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主要参数及测量.pptx





《齿轮主要参数及测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轮主要参数及测量.ppt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渐开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及测量一、渐开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及测量1.齿数z2.模数m3.齿顶圆直径da4.齿根圆直径df5.压力角6.齿顶高系数ha*7.顶隙系数c*8.变位系数x9.螺旋角第1页/共71页(1)齿数z齿数z的确定很简单依次数出即可。若z17,应该考虑齿轮的变位。准确数出齿轮齿数z,当z为偶数时,可直接用精密游标卡尺或千分尺在不同的径向方位上测量da和df几组数据,取平均值(2)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的测量第2页/共71页当z为奇数时,不能直接测出齿顶圆直径,可先测得Da值(见图),通过公式计算求得齿顶圆直径da为第3页/共71页(3)模数m和压力角的测定公法线千分尺
2、 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位置第4页/共71页齿廓间的公法线长度AB与所对的基圆上的弧长A0B0长度相等。卡尺跨过k个齿,测得齿廓间公法线长度为Wk,然后再跨过K+1个齿测得其长度为Wk+1第5页/共71页 测定时使卡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测定时使卡尺的卡脚与齿廓工作段中部附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近相切,即卡脚与齿轮两个渐开线齿面相切在分度圆附近。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在齿轮的分度圆附近。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在齿轮的不同部位测量多次,取其平均值。不同部位测量多次,取其平均值。注意注意第6页/共71页分别用=15和=20代入求出两个模数值,模数值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m和即为所测齿轮的
3、模数和压力角。第7页/共71页(4)变位系数x的测定与计算被测齿轮也许是变位齿轮,此时还需确定变位系数x第8页/共71页(5)齿顶高系数h*a 和 顶隙系数c*的测定与计算第9页/共71页齿根圆直径df可用游标卡尺测定,仅h*a、c*未知,分别用h*a=1,c*=0.25和h*a=0.8、c*=0.3两种标准值代入,符合上式的一组即为所求的值。第10页/共71页(6)螺旋角的测量螺旋角的粗测量有滚印法、直接测量法、齿顶圆计算法第11页/共71页首先取出需要测量的斜齿轮采用滚印法测得斜齿轮齿顶圆的螺旋角1。为提高滚印测量的准确性,在一组滚印中测得多个齿顶圆螺旋角1,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该斜齿轮的
4、齿顶圆螺旋角1。(a)滚印法第12页/共71页(b)齿顶圆计算法即根据已经测出的齿顶圆直径da,由公式计算出螺旋角返回第13页/共71页二、渐开线圆柱齿轮主要精度及测量(旧标准)二、渐开线圆柱齿轮主要精度及测量(旧标准)(1)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单个齿轮1、传动的准确性;、传动的准确性;2、传动的平稳性;、传动的平稳性;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4、传动侧隙。、传动侧隙。齿轮副 GB/T 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以下简称:旧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89年10月1日实施 第14页/共71页 不同的齿轮,要求也不同:不同的齿轮,要求也不同:高速齿轮
5、:侧重传动平稳性;高速齿轮:侧重传动平稳性;低速重载齿轮:侧重载荷分布均匀;低速重载齿轮:侧重载荷分布均匀;分度齿轮:侧重传动准确性,且传动侧隙要小。分度齿轮:侧重传动准确性,且传动侧隙要小。第15页/共71页第公差组控制传递运动的准确性第公差组控制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等第公差组控制载荷分布均匀性 每个公差组都分为12个精度等级,齿厚偏差用C D E F.14个代号表示第16页/共71页1 1第公差组精度指标及测量及测量(1 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Fr Fr(公差(公差FrFr)定义: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第17页
6、/共71页测量仪器:齿圈径向跳动检查仪测量步骤:。合格性判断:若FrFr,则该项目合格,否者不合格。第18页/共71页(2 2)公法线长度变动)公法线长度变动FwFw(公差(公差Fw Fw)定义:齿轮一转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图所示。第19页/共71页测量步骤:(1)将记录的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的变动值。Fw=Wmax-Wmin合格性判断:若FwFw,则该项目合格,否者不合格。第20页/共71页(3 3)齿距累积误差)齿距累积误差FpFp(公差(公差FpFp)和和K K个齿距累积误差个齿距累积误差FkpFkp定义: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
7、长与公称弧长的最大差值(绝对值)。即最大齿距累积偏差和最小齿距累积偏差的代数差,如图所示第21页/共71页Fp=Fpmax-Fpmin Fkp是K个齿的齿距累积误差。取2Z/2个第22页/共71页量仪:周节仪、万能测齿仪,分别如图所示。第23页/共71页(4 4)切向综合误差)切向综合误差FiF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测量单啮仪。第24页/共71页(5 5)径向综合误差)径向综合误差Fi Fi(公差(公差FiF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测量
8、:双啮仪,如图所示。第25页/共71页在评定传递运动准确性时,根据齿轮传动的用途、生产及检验条件,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之一即可。切向综合误差Fi;齿距累积误差F;径向综合误差Fi与公法线长度变动Fw;齿圈径向跳动Fr与公法线长度变动Fw;齿圈径向跳动Fr(用于1012级精度)。第26页/共71页2 2第公差组精度指标及测量及测量(1 1)一齿切向综合误差)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fi(公差(公差fifi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测量仪器:单啮仪第27页/共71页(2 2)一齿径向综合误差)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f
9、i(公差(公差fi f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测量仪器双啮仪第28页/共71页(3 3)齿形误差)齿形误差ff ff(公差(公差ff ff)定义:齿轮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测量仪器渐开线检查仪第29页/共71页(4 4)基节偏差)基节偏差fpbfpb(基节极限偏差(基节极限偏差fpbfpb)定义:实际基节和公称基节之差。测量仪器基节仪在评定传递运动平稳性时,根据齿轮传动的用途、生产及检验条件,在下列方案中任选之一即可。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需要时,加检齿距 偏
10、差fpt);第30页/共71页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需保证齿形精度);齿形误差ff与齿距偏差fpt;齿形误差ff与基节偏差fpb;齿距偏差fpt与基节偏差fpb(用于912极精度);第31页/共71页3 3第公差组精度指标及测量及测量(1 1)齿向误差)齿向误差FF(公差(公差FF)定义:分度圆柱面上,齿宽有效部分范围内(端部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测量仪器:齿向检查仪第32页/共71页(2 2)轴向齿距偏差)轴向齿距偏差FpxFpx(公差(公差FpxFpx)定义: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而大约通过齿高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齿轮 主要参数 测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