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传染病预防.pptx





《社区传染病预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传染病预防.ppt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条件、卫生状况的改善和计免的实施,世界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传染病的威胁仍然存在:死灰复燃(性病、血吸虫)、居高不下(TB、肝炎)、新增(禽流感、SARS、AIDS等);社会(交通便捷、人口流动、商品流通的频繁)、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改变,使得传染病流行更快、更广、更易暴发,所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第1页/共49页 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征 定义: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人、人-动物、动物-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法定传染病种类(37种):甲(2)、乙(25)、丙(10
2、);其中,SARS、禽流感、肺炭疽按甲类报告,手足口非法定传染病,但按丙类报告。第2页/共49页(一)分类 1.按病原体分类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2.传播方式(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皮肤、性;间接接触:血液、体液;围生期:母婴。(2)水、食物传播:(3)空气传播第3页/共49页(4)生物媒介传播:鼠、犬、蚊子等。3.根据传染病结局分类:隐性感染为主:脊灰、乙脑、流脑等;显性感染为主:麻疹、水痘等;死亡为主:狂犬病、AIDS等。(二)流行特征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传染原 定义: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人
3、、携带者)或动物。第4页/共49页(1)病人:是重要传染原,作为传染原的意义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毒性大小、活动范围。(2)携带者:无症状,但排出病原体。潜伏期携带:麻疹、水痘、甲肝、伤寒、菌痢等;恢复期携带:乙肝、伤寒、痢疾、流脑;暂时携带(小于3m)、慢性携带(大于3m)健康(无症状)携带:实验室检查确定。携带者作为传染原的意义:取决于携带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持续时间及携带者的职业、习惯、环境、活动范围等。第5页/共49页(3)动物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在一定条件下传给人,如鼠疫。人畜共患疾病:在人和动物间传播,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狂犬病、血吸虫。常见传染病:乙脑、狂犬
4、病、布病、禽流感等。意义:取决于接触的机会、受染动物的数量、适宜的传播条件、传播媒介的存在、人们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等有关。第6页/共49页传染病的病程:潜伏期:长短受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机体免疫状态等影响。短者凶猛常呈现暴发流行。临床症状期:前驱期、典型、非典型。恢复期:部分传染病的病人终身成为传染源。传染期作为确定隔离期的重要依据。第7页/共49页 2.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特点:易传播、发病率高、季节性,人口密度、卫生是主要影响因素。(2)水传播:肠道传染病。饮用水污染 疫水接触(3)食物传播:食者集体发病、潜伏期短、夏秋。(4)接触传播(5)虫媒传播(6)
5、土壤传播:破伤风、炭疽、蛔虫等。(7)医源性传播:操作不规范、生物、血液制品污染。(8)围生期传播(垂直传播)第8页/共49页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流动人口)、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二、社区传染病监测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完成。第9页/共49页 第二节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 一、日常预防措施 1.加强健康宣教,提高防病意识 2.改善环境卫生,三管一灭 3.计划免疫 4.加强监测 二、疫情报告及防控措施 (一)疫情报告 法定报告人 报告时限第10页
6、/共49页(二)疫情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1)病人: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凡确诊或疑似者均按规定分级管理。(2)携带者:做好登记,定期病原学检查,及时调换工作。(3)接触者: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或药物预防。(4)动物的管理:预防接种、检疫、宰杀、隔离治疗。第11页/共49页 2.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不同途径采取不同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预防服药、防护措施、健康宣教。三、社区计划免疫 四、社区化学预防 (一)化学消毒 定义:利用化学方法消灭或杀灭外界环境病原体。目的:切断传播途径,阻止传染病流行、预防交 叉感染。常用消毒剂:漂白粉、过氧乙酸
7、、甲醛、碘伏、来苏、新吉而灭等。(二)药物预防 INH(TB)、金刚烷胺(甲型流感)、磺胺(流脑)。第12页/共49页 第三节 社区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Ag结构不同分甲乙丙三型和若干亚型,甲型是人类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不耐热、不耐酸、对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敏感;耐干燥、耐低温。(一)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 携带病毒者,传染期5-7d。2.传播途径:飞沫(30min)、污染的食具、玩具等。3.易感人群:普遍,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4.冬春季多发,流行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并死率较高第13页/共49页(二)临床表现
8、 取决于年龄、生理状态、抵抗力、病毒株,表现有隐性、显性、死亡。潜伏期1-3d,全身症状、呼吸道、消化道表现,无并发症者3-4d开始恢复。(三)预防措施 加强监测(流行监测、病原学监测):制定防范措施。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知识教育:锻炼身体、预防用药。第14页/共49页 二、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为主的慢性传染病;乙类。TBG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粘损伤处等侵入人体,而致各系统TB,临床以肺最常见;肺结核占全身结核的80-90%。病理特点: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TBG抵抗力强,最好的杀菌方法即将痰吐在纸上烧掉。培养生长缓慢(1m)。第15页/共49页杀灭TBG方法:
9、烈日下曝晒2h;来苏泡2-12h;酒精2min;煮沸1min;焚烧。第16页/共49页(一)流行病学特征 与贫穷、落后相对应,我国流行现状为三高(感染率、发病率、耐药率),西部高于东部,城市高于农村,中青年多。1.传染源:痰菌阳性者(规律化疗2-4w内传染性消失)。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尘埃)3.易感人群:未感染过结核菌者。危险人群:老、幼、矽肺、H、DM、AIDS等。传染性大小与病情轻重、排菌量、咳嗽频率、通风、接触密切、抵抗力等有关。第17页/共49页(二)临床表现及诊治 1.临床表现 早期:无症状,体检发现。典型:慢、长、全身中毒症状、呼吸系统症状。2.诊断 接触史、临床表现、影象
10、学(胸片、CT)、PPD(感染后4-8w才建立免疫反应,注意影响因素)、痰涂(每ml痰中含5000-10000条TBG方可阳性)或痰培养(TBG生长缓慢,需1m)、支气管镜检查(内膜TB)。接种卡介苗者,PPD小于10mm。第18页/共49页结核的诊断程序:初筛:典型的病史、结核中毒症状、排除其他疾患,即转至专科,进一步明确。确诊:排菌者:痰查TBG阳性为金指标。不排菌者:1.典型表现+胸片2.实验性治疗有效3.排除其他肺部疾患4.PPD强阳性、结核抗体阳性5.痰PCR阳性6.肺外病理证实结核。第19页/共49页7.肺灌洗找TBG阳性8.肺部病理证实结核。以上1-6项中具备三项有意义,7-8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区 传染病 预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