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学习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记学习教程.pptx(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长 亭亭 送送 别别王王实实甫甫第1页/共91页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2.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3.分析崔莺莺的人物形象。4.了解戏曲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了了第2页/共91页古代戏曲常识古代戏曲常识第3页/共91页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戏曲定义定义有人演,有人看,表现了一定内容(故事情节)有人演,有人看,表现了一定内容(故事情节)的,就是戏剧。的,就是戏剧。中国的古代戏剧与中国的古代戏剧与音乐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般称为一般称为“戏曲戏曲”。第4页/共91页戏曲的大致发展脉络:戏曲的大致发展脉络:宋元南戏宋元南戏元杂剧元
2、杂剧明清传奇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及各种地方戏近现代京剧及各种地方戏第5页/共91页元杂剧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于中国北方。是歌唱、说白、舞蹈歌唱、说白、舞蹈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第6页/共91页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 1 1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如赵赵氏孤儿氏孤儿、秋千记秋千记),或多本连演,或多本连演(如如西厢记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五本二十一折)。第7页/共91页“
3、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一折由一折由同一宫调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的不同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成一套曲子。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一套曲子的唱词再加上相应的一套曲子的唱词再加上相应的“科科”“”“白白”就是就是“一折一折”,一折表现全部剧情的一个重要一折表现全部剧情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第8页/共91页为了把四折难以纳入的剧情插叙为了把四折难以纳入的剧情插叙进来,有的杂剧还有进来,有的杂剧还有“楔子楔子”,它的,它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由来作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由来作简
4、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交代不可忽略之关节,作用和后的,交代不可忽略之关节,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来的过场戏相似,用来衔接剧情用来衔接剧情 。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 2 2第9页/共91页题目正名:题目正名:元杂剧剧本的末尾或开头有元杂剧剧本的末尾或开头有两句、四句或八句韵语,用以概括全剧两句、四句或八句韵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内容,叫做“题目正名题目正名”。如如西厢记西厢记结尾的结尾的“题目题目”是是“老夫老夫人闭春院人闭春院 崔莺莺烧夜香崔莺莺烧夜香”,“正名正名”是是“小红娘传好事小红娘传好事 张君瑞闹道场张君瑞闹道场”。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
5、的结构 3 3第10页/共91页元杂剧的内容构成:元杂剧的内容构成:曲:曲:白:白:科:科:剧中人物的唱词。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第11页/共91页元杂剧的舞台演出元杂剧的舞台演出 1 1唱是杂剧演出的主要部分。除楔子是杂剧演出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末本”,正旦主,正旦主唱的称唱的称“旦本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每折的曲子必须词。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一韵到底,不能,不能换韵。换韵。第12
6、页/共91页元杂剧的舞台演出元杂剧的舞台演出 2 2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起着串联唱词,交代内心活动和起着串联唱词,交代内心活动和人物间交流的作用。人物间交流的作用。科剧本中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剧本中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科范”,简称,简称“科科”。第13页/共91页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分为末、旦、净末、旦、净三大类。三大类。正末、副末、外末、大末、小末;正末、副末、外末、大末、小末;正旦、副旦、贴旦、老旦、小旦、花旦;正旦、副旦、贴旦、老旦、小旦、花旦;副净、二净副净、二净正末正末是男主角,是男主角,正旦正旦是女主角。是
7、女主角。卜儿老年妇女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孛老老年男子驾皇帝驾皇帝孤官员孤官员洁郎和尚洁郎和尚第14页/共91页元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元曲的分类第15页/共91页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望江亭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元曲四大家第16页/共91页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家,约生活于家,约生活于126012601336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年间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剧作有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西厢记破窑记破窑记、与与丽春堂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
8、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西厢记西厢记是元杂剧的是元杂剧的“压卷压卷”之作,是中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代杂剧的高峰。一、王实甫与一、王实甫与西厢记西厢记第17页/共91页唐元稹莺莺传西厢记故事演变(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亦名董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二、二、西厢记西厢记的形成的形成第18页/共91页西厢记西厢记故事演变故事演
9、变唐唐元稹元稹会真记会真记(莺莺传莺莺传)崔莺莺性格软弱,屈服于命运;崔莺莺性格软弱,屈服于命运;张生始乱终弃。有张生始乱终弃。有“女色祸人女色祸人”之之论。论。金金董解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 男女主人公为争取婚姻自主,男女主人公为争取婚姻自主,共同抗争;共同抗争;“才子配佳人才子配佳人”。第19页/共91页元元王实甫王实甫西厢记西厢记(崔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莺莺待月西厢记)提出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有情人终成眷属”理想,突出双方纯真爱情;表理想,突出双方纯真爱情;表现男女主人公反抗封建势力,现男女主人公反抗封建势力,追求婚姻自由的自觉要求。追求婚姻自由的自觉要求。第20页/共91页西厢记
10、西厢记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第21页/共91页 张
11、生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张生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结为夫妻。幽会,结为夫妻。第22页/共91页 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后两人来往之
12、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谢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只得答谢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第23页/共91页张生只能与莺莺分别,进京应试并张生只能与莺莺分别,进京应试并中了状元,最后两位有情人
13、终于成中了状元,最后两位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了眷属。第24页/共91页惊艳匪惊赖婚传简赴约赖简佳期饯行第25页/共91页赶赴长亭: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长亭饯别: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临别叮嘱: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夫妻分别: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
14、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别后的痛苦。三、三、长亭送别长亭送别的情节思路的情节思路第38页/共91页清代梁廷楠曲话卷五 世传实甫作西厢记,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第39页/共91页鉴赏方法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曲词抒情性和音韵美意象、意境 丰富的修辞手法 第40页/共91页 请你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是本折写得最好的曲词,通过诵读体会其中意蕴,并与小组成员分享你的鉴赏思路。第41页/共91页戏戏曲曲之之美美故事之美故事之美人物之美人物之美曲词之美曲词之美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欣赏一段长亭送别,整体感悟四、研讨课文第42页/共91页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心目中
15、,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一个“染染”字,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端正好端正好】碧云天,碧云天,黄花地,黄花地,西风紧,西风紧,北雁南飞。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总是离人泪。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
16、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苦压抑心情。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学生小组讨论)赏析赏析第43页/共91页 一曲一曲【端正好】【端正好】,诗意浓,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的元曲绝唱:元曲绝唱: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因景生情第44页/共91
17、页【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恨恨恨恨恨恨第45页/共91页滚绣球1、恨归去得疾恨归去得疾2、恨不倩疏林挂恨不倩疏林挂住住 斜晖斜晖3、此恨谁知此恨谁知直直抒抒胸胸臆臆由情及景为伊消得人憔悴依依恋恋惜惜别别第46页/共91页【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叠词。排比和叠 词的运用音韵和谐,回环流 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 术效果。合作讨论:第47页/共91页【脱布衫】中也有
18、环境描【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写,这里有何作用?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第48页/共91页“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人比黄花瘦”同。同。【幺篇】第49页/共91页“但得一个并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怎样的思想感情?情?重爱情重爱情
19、轻功利轻功利第50页/共91页【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第51页/共91页 【满庭芳】【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语出苏轼语出苏轼满庭芳满庭芳词。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恨态度。第52页/共91页【一煞】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一煞】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这一曲以这一曲以青
20、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以景衬情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第54页/共91页 一煞一煞 写写“别愁别愁”,使用了,使用了“青青 山山”、“古道古道”、“夕阳夕阳”、“烟霭烟霭”四种意四种意象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第55页/共91页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
21、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第56页/共91页古道:古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第57页/共91页夕阳: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谊宅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第58页/共91页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第59页/共91页西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22、醉花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西风残照,汉家陵阕。李白忆秦娥第60页/共91页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李频湘口送友人第61页/共91页【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虞美人“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第62页/共91页“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儿如何载得起”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
23、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第63页/共91页苏幕遮【范仲淹】【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肠,化作相思泪。“斜阳”点出所状乃薄暮之秋景,此句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此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
24、、重情。“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对比对比苏幕遮苏幕遮和和长亭送长亭送别别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拓展探究:第64页/共91页送送 别别 李叔同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今宵别梦寒。第65页/共91页课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
25、全正确的一项是A.谂知(nin)暮霭(i)胸臆(y)B.泠泠(lng)相偎(wi)栖迟(qi)C.赓续(gng)玉醅(pi)揾做(wn)D.萧瑟(s)憔悴(cu)顷刻(qng)第66页/共91页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两项是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B.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E.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第67页/共91页3.对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
26、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第68页/共91页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第69页/共91页传情达意的艺术方法意象的选用情与景的交融音韵美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第70页/共91页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专门表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专门表达请达请愁和恨的意象:愁和恨的意象:霜林、暮霜林、暮霭、夕阳、古道、残照、西风、霭、夕阳、古道、残照、西风、黄叶黄叶一、意象的选用第71页/共91页这些句子令人想起李叔同先生的这些句子令人想起李叔同先生的句子来,句子来,“长亭外,古道边,
27、芳草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里有一条规律,那就是诗的意这里有一条规律,那就是诗的意象往往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内涵,象往往容易形成比较稳定的情感内涵,比如比如“枯藤老树枯藤老树”就容易让我们满怀就容易让我们满怀思乡愁绪思乡愁绪,而,而“南国红豆南国红豆”则容易让则容易让我们砰然心动,甚至满面桃红我们砰然心动,甚至满面桃红。第72页/共91页二 情与景的交融 端正好一煞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第73页/共91页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三、音韵美第74页/共91页 全
28、全折折运运用用了了比比喻喻、夸夸张张、排排比比、对对偶偶、对对比比、反反复复等等修修辞辞手手法法,还还十十分分重重视视这这些些手手法法与与典典 故故 的的 结结 合合 使使 用用。四、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第75页/共91页用用典典 端正好 碧云天,黄叶地 小梁州 阁泪汪汪不敢垂 化用宋人鹧鸪天 满庭芳 举案齐眉 望夫石 朝天子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耍孩儿 红泪 司马青衫 伯劳东去燕西飞 未饮心先醉 二煞 一春鱼雁无消息第76页/共91页 课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的传说、望夫石的神话、薛灵芸的红泪、江州司马的青衫,都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崔张二人的爱情是超越时代的爱情,更是于现实所不理解的爱情
29、,所以,当然包含了对于那个时代的反叛,对于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反叛。王实甫用这些典故,表现了崔对于举案齐眉的渴望,对一往如故的爱情的坚贞,也表现了同病相怜的愁苦。第77页/共91页练习:对 正宫端正好 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 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 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 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 黯然的境界。第78页/共91页C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
30、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第79页/共91页答案:C“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 有我之境。第80页/共91页练习:下列对 一煞 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 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 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 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 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 “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 富联想。第81页/共91页 C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
31、,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答案:D D (留恋美景显然不当)第82页/共91页结 语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第83页/共91页典 故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第84页/共91页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3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第85页/共91页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心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未饮心先醉”柳永诉衷情近第86页/共91页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燕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一春鱼燕无消息”秦观的鹧鸪天第87页/共91页东飞伯劳西飞燕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
33、光,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空留可怜与谁同。“伯劳东去燕西飞”乐府诗东飞伯劳歌第88页/共91页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苏轼满庭芳第89页/共91页长亭送别长亭送别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第90页/共9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1页/共91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