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目论.ppt
《文化心理学目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心理学目论.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文化心理学目的论从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状况看,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说他们的目的论不同。不过,在这些不同的目的论中,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或许表明了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目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对文化心理学之目的作进一步的深入认识或理解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目的论一、建立一种不同于主流心理学的新心理学近些年,人们在解决主流心理学的困境时,重新发现并重视冯特所强调的第二心理学,从而导致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不过,这时的文化心理学己不完全是冯特意义上的民族心理学,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乃至研究方法上都己为冯特的民族心理学远远所不及。由此可以说,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目的是构建与冯特之后的主流心理学不同
2、的新的心理学体系把构建新的心理学体系作为文化心理学之目的实质上是要求文化心理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亦即拓展和深化心理学的研究,进而必然导致整个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二、更好地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这一目的实际上与上述第一个目的是密切相关的。如前所述,文化是人存在方式,心理与文化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二者关系十分密切。这就是说,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理解或解释必须以文化为基础。但是,以往的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却忽视文化,因此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描述、说明、理解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尤其是文化心理,甚至出现理解或解释的错误或偏差。正是为了克服以往心理学的这些不足,文化心理学注重文化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文
3、化来恰当的理解、解释或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科学主义心理学在描述、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偏差。首先,学者们对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换言之,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表明科学主义心理学对普适性的心理学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心理的一般通则的探究是不太现实的。其次,学者们对人的心理所作的概括以及由此形成的概念或理论并未表现出跨文化性,既不同文化中的同类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因此对它们的描述、说明和理解必须与特定的文化联系起来。第三,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对世界的解读不同,由此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意义世界和对世界的反应方式,即心理和行为方式。因此,对这些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4、用以往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方式或方法是不行的,而需要用文化心理学的方式或方法。文化心理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对这些有差异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或解读。三、构建普适性理论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心理学的目的是探求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努力构建一种对全人类都适用的或具有普适性的心理学。他们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多样性与一般性是统一的。换言之,在不同的文化中,既存在着差异颇大的心理和行为,同时也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和行为或心理和行为的一般通则与规律。因此,心理学研究应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应忽视或偏废任何一个方面。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没有各具体文化的,就没有全世界或全人类的;相反,没有全人类或全
5、世界的,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获得的知识只局限于某一文化区或地域,那么,就会大大降低乃至丧失心理学的科学价值或科学地位.这是因为科学是无国界的,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或某些地域或文化区。杨中芳教授认为,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旨趣.“第一种的学术兴趣,把重心放在对自己文化的彻底全面认识上。持这种兴趣的人,认为要理解普及全人类的心理学,必须先扎根于对各个文化中生活的人做彻底的理解。第二种研究旨趣则在于,寻求对更高层次的普及全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运作规律之认识及掌握。文化是理解这些运作规律的一个途径,一个自变量仓库。因此研究者着重于跨文化比较,从这类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哪些文化自变量上我们可以解释文化间行为上的差异。
6、第三种学术兴趣,也在于对更高层次的、普及全人类的心理及行为运作规律之建立。只不过研究者把文化当成是,贴在这些基本运作规律这个骨架上的血肉;研究者并不采取跨文化的进路,而是在各自文化的内部寻求可以透视血肉,清除看出骨架的X光机。”她的基本观点是,“第二种及第三种旨趣必须建筑在第一种旨趣的基础之上。不然,每一文化不可能产生有效率的跨文化自变量,也不可能产生清晰的骨像的X光机。”在这里,杨中芳教授所讲的第二种旨趣主要是跨文化心理学基本目的或目标,第三种旨趣是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目的或目标.第二节文化心理学目的论一、文化心理学目的论我们可以把文化心理学的目的概括为两个方面:学术或理论目的和实践目的。前者是
7、指文化心理学为整个心理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服务。这一目的着重于克服主流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不足或局限性,促进心理学的健康、快速发展。文化心理学的实践目的是指为人的存在以及人的实践活动服务,它注重的是其应用或使用价值。不过该目的论对文化心理学的实践目的的阐述还远远不够,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或表面,未深入到其根本或深层本质。文化心理学的最根本性的实践目的是人的存在。这里的存在包括人的生存与优化或发展。人之所以表现出或具有文化性的心理和行为,是为了使自己的实践活动对自己的更好存在来说更有效、更适宜。正因为如此,对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或探讨,实际上就是对人如何更好存在即生存和优化的研究或探讨,其目的是通过研究认
8、识或了解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寻找人之存在的最佳途径或方式。文化心理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的探讨,在对之描述、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其积极之处和不足,为人的优化或发展服务。二、人与文化的关系人的存在是文化世界的充要条件:(l)人是文化世界的本体;(2)人的意向性是文化世界的动力和指向;(3)人的活动是文化世界的运动方式。从文化对人的影响上来看,(l)文化是人的自我生长过程。(2)文化是人的自我组织过程和对这一过程的规定(规则)。(3)文化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之意向性为原因或理由不断地改造自然和自身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或劳动。三、文化过程中存在的异化现象我们说文化是人优化自己的实践
9、活动或劳动过程及其结果,并不是说人一定能优化或发展自己.事实上,人在自己的文化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从而使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消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l)文化结果与人的生命存在本末倒置,忽视文化的进步性、创新性,而把文化中的某些东西绝对化。(2)人们不能找准自己的生存和优化目标,反而造成对自己的生存条件的破坏,影响人的优化或发展。(3)人片面追求某种局部目的或达致目的的途径或手段,而忽视其他目的和整体目的.(4)丧失自我,失去“本己性,.正是由于存在上述各种文化异化现象,才更加要求文化心理学以文化完善与更新为其基本目的和任务,以人的生命存在之优化为指针。这表明,文化心理学不只是以描
10、述、说明、解释或理解文化心理和行为为目的,还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人以指导,使人更好地进行文化实践与文化创造,以促进人类文化的不断繁荣与进步。上述文化心理学的两个目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首先,发展和完善心理学理论,弥补主流心理学理论之不足,最终是为了认识、说明和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提高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其次,实践目的也离不开学术目的。只有通过对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分析和探讨,琳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描述、理解和说明它们,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实践,为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的改进和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以说,文化心理学的理论目的和实践目的是统一的。第三节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一、如何看待文化尤其
11、是传统文化或文化心理的价值或意义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心理与行为三、如何对待本土与外来文化或文化心理的关系四、如何看待文化的进步与创新第七章文化心理结构论所谓结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l)事物的组成部分,即某一事物由哪些部分、方面或属性组成。(2)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各部分的连结或组合方式。(4)运行机制。第一节文化或文化心理的可分性文化或文化心理是否可分,对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不可分论、可分论和可分又不可分论。不可分论认为,任何文化或文化心理都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在对待某种具体文化时,我们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定,而不能将其分离,继
12、承或接收一些部分而否定、扬弃其他部分。这种观点用绝对的、静态的观点看待文化,过分重视文化的整体性或一体性,忽视文化的可变性、动态性和可分性,从而导致对文化的理解偏差。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他已被许多人驳倒,遭到人们的唾弃。可分论认为,任何文化都由不同的部分或属性组成,这些部分或属性是可分离的,即文化具有可分性。由此在对待特定文化时,我们可通过分析或分解对文化结构有深入细致地分析或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继承或接受文化积极的优秀的部分,舍弃其消极地、糟粕的方面。同时也可对文化进行重新组合或调整,把不同文化中的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文化。这种观点用动态、变化的眼光看待文化,注重对文化各组成
13、部分的分析,因而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的整体性和文化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忽视了文化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三种观点可分又不可分论认为,文化既是一个整体,同时又是可分的。一方面可以把文化分解成各组成部分或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汲取文化的积极方面而舍弃其消极方面;但另一方面文化的各组成部分又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很难把它们绝对的截然分开,即使分开了,其性质、形式或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既要注意到文化的可分性,又要注意到被分离出来的文化部分或属性因离开原有的整体所发生的变化。正因为如此,在对文化各部分进行分离和重组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注意到文化
14、各部分的相互影响和文化各因素在特定整体中的性质、作用和价值。这种观点是一种辩证的观点,对文化的部分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较为全面的恰当的认识。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第二节文化或文化心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一、民族性有人依据文化的可分性把文化分为世界性和民族性两部分。文化或文化心理的民族性部分是具有民族特色,为特定民族所有的部分,即文化或文化心理的独特性部分。它体现出文化或文化心理的特殊性、差异性。文化或文化心理之所以具有民族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生态说,认为各民族所处的尤其是文化形成初期所生存于其中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地理面貌、天气状况等是导致文化或文化心理民
15、族性的主要原因。有人提出了种族说,认为文化是特定的种族创造的,是种族成员尤其是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和创造。心理说,认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心理有很大关系,是人的主观建构的结果。这种学说包括模仿说、匾乏说、动机说等观点。模仿自然说认为文化是人的模仿能力使然,即人模仿自然的结果:匾乏说认为文化是由于人的本能或先天能力的缺乏使然;动机说则认为文化是人的生存动机、生存意志的作用之结果。历史与心理说,认为文化源于历史与心理的双重作用,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一般说来,文化的民族性部分或民族性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惰性或保守性,即文化保持相对稳定性,使自己保持不变的特性。(2)排他性,即排斥其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心理学 目论
限制150内