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经络病证颤证中医内科学.pptx
《肢体经络病证颤证中医内科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肢体经络病证颤证中医内科学.ppt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概 念念第1页/共34页 定义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振掉”、“颤振颤振”、“震颤震颤”。第2页/共34页 源流源流内经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对本病已有认识。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日: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其“掉掉”字,即含震颤之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
2、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要精微论有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之论,素问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又有又有“其病摇动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眩巅疾”、“掉振鼓栗掉振鼓栗”等描述,阐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第3页/共34页明代楼英明代楼英医学纲目医学纲目颤振颤振说:说:“颤,摇也;振,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疲,其势为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疲,其势为缓。缓
3、。”还指出:还指出:“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肯定了肯定了内经内经肝风肝风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瘛疚有别。病与瘛疚有别。王肯堂王肯堂证治准绳证治准绳颤振颤振进而指出:进而指出:“此病壮年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
4、有之,老年尤多。夫老根据本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病的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火,极为难治”,“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清痰调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星附散、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参术汤补之;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参术汤补之;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人战振,宜定
5、振丸。痰汤加竹沥;老人战振,宜定振丸。”中肯地论中肯地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预后和治疗。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预后和治疗。第4页/共34页孙一奎孙一奎赤水玄珠赤水玄珠颤振门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气虚颤振,用参术汤用参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外又指出:。此外又指出:“木火上盛,肾阴不充,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治法宜“清上补下清上补下”。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迨至清代,张璐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张氏医通
6、颤振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I临床实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充实。第5页/共34页 范围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 发性震颤、甲状发性震颤、甲状腺
7、机能亢进等,凡具有颤证临床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腺机能亢进等,凡具有颤证临床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第6页/共34页诊查要点诊查要点第7页/共34页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多发生于中
8、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于脑部病变。第8页/共34页 病证鉴别病证鉴别颤证与瘛疚的鉴别颤证与瘛疚的鉴别瘛疚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瘛疚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
9、,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第9页/共34页 相关检查相关检查颅脑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眼底角膜色素环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眼底角膜色素环(KF环环)检查,血铜、检查,血铜、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检测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检测T3、T4及甲状腺机能,有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助
10、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第10页/共34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第11页/共34页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属实。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多为实证;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多为实证;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多为虚证。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多
11、为虚证。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第12页/共34页 治疗原则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壅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壅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热、化痰、熄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
12、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肾,治病求本。第13页/共34页 证治分类证治分类1风阳内动证风阳内动证 主证:主证: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证机概要:证机概要: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治法: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镇肝熄风,舒筋止颤。代表方:
13、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第14页/共34页常用药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黄、白芍、玄参、龟板、天镇肝熄风止颤;生地黄、白芍、玄参、龟板、天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
14、牛膝、杜仲、桑寄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黄芩、山栀清热泻火;夜交藤、茯生滋补肝肾;黄芩、山栀清热泻火;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神宁心安神。加减加减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牡丹皮;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肢体 经络 病证颤证 中医 内科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