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
《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居住区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设计2.62.6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相关规范要求、居住区停车设施规掌握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相关规范要求、居住区停车设施规划,熟悉居住区道路尺度及线型控制,了解居住区的无划,熟悉居住区道路尺度及线型控制,了解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做法。障碍设计做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道路分级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停车设施规划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居住区道
2、路划分的四个等级居住区道路划分的四个等级难点: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难点:居住区道路规范要求课时:课时:4 4居住区的道路规划规范要求居住区的道路规划规范要求1 1、应遵循下列原则、应遵循下列原则 (1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2 2)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免往返
3、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车等的通行;(3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4 4)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噪声对居民的干扰;(5)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灾要求;(6)(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要求;(7)(7)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
4、有道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8)(8)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人的安全便利。2 2、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图图纸深度要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图图纸深度要求:比例尺与规划图保持一致,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比例尺与规划图保持一致,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用地界线;3 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1 1)控制指标应符合表规定。)控
5、制指标应符合表规定。(2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控制。4 4、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150m时,应设不小于时,
6、应设不小于 4m4m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间距不宜超过80m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80m时,应在底层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加设人行通道;(2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于75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市道路相接;(3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
7、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保卫;(4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2.5,纵坡不应大于纵坡不应大于2.5%2.5%;(5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120m,并应在,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尽端设不小于12m12m12m12m的回车场地;的回车场地;(6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向交通,并
8、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7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宜采用柔性路面;居住区道路构成居住区道路构成1 1、道路尺度、道路尺度2 2、线型控制、线型控制(1 1)转弯半径: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转弯半径: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径的大小。径的大小。(2 2)道路尽)道路尽端:近端式端:近端式道路为方便道路为方便行车进退、行车进退、转弯或调头,转弯或调头,应在道路尽应在道路尽端设置回车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场
9、,回车场面积不小于面积不小于12121212米。米。3 3、道路设施、道路设施主要由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主要由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1 1)道路绿化)道路绿化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种植方式有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种植方式有“树池式树池式”和和“种植带式种植带式”两种。两种。(2 2)安全视距)安全视距机动车车道的绿化、建筑和构筑物等的布置要注意道路交机动车车道的绿化、建筑和构筑物等的布置要注意道路交叉口及转弯处要考虑行驶车辆的视距,即道路交叉口安叉口及转弯处要考虑行驶车辆的视距,即道路交叉口安全视距。规定在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全
10、视距。规定在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1.2m1.2m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以确保行车安全。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以确保行车安全。(3 3)道路使用设备)道路使用设备步行道边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步行道边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4 4)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和构筑物最小距离。)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和构筑物最小距离。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道路分级1 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主干是居住区内的主干道,也是居住区道,也是居住区与城市道路网相与城市道路网相衔接的中介性道衔接的中介性道路,在大城市它路,在大城市它可视为城市的支可视为城市的支路。路。道路红线宽度不宜道路红线宽度不宜
11、小于小于20m 20m。2 2、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次干是居住区内的次干道,对居住小区道,对居住小区来说则是小区的来说则是小区的主路。路面宽主路。路面宽6m-6m-9m9m,建筑控制线,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不宜小于14m14m;无;无供热管线的不宜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小于10m10m。3 3、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小区的支路,对居住组团来说是主路,用以沟通组是居住小区的支路,对居住组团来说是主路,用以沟通组团内外关系。路面宽团内外关系。路面宽3m-5m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12、,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于8m8m。4 4、宅间小路、宅间小路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级道路,其平时主要是自行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最末级道路,其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及人行交通,但要满足清运垃圾、救护、消防和搬运车及人行交通,但要满足清运垃圾、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居等需要。路面宽不宜小于家居等需要。路面宽不宜小于2.5m2.5m,一般为一般为2.52.53m3m。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设施地段设置无障
13、碍通行设施。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设施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无障碍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求。按照其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建求。按照其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建筑物出入口的坡道等,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筑物出入口的坡道等,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1 1、轮椅坡道、轮椅坡道(1)(1)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自行操作所需空间,坡道最小宽度为自行操作所需空间,坡道最小宽度为1.5m1.5m,若另加身,若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边护理所需空间
14、,则坡道宽度2.5m2.5m。(2)2)坡道一般形式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处理,坡道一般形式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处理,一般形式有单坡道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应一般形式有单坡道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应2 25 5,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述便于操作。坡道的台尺度:中间平台最小深度述便于操作。坡道的台尺度:中间平台最小深度1 12m2m,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1 15m5m。每段坡道的坡。每段坡道的坡度、坡段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最大容许值。度、坡段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最大容许值。2 2、盲人盲路、盲人盲路 盲人依靠触觉
15、、听觉及光感等取得信息而进行活盲人依靠触觉、听觉及光感等取得信息而进行活动的,因此在盲人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及其交叉口、动的,因此在盲人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及其交叉口、尽端以及建筑入口等部位设置盲人引导设施,为盲尽端以及建筑入口等部位设置盲人引导设施,为盲人的行进与活动传递信息。人的行进与活动传递信息。(1 1)盲人路引)盲人路引地面提示块材有地面提示块材有“行进块材行进块材”与与“停步块材停步块材”两两种。种。盲人引导板有盲文说明牌和触摸引导图,置盲人引导板有盲文说明牌和触摸引导图,置于专用台面或悬挂墙面上,供盲人触摸。于专用台面或悬挂墙面上,供盲人触摸。(2 2)改变走向的地面布置)改变走向的
16、地面布置(3 3)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的地面布置)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的地面布置无障碍道路示例无障碍道路示例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停车场和停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停车场和停车库,在居住区的布局常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库,在居住区的布局常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便于掌握适宜的服务半径合的方式,以便于掌握适宜的服务半径(150m150m),并方便居民使用。停车设施以地并方便居民使用。停车设施以地下或半地下优先,地面停车率下或半地下优先,地面停车率住户数的住户数的1010。1 1、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居住区 道路 用地 停车 设施 规划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