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贸易理论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贸易理论3.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国国国际贸际贸易理易理易理易理论论、政策与、政策与、政策与、政策与实务实务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古典古典古典贸贸易理易理易理易理论论 本本章章我我们们将将回回顾顾历历史史,梳梳理理亚亚当当.斯斯密密、大大卫卫.李李嘉嘉图图和和约约翰翰 穆穆勒勒等等古古典典经经济济学学家家关关于于分分工工和和贸贸易易的的思思想想脉脉络络,由由此此了了解解国国际际贸贸易易理理论论如如何何产产生生和和发发展展的的,国国际际贸贸易易理理论论的的模模型型是是如如何何一一步步步步突突破破理理论论局局限性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限性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第一节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一、重商主义产生
2、的时期及背景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重重商商主主义义(Mercantilism)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绝对地多卖
3、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本身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n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赚取到更多的货币。为了使对外贸易中进口小于出口,他们主张发展本国制造业,并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第二节第二节 亚当亚当斯密的斯密的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著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名经济学家
4、。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为古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斯密的思想对国际贸易,斯密的思想对国际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7761776年年,斯 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国富富论论)。二、绝对成本论二、绝对成本论分工提高效率针的制作未分工之前: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制作20梅针分工之后:平均每个工人生产4800梅针1、斯密非常重视分工,认为分工是导致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n 国际分工是指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超出国家界限的结果。国际
5、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形式国际分工的形式 垂直型是指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和出口制垂直型是指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和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发达国成品、进口原料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发达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多为这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多为这种形式。它实际上是传统的工业国与农矿业国之种形式。它实际上是传统的工业国与农矿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的延续。间的国际分工的延续。水平型是指经济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水平型是指经济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形式,既有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部门内部分工形式,既有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部门内部的分工。发
6、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多为此种类型。的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多为此种类型。混合型指和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垂直型,混合型指和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垂直型,和另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水平型。一般来说,和另一部分国家之间的分工是水平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属于这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属于这种类型,发达国家之间是水平型,发达国家和发种类型,发达国家之间是水平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垂直型。展中国家之间是垂直型。2、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
7、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优势(Absolute advantageAbsolute advantage);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3 3、斯密认为这是绝对的优势,可能是该国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者是后天所拥有的获得优势。自然优势,就是比如
8、说一个国家先天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包括一些自然条件。获得优势,后天所获得的优势,就是一个国将长期从事某种商品的生产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形成的一些技术,而且还包括一些设备、大量的资金。三、三、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1、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劳动动生生产产率率,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R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R/L)来表示,其中QR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国在该产品就有绝对优势(2)用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L/Q来表示。国在该产品上有绝对优势例子:假设现有两
9、国:中国和美国,都生产棉布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要素投入,且两国的劳动力数量都是100人人。棉布(万米)棉布(万米)小麦(吨)小麦(吨)中国中国10050美国美国80100表表2.1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棉布(万米)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80100棉布(人均产量)小麦(人均产量)中国 1=100万米/100人 0.5=50吨/100人美国 0.8=80万米/100人1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棉布(万米)小麦(吨)中国10050美国80100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较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较棉布棉布=L/Q小麦小麦中
10、国中国1=100人/100万米2=100人/50吨美国美国1.251 2、比较结果(原因和流向)、比较结果(原因和流向):中国在中国在棉布棉布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在美国在小小麦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n贸易格局的产生贸易格局的产生同种产品价格存在差别,就可能会使某些人同种产品价格存在差别,就可能会使某些人从事贸易而套取利润。从事贸易而套取利润。第一个聪明的美国人会运出小麦卖到中国第一个聪明的美国人会运出小麦卖到中国 第一个聪明的中国人会运出大米卖到美国第一个聪明的中国人会运出大米卖到美国n专业化的分工格局专业化的分工格局由于所以美国完全专业化生产由于所以
11、美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小麦,把所有劳动要素资源都配置到小麦生产小麦,把所有劳动要素资源都配置到小麦生产中去,不生产大米。中国不生产小中去,不生产大米。中国不生产小麦,只生产大米。所以,两国进行完全的专业麦,只生产大米。所以,两国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化分工生产。3 3、贸易利益:、贸易利益:表表2.4 2.4 中美两国分工前后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中美两国分工前后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 中中 国国 美美 国国 合计合计棉布棉布小麦小麦棉布棉布小麦小麦棉布棉布小麦小麦分分工工前前生产量生产量502528657890交换比例交换比例1:0.51:1.25消费量消费量502528657890分分工工后后生产
12、量生产量10000100100100交换比例交换比例1:1消费量消费量70303070100100分工分工前后前后+22+10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先进性与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在于: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在于:(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3)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局
13、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局限性 前提条件前提条件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5、规模报酬不变;6、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施加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且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8、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9
14、、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一种种特特例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有兄弟俩都另立了门户。哥哥家养一头牛,弟弟家有一台拖拉机。如果用牛耕地,一天可赚40块钱,搞运输能赚60块钱;拖拉机耕一天地可赚50块钱,搞运输能赚100块。刚开始时,兄弟俩都是上午耕地,下午跑运输,一天下来,哥哥收入50块,弟弟收入75块。几天过后,聪明的弟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哥俩一天干两种活,不如分一下工。于是就找哥哥说,从今以后,你替我耕地,我则专门跑运输,每天除了你耕地得到40块外,我再给你20块作为你替我耕
15、了半天地的报酬,这样,你就可以得到60块,比以前多得10块,我在支付了给你的报酬之后,还能得到80块,比以前多5块,对我们俩都有好处。哥哥半信半疑,不知这多出的15块是从哪里来的。第三节第三节 大卫大卫.李嘉图的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大卫一、大卫.李嘉图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David Ricardo,1772-1823)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27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岁时第一次接触经济学,Smith的著作的著作国富论国富论激励了激励了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家资百万的股票经纪人成为一名经济学家经济学
16、家。他是。他是17个孩子中的老个孩子中的老三,三,14岁时被他父亲雇用在自己岁时被他父亲雇用在自己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所开股票交易所工作,所以,“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他所受到的正规教育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的经济学家所受到的最贫乏的教育育”。21岁与家庭决裂,岁与家庭决裂,40岁离岁离开商界,开商界,1817年出版了的主要代年出版了的主要代表作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如果两个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外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20),而制鞋时则强13(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
17、不是对双方都有利吗?”二、大卫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一)前提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存在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异而不是绝对差
18、异之外,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与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基本一样。棉布(万米)棉布(万米)小麦(吨)小麦(吨)中国中国10050美国美国150100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如何判断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呢?一般有两种方式:通过计算相对劳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来确定。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产品产品A 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B)=产品产品A A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生产率/产品产品B B的劳
19、动生产率的劳动生产率 V VA A=(Q=(QA A/L L)/(Q(QB B/L L)=Q QA A/Q QB B棉布棉布/小麦小麦小麦小麦/棉布棉布中国中国2=1/0.5 0.5=0.5/1美国美国1.5=1.5/1 0.67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劳动力100)2、用产品的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即:产品产品A 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 B)=单位产品单位产品A A的要素投入量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单位产品B B 的要素投入量的要素投入量 C CA A=(
20、=(L L /Q QA A)/(L L /Q QB B)棉布棉布小麦小麦中国中国0.5=1/2 2=2/1美国美国0.67=0.67/11.5=1/0.67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评介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评介先进之处:提出了相对成本的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发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为实行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存在缺陷:假设太多,尤其是“静止效应”使此模型与现实脱节。第四节第四节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一、约翰一、约翰穆勒,也是当时资本主义最为穆勒,也是当时资本主义最为繁荣时期的一位经济学家,是位天才
21、般繁荣时期的一位经济学家,是位天才般的人物,的人物,3岁学习希腊文,岁学习希腊文,7岁熟读柏拉岁熟读柏拉图的对话,图的对话,8岁学习拉丁语,岁学习拉丁语,13岁时已对岁时已对经济学有了相当的见解。他是李嘉图的经济学有了相当的见解。他是李嘉图的学生,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和大卫学生,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之上,对国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之上,对国际贸易作了进一步研究。他写了一部际贸易作了进一步研究。他写了一部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当中,在这本书当中,他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他对他的老师他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他对他的老师李嘉图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李
22、嘉图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茶壶茶壶中国中国12日国日国15二、相互需求原理二、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约翰穆勒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穆勒认为,本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成本,而外国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为得的生产成本,而外国商品的价值则决定于为得到这种商品而支付给外国的本国商品的数量,到这种商品而支付给外国的本国商品的数量,就是说外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国际贸易条件。就是说外国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国际贸易条件。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相互需求强度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相互需求强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化。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化。茶杯茶杯中国日本KLAB1O25Y:茶壶X:茶杯1.互惠贸易的范围互惠贸易
23、的范围 两国之间的交换比率两国之间的交换比率 (或国际贸易或国际贸易条件条件 )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确定。国际商品由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确定。国际商品交换的比例上限是对方国家国内商品交换的比交换的比例上限是对方国家国内商品交换的比率,下限是本国国内商品交换的比率。率,下限是本国国内商品交换的比率。n2.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的确定互惠贸易的交换比率的确定 两国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两国进行贸易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是根据两国消费者的爱好和境况进行调是根据两国消费者的爱好和境况进行调整,直到双方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恰好整,直到双方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恰好相等时确定下来。相等时确定下来。中、日的茶壶和茶
24、杯交换比例为1:3,两国的彼此需求相等,都为这一比例的100倍,即日本对中国的茶壶的需求量为1001100,中国对日本的茶杯需求量为1003300,这时,国际需求方程式为:1001:10031:3 假定中国对日本的茶杯需求量由原来3个的100倍下降为80倍,而日本对茶壶的需求量仍为100倍,这时,日本为了得到中国的茶壶,必须降低茶杯的交换价值。假定交换比例为1:4,这一交换比例的变化,一方面将刺激中国对茶杯的需求,使其对茶杯的需求量由803上升为804,另一方面将抑制日本对茶壶的需求,其市场需求量可能为801,于是,新的需求方程式为:(801):(804)1:4三、基于相互需求的贸易条件与国际
25、贸易三、基于相互需求的贸易条件与国际贸易均衡均衡1 分析工具。对国际贸易均衡的分析,需借助于贸易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和提供曲线等分析工具。贸易条件也称国际交换比率,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其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0XYX0KI2I1I0Y0价格比率价格比率无贸易进行的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比率无贸易进行的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比率 0XYKI2TTBDI1QPSptti1i2kqs甲国乙国CA0XYE0I2T0T1BAI0P1I1E1E2P2S1S2T2XT2T1T0S2P2S1P1X2X10000XYE0I2T0T1BAI0P1I1E1E2P2S1S2T2XT2T1T0S2P2S1P1X2X1XYA0B提供曲线提供曲线 甲甲乙乙Q2Q1E贸易的范围以及贸易条件改善贸易的范围以及贸易条件改善 X10Y2Y1Y3XYTTT”t 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均衡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均衡 XYAT0BtT或或tX0Y0Review:Review:第二章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第二节第二节 亚当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大卫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