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试题与诗歌鉴赏教学.pptx
《语文高考试题与诗歌鉴赏教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试题与诗歌鉴赏教学.ppt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简要例析常见病因。在诗歌复习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各种答题失误,确诊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指明正误方法,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下面结合具体病例,作简要分析。第1页/共63页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问题: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第2页/共63页病例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第3页/共63页病例2:春天
2、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病例3: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第4页/共63页病例分析:问题是要求“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病例一只是海阔天空地去单纯地谈“吹”论“逐”,并没有谈到“正题”,病例二和病例三根本就没有谈到“吹”和“逐”,不知道“炼字”二字的内涵是什么,在答题的方向上就出现了偏差。在阅读学生的诗歌鉴赏答卷时,常常会读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和一些同学在答题时没有章法有很大的关系,结果往往是下
3、笔千言,离题万里。第5页/共63页参考答案:“吹”字有唤醒之意,它使春风显得特别多情,(解释“吹”)唤起游子的乡思并且特意殷勤吹送诗人的乡梦,为乡梦做伴引路;(点明主旨)“逐”有急切的意味,(解释“逐”)不仅写出了思乡之切,而且一个“逐”字还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具体形象可感。(点明主旨)第6页/共63页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第7页/共63页解题指导:“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
4、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点明艺术技巧)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用燕的双飞,反衬(点明修辞)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点明修辞)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第8页/共63页病例1: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分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
5、身。“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第9页/共63页病例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分析:题干问的是“在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依据题干的要求,考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此题是对属于形式部分中的关于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然而,考生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问答方式。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第10页/共63页病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
6、景,情景交融。分析: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样表现离恨苦”时,只用了“用凄凉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等一系列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失分严重;但又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毛病,以空对空,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第11页/共63页病例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分析: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渲染一种凄苦的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离恨苦”。在表现“离恨苦”时,各个意象所表现的感情是
7、各有侧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别的燕子的“双飞”是用来反衬孤独,“菊愁兰泣”是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明月”则是以“满月”之“圆”暗衬自己的“别离”之“缺”。对于这些“区别”和“不同”,考生在答题时是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并作出具体的分析的,而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燕子”,然后用一个“等”字一带而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肯定会严重失分,第12页/共63页病例5: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根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答的是“用菊、兰
8、、燕子、明月”等“怎样”表现了“离恨苦”,重点在“怎样”,也即艺术技巧;而不是“用菊、兰、燕子、明月”表现了“离恨苦”。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主因。第13页/共63页学生优秀答卷:例1: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例2: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兰花沾露珠,象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
9、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的手法表现了离恨苦。第14页/共63页诗歌鉴赏答题要:想清楚,写明白。1、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先“想”清楚:“我该怎么答”。2、教师要训练学生“写”明白:“我要答什么”。第15页/共63页二、掌握答题基本模式。近几年的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以及参考答案,几乎为我们指明了复习的方向,从题型的设计到考题的内容,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第16页/共63页第一种模式:分析诗眼型【解答分析】:分析字眼型诗歌鉴赏题同炼字型的答题,即品味分析诗歌中某个有特点的字。它在题型设计上以考查赏析字眼或诗眼、词眼为主要形式。“字”或“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古人写诗作词,讲究
10、炼字,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因此,“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它通常是全篇的主旨所在。提问方式常常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等等。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第17页/共63页【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或解释该字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从字的活用,或修辞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层意和深层意。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烘托
11、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结构上有何作用等。第18页/共63页【示例1】2007年四川卷12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第19页/共63页【答题要点参考】:第一步指出字眼:本诗以“乱”为诗眼。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困,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这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
12、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闷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了极致。第三步点出该字情感作用: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20页/共63页【示例2】2007年全国卷: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问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第21页/共63页【答题要点参考】:第一步指出字眼:最传神的分别是“明”和“出”。第二步联系字词句,描述景象:“明”和“出”充分表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
13、光粼粼;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河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感。第22页/共63页第二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或全词的线索,或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以此来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第23页/共63页答题模式:第一步:点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分析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或达到的艺术效果。第24页/共63页例如2002年全国卷17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
14、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第25页/共63页答题要点:第一步点明该词作用:“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紧扣游子思乡主旨。第二步分析该词作用(或艺术效果):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26页/共63页第三种模式:分析意境型【解答分析】:“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图
15、景)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诗词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故意境型的答题须兼顾景、情、境三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第27页/共63页【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并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即意象(若题中已点出可省略)。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及画面所联系的主观情感或相关喻意。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三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相关术语(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高考 试题 诗歌 鉴赏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