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接触网腕臂组装工具.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制接触网新型腕臂组装工具上海铁路局上海高铁维修段上海铁路局上海高铁维修段 沪宁车间供电沪宁车间供电QCQC小组小组目录前言小组简介选择课题3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4提出方案&确立最佳方案5制定对策6对策实施效果检查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标准化1 截止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 1.9 万公里,占据了世界高速铁路总运营里程的 60%以上。中国高速铁路引领着全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日常的养修维护作业显得格外重要。在高速铁路养修维护作业中,安全、高效、新型的作业工机具,实用而具有创新性的作业方法对于高速铁路的发展日益重要。上海铁路局上海高铁维修段,承担着长三角
2、沪宁、沪杭、宁杭三条重要高铁线路基础设施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供电专业养护维修任务里程高达700公里。为了保证供电的安全与稳定,供电专业在日常作业中,结合现场情况,在原有的施工工艺与作业流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前前 言言背背景景2小组小组简介表简介表QC小组名称上海高铁维修段沪宁车间供电QC小组成立日期2013.01小组注册日期2013.03注册号2013-GD-01课题名称研制接触网新型腕臂组装工具小组类型创新型活动起始日期2015.01本课题注册日期2015.03小组成员概况序号姓名性别文化程度职称组内分工1徐皓男本科工程师组长2李翔男本科工程师副组长3邓婕女本科工程师副组长4江开春男研
3、究生助理工程师组员5崔中一男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组员6戴泽浩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组员7胡怀洲男大专高级工组员8徐思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组员学习情况人均接受QC教育超过90小时小组历年获奖情况2014年高铁供电安全工器具存储研究与管理实践上海局一等奖2015年非支锚支定位卡子锈蚀的预防和整治上海局一等奖小组结构:职称: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师1人。学历:大专1人,本科5人,研究生2人小组小组简介简介车间主任 徐皓 江开春副组长 邓婕崔中一胡怀洲戴泽浩徐思副组长 李翔3选择课题选择课题选择课题原原因因腕臂,是接触网支撑装置,它通过绝缘子固定在支柱上,实现对定位装置的固定。目前腕臂组装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平
4、面组装。随机抽取随机抽取随机抽取随机抽取10101010名接触网工进行传统平面腕臂组装,名接触网工进行传统平面腕臂组装,名接触网工进行传统平面腕臂组装,名接触网工进行传统平面腕臂组装,4 4 4 4人按照要求完成腕臂组装,人按照要求完成腕臂组装,人按照要求完成腕臂组装,人按照要求完成腕臂组装,6 6 6 6人安装不符合标准。人安装不符合标准。人安装不符合标准。人安装不符合标准。选择课题选择课题传统腕臂组装统计分析:传统腕臂组装统计分析:对错误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得到下列结果:对错误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得到下列结果:对错误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得到下列结果:对错误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得到下列结果:项目查新
5、: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网查重,未发现腕臂组装的相关文献报道项目查新: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网查重,未发现腕臂组装的相关文献报道。选择课题选择课题4设设定定目目标标设定目标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40%现状目标90%21分钟6分钟现状目标腕臂装配一次合格率腕臂装配一次合格率腕臂组装时间腕臂组装时间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彻底解决了度量不准、零部件装斜、部件装反、组装不同面的问题。预留10%不可控出错。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现在的装配时间=备料+腕臂组装+力矩紧固=5+12+4=21 分钟预估新型工具装配时间=备料+腕臂组装+力矩紧固 =1+3+2=6 分钟5提出最佳方案提出最佳方案&
6、确立最终方案确立最终方案1、提出各种方案 设计一种腕臂组装装置,考虑其使用方便,缩短腕臂组装时间,提高腕臂组装的准确性,该装置在产品材料上考虑光滑,耐腐蚀,耐磨耗,底座稳定等特殊要求。各方案具体技术要求为:(1)高韧性、防腐蚀,重量轻,寿命不少于5年;(2)滑道光滑,装置移动阻尼小,调节方便;(3)各部件焊接良好,不会脱落,保证装置的完整性;(4)整体安装拆卸操作方便,不增加工作量;(5)装置定位部分保持平行,保证上、下腕臂的相对空间位置。提出最佳方案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确立最终方案方案1 固定支架 方案一: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主体模型,主体结构不可调,针对特定尺寸腕臂组装。该方案不能充分利
7、用立体空间,局限性大,支架不可调节,不能满足现场需要。提出最佳方案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确立最终方案方案2 可调式支架 方案二:主体可调,中间加入可调L型支架,可针对不同尺寸腕臂完成组装。方案二尺寸可调、灵活性高、现场可用性高。针对腕臂的尺寸结构,考虑设计的装置能够满足最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减轻组装人员的身减轻组装人员的身体负担,提高组装准确度体负担,提高组装准确度,现创新设计立面腕臂组装装置。该工具将上、下腕臂空间张开,开孔处两根腕臂保持平行;各个零部件分装在腕臂的相应位置,竖直向下,方便加载力矩方便加载力矩,提高了组装准确度;装置占地面积小,组装过程中使用的各个工具集中摆放工具集中摆放
8、在一起,方便使用,提高组装效率;可移动可移动“L”型支架型支架用于依据平腕臂的具体尺寸进行滑动调节。可移动装置底座可以依据整体腕臂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上述两个调节部分提高了设计装置的通用性。整体设计初步达到了前期预设目标。提出最佳方案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确立最终方案 经小组讨论,该装置的“L”型支架装上平腕臂后会出现卡滞现象。当固定平腕臂后,“L”型支架竖边易产生变形,继而影响支架贴片与水平滑道的滑动状态,增加摩擦阻力,影响组装效率。提出最佳方案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确立最终方案方案3 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优化设计图 方案三:立面腕臂组装设备优化设计,对“L”型支架进行改进。QC小组深入
9、思考,决定采取三角形稳定结构,加装一段斜撑。三角形结构稳定,受力均匀,基本解决了支架竖边“l”变形的问题。提出最佳方案提出最佳方案&确立最终方案确立最终方案(4)方案技术指标对比针对以上三种结构设计方案,小组成员从实用性和加工难度等方面对个方案进行了优缺点比较,如下表所示: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结构设计方式固定支架组装工具设计立面腕臂组装工具设计立面腕臂组装工具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与平面组装相比,单边支撑装置设计将腕臂结构初步放入空间内进行组装。实现空间组装,主体可调,中间加入可调L型支架,可针对不同尺寸腕臂完成组装。针对方案二中的“L”型支架卡滞问题,增加了斜撑,使得腕臂调整更加方便,提高了装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接触 网腕臂 组装 工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