的影响。第22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遗传学的孕育期19001900 1856185618631863孟德尔著名的豌豆实验涉及基因分离 1866 1866 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Experiments on Experiments on plantplant hybrids hybrids)提出了
12、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1859 1859 达尔文物种起源现代进化理论 1871 1871 米歇尔从细胞核中分离出nuclein(nuclein(核素)1875 1875 赫特维希指出受精是雌雄两原核融合第23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188218821885 Strasburgarand Flemming1885 Strasburgarand Flemming 证明细胞核含有染色体。1900 1900 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 荷兰de Vries(de Vries(费里斯)论杂交分离的定律月见草 德国CorrensCorrens(柯伦斯)杂交分离的孟德尔
13、定律玉米 奥地利TschermakTschermak(丘歇马克)豌豆的人工杂交豌豆 他们的论文都刊登在19001900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学会杂志上,各自独立地证明遗传的孟德尔原理,这就是遗传学史上的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19001900年遗传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了第24页/共62页 Mendel Mendel工作的发现者 Hugo de Vires Carl CorrensEric Von Tschermak第25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1.1.细胞遗传学时期 19011901年W.sutton W.sutton 研究 蝗虫;T.Bovert T.Bovert 研究 海胆观
14、察: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行为,发现孟德尔因子分离和自由组合与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 组合一致,他们大胆地认为孟德尔因子就在染色体上。提出 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Chromosome theory of heredity (遗传的染色体假说)第26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1902 willian&E,Castle1902 willian&E,Castle 首先认识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1905 willan&Bateson 1905 willan&Bateson 将遗传的科学称为遗传学 the Science of heredity the Sc
15、ience of heredity:“geneticsgenetics”1909 W.Johannsen1909 W.Johannsen 基因、基因型、表现型概念 用基因取代“因子”“性状”和“特性”等含糊概念。第27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1910-1939 1910-1939 细胞遗传学时期(摩尔根)1910T.H.Morgan 1910T.H.Morgan 果蝇 sex-linked inheritance sex-linked inheritance 通过果蝇实验提出基因连锁定律,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白眼伴性遗传一个特定基因位于一个特定的染色体上。1913 A.H
16、.Sturtevant 1913 A.H.Sturtevant 遗传连锁图 1927H.J.Muller 1927H.J.Muller -射线诱导染色体突变 人工改变基因的实验第28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 摩尔根 首次将果蝇的白眼基因定位 于X X染色体上。并提出遗传的第三定律 连锁遗传规律;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 细胞遗传学;著“基因论”:认为 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创立基因学说。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第29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 能自我复制
17、和发生变异;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 谢过程 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 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 的巨大成就。第30页/共62页二、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发展2.2.生化和微生物遗传学时期 1923 A.Garrod(1923 A.Garrod(枷罗德)英国医生(生化遗传),进行 家谱研究,撰写先天性代谢病。鉴别了第一个人类遗传病,黑尿病(缺尿黑酸氧化酶)。他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单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一种 不具功能的产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提出“一个突变基因决定一种代谢紊乱”的观点,但 在当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第31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第一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