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3《诗歌三首:明月几时有》教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pptx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3《诗歌三首:明月几时有》教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3《诗歌三首:明月几时有》教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3课时13.水调歌头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课堂小结07跟踪检测08积累拓展09课后作业101.掌握“宫阙”“绮户”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诵读并默写课文,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重点)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难点)学习目标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
2、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新知导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元丰三年(1080年),他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作者简介助学资料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
3、,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创作背景助学资料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创作背景助学资料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
4、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知识链接助学资料把酒:端起酒杯。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寒:经受不住。起舞弄清影: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何事:为什么。宫阙:宫殿。何似:哪里比得上。绮户:雕花的窗户。理解词义预习思考速 读课 文思考1:疏通文意。思考2:赏析诗句,品味情感。思考问题预习思考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
5、感知初读课文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主探究初读课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自主探究初读课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
6、比得上在人间。自主探究初读课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自主探究初读课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自主探究初读课文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课文探究精读课
7、文上阕写到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课文探究精读课文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课文探究精读课文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文章在小序中便说“怀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三首:明月几时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3诗歌三首:明月几时有教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47950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