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第1章.ppt





《微型计算机原理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原理第1章.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1引言引言1.2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1.5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1引言电子计算机是由各种电子器件组成的,能够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算术运算、逻辑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设备。自从其诞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等领域。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计算机早期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科学计算。在科学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中,经过严密的论证和推导,得出非常复杂的数学方程,需要求得方程的
2、解。如果手工计算,可能要经过数月、数年的时间,有时甚至是无法完成的。面对这样的难题,计算机可以发挥其强大的威力。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计算机在这样的科学计算中,一般用高级语言编程,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也就是说,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比较容易和方便,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一般人都能编出功能很复杂的程序。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除了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外,与其在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领域的应用相比较,还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它没有很强的实时性要求,虽然使用者在运行程序时也希望尽快得到运算结果,但对结果产生的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结果产生的迟早不影响结果的有效性。第二,在科学计算中,需要输入计算机的
3、数据,一般不是从某种物理现场实时采集的,不需要有专用的完成数据采集任务的输入设备;同样,计算的结果,一般也不完成对外界的控制功能,不需要有专门的输出设备与其它系统相连。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在数据(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应用领域情况则要复杂得多。除了对系统的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外,还要用专门的输入设备将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用专门的输出设备输出处理结果或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因此,仅仅具备高级语言编程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时数据(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要求实时性,希望编写的程序更精练,运行起来更快(一般情况下,对于完成相同的任务,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运行起来比用高级语言编出的程序快得
4、多);专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的连接和编程控制(称为接口),更不是只具有高级语言编程知识所能胜任的。为此,必须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计算机的逻辑组成、工作原理、与外界的接口技术以及直接依赖于计算机逻辑结构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编程方法等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2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和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密切相关的。人们通常按照构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及其电路的变革,把计算机划分为若干“代”来标志计算机的发展。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不长的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
5、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各国正加紧研制和开发第五代“非冯诺依曼”计算机和第六代“神经”计算机。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是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方面是由于军事、空间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计算机,另一方面,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微型计算机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微处理器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芯片,它是将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片硅片上制成的集成电路。这样的芯片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为CPU(CentralPro
6、cessingUnit)。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微微型型计计算算机机(MicroComputer)是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组成的计算机。30多年来,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几乎每两年微处理器的集成度翻一番,每24年更新换代一次,现已进入第五代。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第一代第一代4位或低档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第一代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1971年研制成功的4004(4位CPU)及1972年推出的低档8位CPU8008。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约为2000只晶体管/片。指令系统比较简单,运算能力差,速度慢(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
7、1020s)。软件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及简单的汇编语言编写。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2第二代第二代中高档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问世以后,众多公司纷纷研制微处理器,逐渐形成以Intel公司、Motorola公司、Zilog公司产品为代表的三大系列微处理器。第二代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有1974年Intel公司生产的8080CPU,Zilog公司生产的Z80CPU、Motorola公司生产的MC6800CPU以及Intel公司1976年推出的8085CPU。它们均为8位微处理器,具有16位地址总线。第二代微处理器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为9000只晶体管/片,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为12s。
8、指令系统相对比较完善,已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中断、存储器直接存取(DMA)功能。由第二代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系统(如AppleII等)已经配有单用户操作系统(如CP/M),并可使用汇编语言及BASIC、FORTRAN等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3第三代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位微处理器第三代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1978年Intel公司生产的8086CPU、Zilog公司的Z8000CPU和Motorola公司的MC6800CPU。它们均为16位微处理器,具有20位地址总线。用这些芯片组成的微型计算机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多级中断系统、多处理机系统、段式存储器管理以及硬件乘除法
9、器等。为方便原8位机用户,Intel公司在8086推出后不久便很快推出准16位的8088CPU,其指令系统与8086完全兼容,CPU内部结构仍为16位,但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的。并以8088为CPU组成了IBMPC、PC/XT等准16位微型计算机,由于其性能价格比高,很快占领了市场。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982年,Intel公司在8086基础上研制出性能更优越的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286。它具有24位地址总线,并具有多任务系统所必须的任务切换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以及各种保护功能。以80286为CPU组成IBMPC/AT高档16位微型计算机。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4第四代第四代32
10、位高档微处理器位高档微处理器1985年,Intel公司推出了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其地址总线也为32位。80386有两种结构:80386SX和80386DX。这两者的关系类似于8088和8086的关系。80386SX内部结构位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采用80287作为协处理器,指令系统与80286兼容。80386DX内部结构、外部数据总线皆为32位,采用80387作为协处理器。1990年,Intel公司在80386基础上研制出新一代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486,其地址总线仍然为32位。它相当于把80386、80387及8KB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性能比80
11、386有较大提高。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5.第五代第五代64位高档微处理器位高档微处理器第五代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1993年Intel公司推出的Pentium(奔腾,Intel586)以及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公司联合生产的PowerPC。Pentium微处理器数据总线为64位,地址总线为36位,有两条超标量流水线,两个并行执行单元及双高速缓冲存储器,工作频率有50MHz、66MHz、133MHz、和166MHz等。PowerPC是一种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64位微处理器,其中也采用了先
12、进的超标量流水线技术及双高速缓冲存储器。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特点是指令规整,从而使指令译码电路简单,译码速度快;指令系统中只设置了使用频率较高的指令,因而指令条数少,指挥指令执行的控制逻辑电路简单,执行速度快。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对应的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Intel公司的Pentium微处理器及其以前的微处理器产品都属于CISC。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图1.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微型机系统外围设备过程控制I/O通道A/D,D/A转换器开关量等外部设备键盘、鼠标等输入
13、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软驱、硬盘及磁带等外存储器主机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微处理器(CPU)运算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控制器(控制单元CU)寄存器阵列(RA)内存储器RAM,ROM,EPROMEEPROM,Cash等系统软件软件用户(应用)软件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3.1硬硬件件图1.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存储器模块运算器控制器CPU芯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取指令/存取操作数命令I/O命令结 果 输出取指令/存取操作数主机读入指令/数据大容量外存储器I/O设备I/O子系统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片被称之为CPU的芯片中,它是微机的运算、控制中
14、心,用来实现算术、逻辑运算,并对全机进行控制。存储器(又称为主存或内存)用来存储程序或数据,计算机要执行的程序以及要处理的数据都要事先装入到内存中才能被CPU执行或访问。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输入/输出(I/O)接口是微机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桥梁,这种接口电路又称做“I/O适配器”(I/OAdapter)。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大容量外存储器与内存储器(主存或内存)之间的关系。由于微型计算机内存容量有限,所以使用大容量的外存储器作为内存的后援设备,它的容量可以比内存大很多,但存取速度却比内存慢得多。所以,除必要的系统程序外,一般程序(包括数据)都存放在外存中,只有在运行时,才把它从外存传送到
15、内存的某个区域,再由CPU控制执行。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3.2软件软件所谓软件,就是为了管理、维护计算机以及为完成用户的某种特定任务而编写的各种程序的总和。计算机的工作就是运行程序,通过逐条地从存储器(内存)中取出程序中的指令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而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因此,软件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用户(应用)软件。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用户软件用户软件就是用户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写的各种程序。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指不需要用户干预的,为其它程序的开发、调试以及运行等建立一个良好环境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OS(OperatingSy
16、stem)和系统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系统程序,用于提供人机接口和管理、调度计算机的所有硬件与软件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常驻监控程序,计算机启动后,常驻监控程序始终存放在内存中,它接收用户命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操作系统还包括用于执行I/O操作的I/O驱动程序,每当用户程序或其它系统程序需要使用I/O设备时,通常并不是该程序执行I/O操作,而是由操作系统利用I/O驱动程序来执行任务;此外,操作系统还包括用于管理存放在外存中大量数据的文件管理程序,文件管理程序和I/O驱动程序配合使用,用于文件的存取、复制和其它处理。系统应用程序系统应用程序很多
17、,如各种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诊断和调试程序,文字处理程序,服务性工具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到目前为止,计算机仍沿用1940年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体系结构。其基本设计思想为: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程序和数据事先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图1.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地址总线AB定时电路输入设备输出设备I/O接口ROMRAM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微处
18、理器(CPU)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所谓总总线线,是计算机中各功能部件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是带状的扁平电缆线,也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上的一层极薄的金属连线。所有的信息都通过总线传送。根据所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作用不同,总线可分为三类:地址总线地址总线AB(AddressBus):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访问时,传送由CPU提供的要访问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息,以便选中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是单向总线。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数数据据总总线线DB(DataBus):从存储器取指令或读写操作数,对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时,指令码或数据信息通过
19、数据总线送往CPU或由CPU送出,是双向总线。控制总线控制总线CB(ControlBus):各种控制或状态信息通过控制总线由CPU送往有关部件,或者从有关部件送往CPU。CB中每根线的传送方向是一定的,图1.3中CB作为一个整体,用双向表示。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微处理器外部DB微处理器(CPU)AARPLAPC标志寄存器IDIRDRRA至外部CB外部AB4001HE7H4002H34H4003HA5H4004H62H4005H38H存储器地址单元内容ALU图1.4微处理器结构内部数据总线DB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1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Logic
20、Unit),用来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以及移位循环等操作。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一个来自累加器A(Accumulator),另一个来自内部数据总线,可以是数据缓冲寄存器DR(DataRegister)中的内容,也可以是寄存器阵列RA(RegisterArray)中某个寄存器的内容。计算结果送回累加器A暂存。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导论 2.控制器控制器又称控制单元CU(ControlUnit),是全机的指挥控制中心。它负责把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全机发出取数、执行、存数等控制命令,以保证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1)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用来存放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型计算机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