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电子.pptx
《资本论选读电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选读电子.ppt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讲 资本论总体介绍当今学术界对待资本论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应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应该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有过时,其中有许多原理仍然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第1页/共50页资本论过时论 理由1:资本论是100多年前的著作,对于现代经济已经没有指导意义。点评: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仍然没有消失,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货币的基本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内的一切商品经济规律都适应。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资本论所阐述的经济原理,仍可帮助我们全面认识、研究这些变化。3)一种
2、理论诞生的时间是否久远,决不是判断它是否过时的尺度,关键是它是否有生命力。第2页/共50页资本论过时论(续)理由2:资本论没有预见到社会主义存在市场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局限性的突出表现。点评:1)资本论中的社会主义还不是现存的社会主义,而是作为理论原理的社会主义,因而他不可能预见到现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市场经济;2)理论的局限性有多种含义。第一是相对真理意义上局限性,即任何理论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正确的,当条件等变化时,其对实践的指导受到了限制,因而需要从实践出发,加以灵活运用,才能真理作用。资本论的局限性实际上是真理的相对性。第3页/共50页资本论过时论(续)点评:第二,理
3、论本身就有局限性或某种错误,只有在这局限性之外,理论才是真理。超出一定的范围,就没有指导意义了。第三,出现新的情况原有的理论没有这种情况,也不具备对新的指导意义。第4页/共50页资本论没有过时观点理由1:资本论过时论是对资本论的研究一知半解甚至无知误解。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资本论在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时,不仅进行了制度分析,即着重揭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具有历史暂时性,而且也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即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特别是作为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是资本主义战胜以往生产方式,创
4、造巨大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资本论的研究我们从两方面都应注重,这样一方面制度分析可以使我们划清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另一方面机制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与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第5页/共50页资本论没有过时观点理由2: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未必过时。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德国每年的销售量一直保持在750册左右,而近年来又有所回升,特别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出现,人们在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审视,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与分析的结论是正确的,导致资本论因销售量急剧上升而一度脱销。(2008年资本论的销量由每年
5、750套增加到2500套,相当于中国10万套的销量)第6页/共50页资本论没有过时观点理由3: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资本论中的许多原理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从企业层面看,有资本循环与周转的运行规律;从市场层面看有价值规律,平均利润率理论和机器大工业技术基础决定的生产要素流动规律;从宏观层面看,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货币流通规律。另外关于银行资本,信用制度,股份制,合作制度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第7页/共50页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改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
6、动价值论;建立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与社会主义产生并取得胜利的趋势。第8页/共50页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就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注意:马克思经常把生产方式当做生产关系来使用,尽管社会生产方式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但在此,生产方式是指包括直接的生产过程、交换、分配和消费在内的广义的生产关系。第9页/共50页资本论为什么要把生产关系当做其研究对象?鉴于古典经济学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内容和历史性质,他们总是“孤立个人的生
7、产”。马克思把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阶级对抗性和历史暂时性,并以此和古典经济学划清界限。马克思在这个限度内,强调要研究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10页/共50页资本论为什么要把生产关系当做其研究对象?把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由资本论的研究目的所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要揭示这些规律,就只能在物质的社会关系中或经济关系中区寻找,而这种关系又是与物质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只能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第11页/共50页资本论第一卷是如何分析古典
8、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异同点的?从产生的时间看,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和上升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对抗性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而庸俗经济学则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成熟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阶级矛盾突出起来。从阶级倾向看,古典经济学斗争的主要锋芒是封建地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反对商业垄断组织和大地主享有的特权,以及中世纪封建行会制度和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庸俗经济学的斗争锋芒主要是无产阶级,其主要任务是粉饰资本主义制度和反对工人的罢工运动。第12页/共50页资本论第一卷是如何分析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异同点的?从研究方法看,古典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虽然不彻底
9、,但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庸俗经济学则是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只是为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对一些最粗浅的经济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从科学性上,古典经济学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至少能够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进行公正无私的探索和不偏不倚的研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首次分析了社会资本的运动,揭示了其中的矛盾。而庸俗经济学却完全辩护的论调,缺乏科学性,“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无私公正的科学探讨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第13页/共50页对资本论作现代解析的态度明确政治经济学所处的历史任务。政治经济学一般分为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该划分标准有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因此
10、。处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与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最为明显的区别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但两者都要分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阐明社会的性质,分清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处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政治经济学的使命是批判和推翻其所处的社会,而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学的使命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提高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增进社会福利。第14页/共50页对资本论作现代解析的态度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应该成为其指导思想。但必须注意到马克思是身处资本主义条件下创立政治经济学的,作为批判旧社会的武器,其批判的目
11、标指向非常明确。而现在我们处于生活会展业阶段,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思维,不应该是批评家,即用资本论中的某些提法作为教条去批判改革中的某些做法,否认改革的主流成果,而应该是建设者,即根据资本论的逻辑与思维,寻找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第15页/共50页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今经济学的两大体系。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层次可以有两个方面:第一,本质层次,即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第二,表层层次的分析,即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偏重于对生产关系的本质分析,即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性,特别注重经济关系运动
12、的规律性分析,它建立的各种经济关系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经济变量关系的分析,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第16页/共50页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两者都涉及制度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偏重于经济运行分析的西方经济学,也会涉及到经济制度的分析,但它把制度作为分析的前提,着重研究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偏重于生产关系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涉及经济运行分析,但它对经济运行的分析重点涉及各种生产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配置与调整。第17页/共50页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联系(续)两者都涉及资源的
13、配置研究。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其效率目标是帕累托最优。但对资本论的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研究资源的配置,它将资源配置进一步抽象为社会劳动,资源配置被界定为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其配置的效率标准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资本论第一卷,第75-76页)两者研究的出发点相同,即都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研究的出发点。第18页/共50页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卷I P8“本书的
14、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P11即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第19页/共50页资本论三卷间的总体逻辑结构 第一卷为“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为“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但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在资本论的逻辑体系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与经济范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运转的轴心。资本论分析角度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分析,二是机制分析。从制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而机制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
15、方式是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实现方式和运行机制。第20页/共50页资本论三卷间的总体逻辑结构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集中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本身的生产,指出资本积累与剩余价值再生产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是对资本运动的两个角度的规定,前者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研究,后者是从剩余价值角度研究,但实质是一样的。第21页/共50页资本论三卷间的总体逻辑结构资本论第二卷以产业资本为对象,但以流通过程为角度。既考察属于流通的范畴,又从流通角度考察有关生产的范畴,指出“资本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资本的本质在于运动。”揭示了资本流通的规律,同时通过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完成了他关于资本积
16、累和剩余价值再生产的论述,为第三卷对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的考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第22页/共50页资本论三卷间的总体逻辑结构资本论第三卷以资本主义总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了剩余价值在各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形式及其数量界限的规律。第23页/共50页资本论第一卷的基本逻辑结构本篇共分“商品与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资”和“资本的积累过程”七篇二十五章。基本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学说。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论 选读 电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