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共41页).doc
《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共41页).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建设基础1(一)专业现状1(二)需求分析3(三)目前存在问题4二、建设目标4(一)总体目标4(二)具体目标4三、建设内容6(一)专业与行业需求对接6(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7(三)课程体系建设7(四)教学运行与保障8(五)课程建设11(六)实训基地建设12(六)教学团队建设16(八)社会服务17(九)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8(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8四、建设进度19五、护理专业群建设34(一)助产专业35六、资金预算39七、保障措施40八、预期效果41专心-
2、专注-专业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刘玲华项目组成员:陈红宇、付沫、陈兰、宋国菊、汪国珍、姚斌、郑蓉、管祥兵、程家娥、徐元屏 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现状护理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历了从中专到大专二个办学阶段,已有近60年的专业办学历史。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是学校于2002年3月由原湖北省中医药学校和湖北省荆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的当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办、并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基础学科配套齐全,办学基础设施和专业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目前,本专业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类岗位培训。
3、每年招生数1000人左右,新生报到率95%以上,全部为第一志愿,毕业生就业率达95%,已形成立足荆州、辐射全国的格局。我校护理专业服务区域能力强,据调查,荆州市三甲医院护士长60%是我校毕业生,荆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50%护理人员是我校毕业生。护理专业培养是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实施整体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根据就业导向和相关医学类专业教育规律和特点,护理专业确立了适合人才培养特点的“
4、2+1”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并积极进行临床实习阶段的“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根据护理岗位需求,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建立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想道德与人文修养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实践教育。多年来,护理专业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符合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校内实训基地4877m2,有公共课实验室3个,专业基础课实验室13个,专业课实验实训室17个,形成了职业氛围浓厚、仿真效果良好、软硬件配套、仪器设备先进、利用率高的、能满足护理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且在全国同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护理基础及临床技能实
5、训中心。该中心先进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有心肺听诊多媒体教学系统、腹部检查多媒体教学系统、操作台柜、多功能病床、基础护理模型人、接生示教模型、婴儿多功能温箱、注射模拟手臂、臀部注射模型、导尿模型、除颤仪、多功能床边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自动洗胃机、吸痰器、心电图机、电子气管插管模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型等,基本满足了本专业教学需要。学生在与职业岗位基本一致的仿真实践教学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大大提高了职业技能;实训课开出率达100。学校在校外与47家二甲以上的医院(其中三甲医院有18家)建立了护理专业教学基地,并制定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实训规章制度,确保了学生校外临床实习实训教学需要。护理专
6、业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8.78%,中级职称占46.94%,初级职称占14.28%,青年教师硕士及在读硕士14人,“双师”型教师占85.7%。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和高中级职称教师占多数,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偏小,但整体趋向合理。为了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医院护理技术骨干以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通过与医院共同安排学生实习、互派教师和专业技术
7、人员到对方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和担任教学工作,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共同研究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护理教学和护理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在各教学基地的大力支持下,护理专业先后从教学基地选拔了31名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兼职副教授”来护理系担任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在实习教学医院聘请了178名实习带教教师担任实习教学工作,形成较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二)需求分析1社会需求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范围向医院、社区两大主体拓展;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独生子女的增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需要,对医疗卫生、护理服务的
8、需求将日益增长;各级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护理工作的扩大,不仅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而且对护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行业需求状况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的注册护士达到218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比为1:1.4(卫生部要求1:3,WTO要求1:5),医护比为1:0.64左右(要求1:2),床护比不足1:0.4(此为78年卫生部要求,许多国家为1:1),护士的总量明显不足。截止2010年底统计,荆州市现有护士7249人,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荆州市现有人口为647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比为1:1.12,未达到2009年底国家平均值,
9、与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按国家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荆州市每千人口护士数的缺口约5000-8000人。近几年来,每当学生毕业之际,总有多家用人单位在我校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行业,护理人才属于紧缺型人才。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要,加快护理人才的培养适合我国国情。3岗位要求卫生部2005年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提出的总目标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拓展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教育,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工作要面向
10、社区、农村,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要求,立足社区和家庭,发展老年人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护理等,护理专业就业岗位扩大到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养老院等医疗保健机构,这对护理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必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2010年5月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当年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据此,用人单位纷纷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这也对护理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三)目前存在问题1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完全满足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2课程
11、设计与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3校内、外护理实训条件仍需加强。4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力量较弱。5. 第三方评价机制未能形成。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学校护理专业与医院、社区护理岗位对接,推进校院对接
12、,健全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深化“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系统培养,根据医院、社区的护理工作任务,基于护理工作过程,重建课程体系,建设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实现护理专业课程内容和护理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具有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护理培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对接;围绕护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
13、的不断增强。(二)具体目标1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中职、高职护理专业有效衔接。2.探寻社会需求,优化护理专业布局。3.建立健全校院共建、共管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系统化。4.推进护理专业与护理岗位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院合作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为重点,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护理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校院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形成校院合作全方位、工学结合深层次、教学做合一全过程的“校院合作、2+1工学结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护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着力培养护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实现
14、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5构建“立足岗位,面向医院、社区”的护理课程体系。根据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围绕护理工作任务和护理工作过程,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重建课程体系,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6建设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以护理工作过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现有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使之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水平;进一步加强健康评估、急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五官科护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申报水平;创建儿科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校级精品课程,力争5年内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申报水平。建立
15、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7.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围绕护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8.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疏通护理专业中职、高职、本科升学途径,拓宽护理专业人才成长渠道,使本校50%以上的护理专业中专学生升入专科学习,使50%以上的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申请1-2项继续教育项目。9.建设多功能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医院合作完善护理实训基地,购置智能化水平高的模拟教学设备,形成符合工作岗位真实情境的职业性、开放性强,岗位覆盖面
16、全,融教学、培训功能为一体的实训环境,满足实训及培训的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加强现有校外47所医院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2所综合性医院,使其成为示范性护理实训教学基地。10.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专业骨干教师10名,青年教师6名。对现聘任的178名校外兼职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兼职教师比例达65%,使“双师”素质达90%。11.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1)与医院合作开展基础护理技术培训,规范护理技术操作。(2)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在职急救护理培训、ICU护理培训,提供各项标准化技能训练。
17、(3)为社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护理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及保育员培训300人,使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4)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及学生进社区和农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与救护技术培训2次。(5)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将5-8名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研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教学方法、护理新技术,促进国际护理交流与合作。12.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建设内容(一)专业与行业需求对接1广泛调研,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规格进行广泛调研,确定护理专业的中职、高职人才需求及培养规格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
18、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方面保障中职、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有效衔接。2.探寻社会需求,优化护理专业布局。开展社会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申请设置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方向,建设其课程体系。(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深化“校院合作、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期召开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由医院、学校共同参与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护理职业标准确定专业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三年教学进程中,前4个学期以在校内学习为主,兼到医院、社区完成教学见习;后2个学期在医院完成教学和实习。2建立
19、校院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健全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保障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完善由行业、医院护理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教学建设委员会的职能,使其成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强化47个教学基地教学管理的组织建设,形成由学校教务处、护理系、教学基地、护理部组成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提供保证。(三)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立足岗位,面向医院、社区”的护理课程体系。为了向医疗卫生行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同时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首先对护理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然后召开由医院护理专家、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与
20、教学管理者组成的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再依据专业调研情况及相关职业标准,以实现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之归纳为行动领域;最后,根据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构建时,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围绕护理工作任务和护理工作过程,参照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重建课程体系。归纳提炼出护理工作岗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纵向分专业基础技术和技能、岗位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持续发展拓展知识、毕业实习四大部分。横向分两个岗位职业技术方向:即护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的共同知
21、识、技术和技能内容整合成基础技术和技能部分;职业核心能力根据就业的不同需求分化为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方向。(四)教学运行与保障1.教学运行整个护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领域学习,完成护理专业所需的人文与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目的,重点加强英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训,为培养学生护理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第二阶段为第三、四学期,进行专业领域学习,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按照“循岗导教”的原则,以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
22、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主要在学校通过校内实训室和医院教学基地,完成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技术及技能的训练,重点训练职业技术核心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拓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培养职业岗位后续发展能力。第三阶段是第五、六学期,为毕业临岗实习,着重强化训练学生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各课程设置对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实施时间交错、体系并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见图1)。图1 护理专业课程运行图2.建立学校、医院相结合的基础实训、综合实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专业 建设 方案 4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