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新井设计.docx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新井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新井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新井设计学 士 学 位 论 文某集团公司六矿新井设计学生:吴佐香指导教师:张明清专业:采矿工程2021 年 6 月 25 日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 4 -第一节 井田概况. - 4 -一、 井田位置及交通. - 4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井田位置及交通1、位置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 XX 煤矿处于贵州省普定县猴场乡管辖区内。区范围由 11 个拐点圈定,呈不规则多边形。其拐点坐标见表 11。1980 西安坐标系表 1-1XX 煤矿扩大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12345678910112、交通XX 煤矿位于普定县城北北东方向,矿区距普定县 36
2、公里,距安顺市 52 公里,距安顺电厂 52 公里,矿区有公路与普定补郎猴场乡村公路通达,交通较方便(见图 1-1)。- 5 -图 1-1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向南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较高,属中切割中山地貌。地形复杂,山峦重叠,坡度较陡。平均海拔约 1650m。区内最高处为北面孟别北侧高山,海拔高大于 1700m;最低处为南部孟登水库一带,海拔高约 1520m,相对高差约200m。三、气象1、气候条件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4,极端最高气温 33.4,极端最低气温-6.2;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 21.0,一月最冷,平均温度为 4.6,年平均降雨量 1588.2m
3、m,降雨主要集中在 58 月份。2、地表水矿区范围内无大地表水体,在矿区外西北方向有一条小溪,发源矿区外西北部,溪水流入马儿坝水库(小型水库),然后流入南面的猛登水库(小型水库),在矿区 西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流入南面的猛登水库(小型水库)。在矿区外南西面有孟登水库(小型水库),孟登水库的水流入南面的三岔河,三岔河水再流入长江,属长江水系。3、地震区内无地震资料记载,近年来也未发生地震灾害。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GB183062001,1:400 万),本区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四、经济概况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少量苗族杂居,人口稀少,集中居住在三十五公庄周围。 区内工
4、业较落后,主要从事农业耕种,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少量水稻等, 副业主要为家庭养殖业以饲养羊、猪、鸡为主,少量牛、马。国家电网、电讯网均已实现村村通,用电、通讯有保障。第二节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一、区域地层区域含煤地层处于贵州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出露的地层有石炭系、二叠 系、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见表 31。厚度表 31区 域 地 层 简 表系统第四系(Q)下第三系(E)侏罗纪(J)上统组二桥组段(m)020463146-29(T )(T )53法郎3 组下段99三叠系中统(T f)2(T f1)上2(T g3)段 194-251(T)(T )关岭组中2段 306-312
5、(Tg)(T2下2(Tg2)段g1)6160.2下统永宁镇组 第2 四 段55-84(T )(T yn)(T yn4)111- 6 -第 三 段 127-20(T yn3) 7yn2)(T第1 二 段54-116第1 一 段158-21(T yn1) 7- 13 -大冶组上1段 (T2)d 219-3716(T d )下段(T11)1d 40-158长兴组34-69(P上统龙潭3c )组156-37(P )(P l )8)3(P峨3 眉山玄武岩组0-342二叠系3上段 119-23(P)茅口组(Pm2 ) 3(P中统2m )下2(P m1 )段230土(P )栖霞组262-1952上统(C3)
6、中统(P梁山2 (P马平2 (C黄龙3q)l)组23-168m)组0-99群0-72石炭系(C)(C )2(C摆佐2hn)组0-105下统(C b)d)二、区域构造(C )1大塘1 (C1组0-38区域位于扬子地台南西缘,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与黔南断陷的部位,主要褶皱构造运动发生于燕山期,现今的构造形态与之密切相关,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该区域总体上受南北方向的挤压力,产生共轭剪切,而形成北东向褶皱和断裂。 矿区位于补郎向斜北东仰起转折端轴部地段。补郎向斜:位于区外南起普定干坝,向北东经普定县城、白岩、河头、雷公田、 革坝至龙场。从北东向南西穿过矿区,区内经过下寨、歪冲,延伸长度约5km,轴向
7、北东 3050,枢纽由北东向南西倾斜,是一个由南西向北东收拢半封闭的向斜。轴部地层南西向北东依次为:中三叠统关岭组、下三叠统永宁镇组;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永宁镇组至下三叠统大冶组。南东翼地层倾角 1650,北西翼地层倾角 635。一、地层第二节矿区地质XX 煤矿位于补郎向斜北东仰起转折端轴部地段,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的茅口组(P2m)、峨眉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大冶组(T1d)及第四系(Q),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 茅口组(P2m):出露于矿区东部区外。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厚层状灰岩,含白云质团块或白云岩,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蜓
8、等动物化石。2、 峨眉山玄武岩组(P3):出露于矿区北部边缘,主要岩性为暗绿、灰绿色玄武质熔岩及玄武质火山角砾岩,间夹少量凝灰岩。产腕足类及海百合化石。102 钻孔揭露厚度 167.81 米,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3、龙潭组(P3l)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回沉积,旋回结构明显。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产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产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厚 282.15373.15m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4、长兴组(P3c)位于矿区中部,为灰色至深灰色厚层
9、硅质岩及燧石灰岩夹少量泥灰岩和钙质页岩,产含腕足类及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 53.6879.44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5、大冶组(T1d)区域上分 3 个岩性段,矿区内仅出露第一段,出露于矿区中部及南西翼外围, 岩性为灰绿,灰黑色薄层至中厚层粘土岩夹钙质砂岩,厚度 21.5941.85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6、第四系(Q)矿区内零星散布于河谷及低洼地带,由土黄,灰黄色粘土,砂土,碎石,砾石及砂砾石组成,厚 3.0017.69m。第三节矿区构造XX 煤矿位于补郎向斜北东仰起转折端轴部地段,北部矿界边缘有马儿坝背斜。在勘查过程中发现断层 5 条,其中 F1 断层为正断层,地面发育清楚;FJ
10、102、F203、F303、F003 断层为钻探发现,地表不清,其中FJ102、F203、F003 为隐伏逆断层,F303 为隐伏正断层。1、断层F1 正断层,走向 NWSE,倾向 NNE,断距 110 米,倾角 72,地表有地质观测点 3 个,在 301 号钻孔 236.37-237.42 米实见该断层,岩芯裂隙发育,见角砾岩充填及挤压滑面。2、褶皱(1) 马儿坝背斜:位于矿井北部,轴向 NESW,NE 向为仰起端,向 SW 倾伏。(2) 补郎向斜:位于矿区中部,轴向NESW,NE 向为仰起端,向SW 倾伏。由于矿区地处向背斜仰起端部位,该区域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岩层走向方位角由 71逐步转为
11、 245,倾向由161转为 335,倾角为1065。从向斜倾角变化看, 总体为向斜转折端倾角较缓,南北翼倾角约大。在生产过程中,向斜内现未发现次 级小褶皱和断层,但由于受向斜构造的影响,局部地段出现煤层变薄带,产状变化 大,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根据构造复杂程度分类构造为中等类型。第四节岩浆岩矿区内峨眉山玄武岩组属火山喷发基性岩,该玄武岩组为龙潭组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对含煤地层的沉积岩性、岩相及含煤性等无影响,对含煤地层无破坏作用。第四章煤层第一节含煤性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地层总厚 282.15373.15m,一般厚为 315.28m, 含煤 1425 层,一般为 16 层。煤层总厚 1
12、0.1625.25m,平均 15.52m,含煤系数4.92%。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5 层,煤层总厚 3.5414.36m,平均 7.05m,可采含煤系数 2.23%。可采煤层发育特征详见表 4-1。表 4-1 煤层及煤层间距情况统计表煤层间 距(m)全层厚度 夹石层数采用厚度可采情况可靠结构复杂稳定编号B112.7024.23(m)(m)程度程度程度17.17(7)0.2502.1399.37136.83114.15(6)1.11(7)0.30030.241.80 全区可采可靠00.87(7)中等较稳定138.9523.7813.31(10)4.791.65(9)030.271.95 大部可
13、采可靠11.09(9)中等较稳定140.81020.762.50 全区可采可靠中等稳定3.5301.29(10)10.3815.0312.47(10)1.59(10)0.541550.2098.2974.78(10)4.741.69(0100.422.371.35(10)大部可采可靠中等较稳定10)0.464.697.795.84(10)183.600300.401.440.83(10)局部可采可靠中等较稳定1.20(10)B7注: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采用工程点数)区内可采煤层为 0、13、14、15、18 号 5 层。现将区内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一、0 号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上距标一(B1
14、)12.7024.23m,平均 17.17m 左右,下距标二 10.3415.72m,平均 12.80m 左右。全区可采,总面积 0.88km2,可采面积 0.88km2,可采指数为 100。煤层全层厚度 0.382.13m,平均厚度为 1.11m;采用厚度 0.24 1.80m,平均采用厚度 0.87m。结构较简单,含夹石 03 层,一般 01 层,岩性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由北至南逐渐增厚。顶板岩性:以泥质岩粉砂、粉砂质泥岩为主。底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岩粉砂、泥岩为主。二、13 号煤层13 号煤层上距标四 5.5116.18m,平均 9.07m 左右,下距 14
15、 号煤层 8.9520.59m,平均 15.21m 左右。总面积 1.55km2,可采面积 1.39km2,可采指数为 90, 煤层全层厚度 0.304.79m,平均厚度为 1.65m;采用厚度 0.271.95m,平均采用厚度 1.09m。结构较简单,含夹石 03 层,一般 01 层,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属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1.3 米的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成条带状。顶板岩性:以泥质岩粉砂、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 底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岩粉砂、泥岩为主。三、14 号煤层14 号煤层上距 13 号煤层 8.9520.59m,平均 15.21m 左右,下距标五
16、 5.957.24m,平均 6.69m 左右。总面积 1.74km2,可采面积 1.74km2,可采指数为 100, 煤层全层厚度 0.813.53m,平均厚度为 1.59m;采用厚度 0.762.50m,平均采用厚度 1.29m。结构较简单,含夹石 02 层,一般 01 层,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煤层厚度1.3 米的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及南部, 北薄南厚。顶板岩性:以泥质岩粉砂、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底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岩粉砂、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 四、15 号煤层15 号煤层上距标五 0.501.38m,平均0.87m 左右,下距标六2.6
17、34.26m,平均 3.50m 左右。总面积 1.85km2,可采面积 1.79km2,可采指数为 97,煤层全层厚度 0.544.74m,平均厚度为 1.69m;采用厚度 0.422.37m,平均采用厚度 1.35m。结构较简单,含夹石 01 层,一般 0 层,岩性为炭质泥岩,属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1.3 米的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成条带状。顶板岩性:以泥质岩粉砂、粉砂质泥岩为主。底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岩粉砂为主,局部为粉砂岩。 五、18 号煤层18 号煤层上距标六 53.6585.61m,平均 73.15m 左右,下距标七 4.697.79m, 平均 5.84m 左右。总面积
18、1.96km2,可采面积 1.17km2,可采指数为 60,煤层全层厚度 0.463.60m,平均厚度为 1.20m;采用厚度 0.401.44m,平均采用厚度 0.83m。结构较简单,含夹石 03 层,一般 0 层,岩性为泥岩,属局部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断层北部厚,南部薄。顶板岩性:以泥质岩粉砂、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岩粉砂、泥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第四节煤层稳定性评述煤层稳定程度划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四类, 区内煤层的稳定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稳定性评价结果为:14 号煤层为稳定煤层,0、13
19、、15、18 号煤层为较稳定煤层。第五章煤质一、第一节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类型一、煤的物理性质区内煤的颜色为黑色,粉粒状为主,次为块及碎块状;各煤层结构主要为 线理细条带状;似金属光泽为主,少量沥青光泽;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少量 平坦状或贝壳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充填细脉状方解石;含微粒状、球粒状、 细粒状黄铁矿,部分黄铁矿呈莓粒状集合体,结核状产出,少量充填胞腔。可采煤层 0、13、14、15、18 号煤层真相对密度(TRD)及视相对密度(ARD) 见表 5-1。煤层密度(t/m3)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表 5-1可采煤层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表0131415181.521.751.741.751.
20、501.771.461.661.541.761.64(2)1.75(2)1.62(6)1.59(3)1.65(4)1.611.781.771.791.571.811.521.841.611.821.69(4)1.78(3)1.68(6)1.68(5)1.72(5)第三节煤的工艺性能一、煤的发热量根据煤炭质量分级(发热量)(GB/T15224.32004)标准,区内0、14、15 号煤层属于高热值煤(HQ),13、18 号煤层均属于中热值煤(MQ)。区内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为:0 号煤层为21.6128.28MJ/Kg, 平均为25.36MJ/Kg; 13 号煤层为 20.2126.
21、85MJ/Kg,平均为 22.28MJ/Kg;14 号煤层为 20.0728.73MJ/Kg,平均为 26.00MJ/Kg;15 号煤层为 21.4831.59MJ/Kg,平均为25.89MJ/Kg;18 号煤层为 19.5628.59MJ/Kg,平均为 24.22MJ/Kg。十一、煤的可选性1、煤的浮煤回收率区内各钻孔煤芯煤样均作了浮煤回收率测试,结果见附表和煤质特征表, 从二表可以看出,可采煤层浮煤回收率为 32.45(13 号煤)47.02(15 号31煤),平均值为 40.38,理论浮煤回收率 13、18 号煤层为低等,0、14、15 号煤层为中等。2、煤的简易可选性13 煤层 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