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质.pptx
《鲁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质.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鲁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优质优质一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第2页/共31页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近日点远日点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2、公转的轨道1 1月初月初7 7月初月初第3页/共31页4 4 4 4、公转的周期、公转的周期、公转的周期、公转的周期 365365日日6 6时时9 9分分1010秒秒(1(1恒星年恒星年)第4页/共31页1 1、公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 2、公
2、转的轨道、公转的轨道3 3、公转的公转的速度速度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较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较快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4 4、公转的周期、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的特点第5页/共31页自转和公转的结合自转和公转的结合第6页/共31页自转和公转的结合自转和公转的结合形成黄赤交角形成黄赤交角23262326第7页/共31页自转和公转的结合自转和公转的结合“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形成黄赤交角形成黄赤交角232623266634663423
3、262326第8页/共31页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影响夏至日夏至日 6.22冬至日冬至日12.222326N2326N2326S2326S00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春分日春分日 3.21秋分日秋分日 9.23春分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9页/共31页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二分二至日春分春分3.213.21夏至夏至6.226.22秋分秋分9.239.23冬至冬至12.2212.22第10页/共31页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二分二至日判读判读夏至日夏至日6.226.22冬至日冬至日12.2212.22春分日春分日3.213
4、.21秋分日秋分日9.239.23春分日春分日3.213.21夏至日夏至日6.226.22秋分日秋分日9.239.23冬至日冬至日12.2212.22左倾左冬右倾右冬1 1月初月初7 7月初月初近日点近日点远日点远日点较快较快较慢较慢1 1月初月初7 7月初月初近日点近日点远日点远日点较快较快较慢较慢第11页/共31页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H)南南西西北北东东地平面上(太阳高度地平面上(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是指太阳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夹角是指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是指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12点点的太阳高度角的太阳高
5、度角夜半球:太阳高度0晨昏线:太阳高度0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半球:太阳高度0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第12页/共31页303060600 0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减小9090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即12点的经线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第13页/共31页S S23.5 N23.5 N23.5 S23.5 S60 N60 N60.5 S60.5 SN N0 0 0 0直射光线直射光线判判断断直直射射光光线线第14页/共31页春秋分春秋分90906060303000南极南极南极圈南极圈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
6、极圈北极圈北极北极0 0 90906060303000北极圈北极圈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总结:分析依据:分析依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置第15页/共31页探究:图中四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化?总结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分析依据:分析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第16页/共31页近大远小近大远小分析依据:分析依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总结:夏至日:夏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半球
7、南半球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冬至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北半球北半球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赤道一年两次最小值)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326N2326N2326S2326S春分日春分日秋分日秋分日春分日春分日第17页/共31页S SN N2326N2326N40N40N夏至日夏至日 H=90 两点纬度差两点纬度差 纬度差纬度差(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所求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同同“减减”异异“加加”计算计算40N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太阳高度(角)在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地球 公转 地理 意义 优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