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ppt(1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n 第一篇第一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先秦时期期第一篇第一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先秦时期先秦时期n先秦时期是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萌芽产生期,它们大都体现在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文艺思想多是蕴含于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中,而不是以专门化的文艺论述表现出来,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n这一时期的文学理念和批评以孔子为界线。孔子以前,严格地说还没有什么正式的文学理论批评。从孔子开始,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文艺思想成为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两派,分别从文艺的外部和内部规律
2、两方面,为后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第一章 孔子的文艺观第一章 孔子的文艺观一、文艺的作用:n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n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n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二、文艺的批评标准:n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n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n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n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n“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n“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襄公
3、二十五年)n棘子城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第一章 儒家的文学观:孔子的文艺观三、雅俗之辩:n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n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四、人品与艺术的关系:n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n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n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
4、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第二章 庄子的文艺观第二章 庄子的文艺观n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雕琢。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雕琢。擢(zhu)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l)工倕(chu)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二、技进乎道。二、技进乎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hu)然向然,奏刀騞(hu)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5、。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第二章 庄子的文艺观三、三、“道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意会,不可言传。n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
6、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n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
7、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n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忘言。第二章 庄子的文艺观n四、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文艺思想。四、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文艺思想。n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n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第三章第三章 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n孟子以意逆志、知人
8、论世的思想。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思想。n 1、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n 2、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於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
9、,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第三章第三章 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n墨子文艺功利思想:墨子文艺功利思想:禽滑厘问于墨子曰:“锦绣絺纻,将安用之?”墨子曰:“恶,是非吾用务也。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当此之时,黼黻无所用,而务在于完坚。殷之盘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迁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斵,以变天下之视;当此之时,文采之帛,将安所施?夫品庶
10、非有心也,以人主为心,苟上不为,下恶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时,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锦绣絺纻,乱君之所造也,其本皆兴于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夫奢安可穷哉?纣为鹿台糟丘,酒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妇女优倡,钟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卒身死国亡,为天下戮,非惟锦绣絺纻用耶?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
11、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禽滑厘曰:“善。”第三章第三章 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n韩非子韩非子“以功用为之的彀以功用为之的彀”的文艺思想。的文艺思想。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无以讼,此所以无辩之故也。乱世则不然,主上有令而民以文学非之,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矫之,人主顾渐其法令而尊学者之智行,此世之所以多文学也。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夫砥砺杀矢而以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
12、;然而不可谓善射者,无常仪的也。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逢蒙不能必中者,有常也。故有常则羿、逢蒙以五寸的为巧,无常则以妄发之中秋毫为拙。今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是以乱世之听言也,以难知为察,以博文为辩;其观行也,以离群为贤,以犯上为抗。人主者说辩察之言,尊贤抗之行,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是以儒服带剑者众,而耕战之士寡;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故曰:上不明,则辩生焉。第三章第三章 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n韩非子重内容而不重形式的文艺思想。韩非子重内容而不重形式的文艺思想。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13、。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所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所谓善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辨其辞,恐人怀其文而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辨。韩非子美在内质而不在外表的文艺思想。韩非子美在内质而不在外表的文艺思想。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
14、。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子重再现生活的文艺思想韩非子重再现生活的文艺思想。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难。”“孰易者?”对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第三章第三章 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n宋玉的美得适要说和宋玉的美得适要说和“曲高和寡曲高和寡”说。说。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
15、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登徒子好色赋)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对楚一部在)第四章 易传的文学思想n一、一、“象象”与与“物物”。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n二、阳刚和阴柔。二、阳刚和阴柔。易传认为除了乾卦六爻均为阳,坤爻六爻均为阴,属于全刚、全柔之外,其他各卦均是“分阴分阳,选用柔刚”而成的。n三、发展变化观。三、发展变化观。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
16、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n四、言为心声。四、言为心声。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第二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汉魏六朝时期第二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成熟n先秦时期主要是为文学理论和批评奠定了哲学和美学思想基础,汉魏六朝则是在这种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系统的具体的文学理论批评。n这一时期的共同特点则是自觉的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文学从学术中分裂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有了专业的文人队伍,同时也有了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这样体大思精的不朽巨著。n两汉经学时代的特点是强调文学和政治教化的关系、文
17、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外部规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与批评摆脱了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文学本身的创作和审美特征,注意对文学艺术表现技巧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第一章 汉代封建正统文艺观的确立n汉代儒家的文艺观与先秦儒家文艺观相比,有两个新的特点:一是保守性增强了,批评性减少了。汉儒对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作了明显的限制,无论是“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也好,“主文而谲谏”(毛诗序)也好,“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大序)也好,都是为了强调对上层统治者及其政治措施的批评,必须要限制在统治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对社会黑暗的揭发,不能触及统治者的地位和妨害封建秩序的稳固。二是汉
18、代儒家文艺思想对先秦儒家文艺思想做了更名深入、更加系统的阐述。这首先表现在美刺谏讽说的明确提出,对“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的阐述。其次是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把“志”和“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对文学的抒情性有了极为充分的论说,如“诗之为学,情性而已”(翼奉语),“诗者,持也”(诗纬),“抒其胸而发其情”(刘向语)。再次是进一步明确了文学和现实、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公羊传解诂)。第二章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第二章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n一、“骚自怨生”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19、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第二章 司马迁的文学思
20、想n二、发愤著书说。二、发愤著书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n三、实录说。三、实录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班固汉书
21、)第三章 诗大序的文学思想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
22、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第四章 王充“真”“善”“美”文学观n一、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一、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但他对文学作品中的夸饰了解不够但他对文学作品中的夸饰了解不够)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
23、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听者以为真然,说而不舍;览者以为实事,传而不绝。不绝,则文载竹帛之上;不舍,则误入贤者之耳。至或南面称师,赋奸伪之说;典城佩紫,读虚妄之书。明辨然否,疾心伤之,安能不论?传书言:杞梁氏之妻向城而哭,城为之崩。此言杞梁从军不还,其妻痛之,向城而哭,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夫人哭悲莫过雍门子。雍门子哭对孟尝君,孟尝君为之于邑。盖哭之精诚,故对向之者凄怆感动也。夫雍门子能动孟尝之心,不能感孟尝衣者,衣不知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今城,土也。土犹衣也,无心腹之藏,安
24、能为悲哭感动而崩?使至诚之声能动城土,则其对林木哭,能折草破木乎?向水火而泣,能涌水灭火乎?夫草木水火与土无异,然杞梁之妻不能崩城,明矣。或时城适自崩,杞梁妻适哭。下世好虚,不原其实,故崩城之名,至今不灭。第四章 王充“真”“善”“美”文学观n二、增善补恶,有补于世,反对片面追求形式之美。二、增善补恶,有补于世,反对片面追求形式之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是故周道不弊,则民不文薄;民不文薄,春秋不作。杨、墨之学不乱儒义,则孟子之传不造;韩国不小弱,法度不坏废,则韩非之书不为;高祖不辨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转,则陆贾之语不奏;众事不失实,凡论不坏乱,则桓谭之论不起。故夫贤圣之兴文
25、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於化,化有补於正。孝武皇帝好仙,司马长卿献大人赋,上乃仙仙有凌云之气。孝成皇帝好广宫室,扬子云上甘泉颂,妙称神怪,若曰非人力所能为,鬼神力乃可成。皇帝不觉,为之不止。长卿之赋,如言仙无实效,子云之颂,言奢有害,孝武岂有仙仙之气者?孝成岂有不觉之惑哉?第四章 王充“真”“善”“美”文学观n三、反对复古,提倡独创三、反对复古,提倡独创。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辨士则谈其久者,文人则着其远者。近有奇而辨不称,今有异而笔不记。比喻之证,上则求虞、夏,下则索殷、周。秦、汉之际,功奇行殊,犹以为后。又况当今在百代下,言事者目亲见之乎?五经、六艺为文,诸子传书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学 理论 批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